C114讯 5月6日消息(李明)“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周年,四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四川全省通信业务收入达110.2亿,全国排名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同比增长10.1%。四川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828万户,全国排名由第7位上升至第6位;四川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3156万户,居全国第4位;四川省互联网用户数达569万户,全国排名由第9位升至第8位;四川省3G电话用户达291万户,全国排名第6位。
完成通信重建投资188.8亿元 新建基站2.24万个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累计完成通信恢复重建投资188.8 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03%,大力建设宽带、泛在、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灾区通信一步跃入现代化。
在此期间,四川新建移动通信基站2.24万个,达到3.35万个,为震前的3倍;新建传输光缆4.28万皮长公里,总数达到10.8万皮长公里,为震前的1.66倍。新建成固定交换机容量110万线,移动交换机核心网容量1353万户,业务用房18万平米。
同时,灾区宽带接入能力大大提高,城市基本具备户均8M以上接入能力,超过80%的农村地区具备户均4M以上接入能力,北川新县城已具备户均20M以上宽带接入能力。所有县城实现了3G覆盖,通电话的行政村、自然村比震前分别增加289个、1840个,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乡镇乡乡通宽带。
电信资费水平较震前下降20%
与此同时,灾后通信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1年4月底,灾区电话用户总数从震前的2147万户增加到3213万户,增幅50%;宽带用户比震前增加109万户,达239万户,增幅84%。
电信服务网点比震前更完善,电信服务产品和内容更丰富,基本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个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同时积极开展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应用,灾区群众与全国同步享受到3G业务和三网融合业务。
此外,还专门为灾区设计了“援建卡”、“感恩卡”等价格优惠产品,灾区电信资费水平较震前下降了20%,灾区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共建共享水平大幅提高 节约1亿元资金
经过灾后通信恢复重建,四川省通信网络安全性大幅提升。其中,重建传输网络采用“双节点、双平面、多路由”的架构,重灾6市州均具备两条以上的市-省出口光缆路由,重灾县均具备两条以上出口路由,县一级网络形成“双平面、多环路”结构,全省传输的成环率比地震前提高了25%以上。
同时,光缆敷设主要采用直埋和管道方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大幅提高通信线缆、铁塔、基站等抗灾等级标准,在地震重灾区及龙门山地震带建设了59 个抗震型超级移动基站,确保在重大灾害发生时通信畅通。采用了先进交换技术,提升网络处理能力,提高公网冗余度,有效解决高话务冲击影响,并可在紧急情况下开辟专用通道,保障党政军等部门通信畅通,增强了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此外,四川电信设施共建共享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其中,对北川县、青川县、绵竹汉旺镇、汶川映秀镇四个重点重建城镇,专门制定了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规划,全面推广实施通信管道、铁塔、移动基站等设施的共建共享。灾区重建的10条长途传输光缆和移动基站、杆路、线缆、管道、局房等设施普遍采用共建共享方式,有效改变了以往基站林立、管线纵横的状况。
同时,积极推进通信管道与市政管道联合共建、通信光缆与公路同步建设,与广电系统共建共享铁塔和传输光缆,与成都军区共建都江堰至马尔康长途传输光缆。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共建共享,不仅大大加快了重建进度,减少重复建设,还节省了1亿元建设资金,节约了50%以上的土地占用和大量能源、原材料消耗,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
四川成运营商西部重要基地
经过大地震之后的恢复重建,四川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据了解,四川采用领先的应急通信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专用超短波应急通信网;由卫星应急车、超级基站、IDR应急站、便携式卫星站组成的应急装备系统已覆盖全省21个市州的所有县、大部分乡镇和主要交通干线。增配了精良的应急通信设备和物资,全省已拥有应急通信车100余台、带充电油机卫星电话500余部、应急基站200余个、抢险车辆2000余台,能够保证在基础通信、电力中断的情况下,快速恢复通信。
同时,建设了全省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成专业化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成立了四川省应急通信保障基地和四川民兵应急通信保障大队,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演练强化应急队伍能力,可在30分钟内实现应急人员的集结待命,5分钟内实现对全省移动网络的有效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大力推进3G、宽带通信、移动互联网发展,促进三网融合,积极建设“无线城市”基础设施,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不仅使灾区通信面貌焕然一新,也使四川通信发展得到“提档升级”。
其中,成功实现了成都、眉山、资阳本地电话网并网。绵阳成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成都成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城市”。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集团公司分别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为期五年,投入1000亿元支持四川灾后重建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已累计完成54%的项目投入,大批重点项目纷纷建成投产。
另外,西部信息中心暨成都数据灾备中心成为西部最大的数据灾备中心;多媒体呼叫中心支撑了成都打造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使四川成为全国“数字音乐第一省”;中国移动一类IDC落户四川,成为“中国西部移动互联网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