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
`
2025/9/27 12:41
华为李捷: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升级万兆网络能力,做实5G-A商业成功
0
0

C114讯 9月27日午间消息(蒋均牧)“现在海外运营商见面先问‘中国5G-A建得怎么样’,这和过去只关心沃达丰德国电信规划的态度截然不同。” 刚刚结束客户交流的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李捷,在第二届5G-A万兆网产业论坛上的演讲开场白自带行业观察属性。

他指出,过去一年5G-A在中国的商用,不仅实现了规模化部署与用户体验的实质性提升,更为全球运营商打了一剂“强心针”。而移动AI应用的全面加速,正呼唤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万兆网络能力升级。在发言中,他分享了华为对未来无线网络形态的洞察,为移动AI时代的网络演进提供了指引与参考。

做实5G-A商业成功,网络需要继续向前走

“中国的5G-A商用为世界树立了灯塔。”李捷开场即点明中国实践的标杆意义。他透露,目前中国所有省份已开始5G-A网络部署,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在苏超赛事、青岛啤酒节等高密场景中,用户感知显著提升,“发微信转圈圈”成为历史;而主播、外卖骑手、高铁乘客等特定群体,也因上行增强与低时延能力获得了更稳定的业务体验。

同时,随着AI终端、智能网联车、具身智能等新业态的爆发,AI业务对网络提出了“两高一低”——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的刚性需求。例如智能车每月回传数据超100GB,且多为高价值训练数据;具身智能从玩具走向工具,也需稳定上行支撑实时决策。

这一背景下,全球运营商正积极探索“网智融合”。中国移动将AI功能深度融入原生通话,半年吸引350万用户;中国联通“通通智能体”实现不换终端的AI体验升级,月活超500万;德国电信则推出自研AI手机绑定智能服务,开辟商业新路径。李捷强调,运营商有机会在移动AI时代重新掌握入口主导权,但这需要网络能力与商业模式的同步升级。

华为还发现,价值业务的体验要求逐步提升,为了匹配这些价值业务的体验诉求,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源进行保障。无处不在的高清视频取代语音支持娱乐办公类业务需求,流畅体验的保障将消耗10倍网络资源;AI业务的核心在于实时交互,多维实时体验保障也对网络资源提出新的要求;而工业场景中8ms甚至4ms的时延、99.99%甚至更高可靠性的需求,更需长期预留空口资源。

拥抱移动AI时代,华为提三大发力方向

面向移动AI应用对网络要求的提升,李捷提出了华为眼中的无线网络未来发力方向,即整体上从以网络为中心走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从关注KPI到关注代表每个用户体验的QoE(客户感知体验)。这首先需要一个强大卓越的万兆网络基础,以发挥频谱的价值;其次需要实现网随业动,保障不同业务、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差异化体验;最后将AI深度融入网络架构,实现最佳体验下的频谱、能效最优。

在万兆资源层面,华为提出引入新频谱、新技术,“从大下行走向上下行协同”。下行通过U6G、毫米波频谱等新频谱的引入,结合MBSC技术池化资源调度,兑现万兆下行能力。上行借助中频等存量频谱的优势丰富资源,采用灵动SUL技术实现全时隙的上行调度,弥补终端发射功率限制,打造千兆上行能力。

在网随业动层面,核心在于资源的分配以及体验的保障,通过用户粒度的需求评估体系形成不同的网络策略,实现差异化的体验保障,比如针对热区上行聚集、下行拥堵、高速移动等场景动态分配资源。华为测试数据显示,该模式能极大地提升不同业务下的QoE满足度。

在智能化创新层面,华为结合AI技术与目标网络,发布了AgenticRAN架构。在业务需求上,其灵活的网络资源分配,满足动态业务需求;在网络运维上,多智能体协同提升运维效率,迈向L4+级自治网络;在网络能力上,引入AI算法,灵活使用时频空功资源,实现性能与效率的最佳平衡。

“单独一家运营商、一家厂商,撑不起5G-A产业。”借助本次活动,李捷还呼吁各方共建产业生态,共赢移动AI时代新机遇。正如他用来结尾的那句“惟实可立,惟新可久,万兆远航”,在5G-A与AI融合创新的移动AI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引领整个信息通信业迈向更辉煌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