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20/4/24 18:03
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分析报告
0
0

Labs 导读: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建立智慧社区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从而指导基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为此,本文对智慧社区领域的标准文件进行分析解读,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多元化发展态势背后的底层共性,为智慧社区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决策依据。

1 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背景

1.1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概况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建设成果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总体来看,由于缺乏统一的社区标准体系,不同组织制订的标准之间不协调,缺乏全局有效的规划等问题,导致部分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建设方式和运营模式缺乏通用性。

虽然相关国家机构和各地政府已经开展了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但标准制定面临很多困难,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智慧社区标准规范。造成社区标准化建设遇阻的主要原因在于:

1.社区产品多,缺乏统一规划

社区的智慧应用尚不成熟,各类技术方案主要针对应用展开,缺乏统一的规划、兼容和接口,处于离散状态。

2.涉及领域广,难以实现统一

智慧社区要涵盖诸多不同场景的共性特征,又要满足自身可扩展、系统和技术等内部差异性,制定标准难度很大。

3.各地在尚未达成共识下已经开展试点建设

由于智慧社区建设理念的偏差,各地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并不完全符合响应技术体系的要求。

1.2 国外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方向明确

国外的智慧社区建设大多采取标准化措施作为管理支撑和管理手段。例如:美国佛吉尼亚州政府成立电子社区工作组,制定电子社区建设模板,为自愿建设电子社区、接入互联网的社区提供指导;英国通过ESD标准平台开展社区标准化,已发布《电子化住房供给服务》、《在线规划和监管建设控制服务标准》、《电子公共该财产服务》等标准;新加坡构建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框架——政府服务技术框架(Service-Wide Technical Architecture,简称SWTA)。

国外的智慧社区建设普遍强调应用新技术满足居民需求,打造可持续社区,标准化建设具有技术导向、人本导向和环境导向三个特征。

图1.国外智慧社区建设的三个特征

1.3 国内智慧社区标准化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现行的传统社区相关国家标准已有32项,其中社区服务指南、社区信息化和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的标准建设较为完善,而智慧城市领域的社区建设国家标准还在编制阶段,国内整体智慧社区标准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表1.现行的传统社区相关的国家标准

表2.现行的传统社区相关的行业标准

2 智慧社区标准文件解读

2.1 智慧社区标准文件总体情况

我国已颁布的智慧社区国家标准共10余项,其中《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两个系列标准是现阶段智慧社区标准编制的基础与蓝本。

现行的传统社区相关的国家标准

表3.部分智慧社区现行国家标准

截止目前,智慧社区领域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是《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要求》(GB/T 38237-2019),即将于2020年5月1日实施。

现行的传统社区相关的行业标准

图2.《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要求》

此外,《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国家标准正在编制,这将是指导全国智慧社区建设的最具权威性的文件。

图3.《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

图3.《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

住建部和各省市都在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可以遵循的标准和规范,逐渐积累智慧社区标准建设相关的经验。下面,将对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几份标准规范文件进行详细解读。

2.2 智慧社区标准文件的详细解读

2.2.1住建部发布《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住建部2014年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指南》中所指社区是由小区、家庭及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公共和商业服务公司等构成的社会共同体。《指南》中提出了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为全国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提供了参考方向。

图4 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指南》中提出了智慧社区总体框架图(如图5)。在总体框架图中,以政策标准和制度安全两大保障体系为支撑;以设施层、网络层、感知层等基础设施为基础;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支撑下,架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面向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市场服务企业的智慧应用体系,涵盖包括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以及主题社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指南》中提出的智慧社区总体框架图

图5 《指南》中提出的智慧社区总体框架图

2.2.2北京市智慧社区标准探索

北京市2012年印发《北京市智慧社区指标标准(试行)》。北京市的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特征是: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整合各级民生服务相关的服务系统,实现标准化的办事流程,提高民生服务效率。

北京市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及内涵

图6 北京市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及内涵

2.2.3深圳市智慧社区标准探索

深圳市2013年印发《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试行)》。深圳市的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特征是: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以物业为服务提供主体,完成社区的信息化升级。

图7 深圳市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及内涵

图7 深圳市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及内涵

2.2.4上海市智慧社区标准探索

上海市2013年印发《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上海市的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特征是:从智慧社区的管理智能化入手,提高服务效能。

上海市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及内涵

图8 上海市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及内涵

2.2.5西安市智慧社区标准探索

西安市2020年印发《西安市智慧社区建设评价指标(2020)》。西安市的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特征是:整合各方数据信息,以智慧平台为支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

西安市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及内涵

图9 西安市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及内涵

2.3 各地现有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经验总结

综合分析全国各地的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经验,总结得出,目前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标集中在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三方面;各方对智慧社区的内涵理解基本一致,以人为本的需求导向下,利用技术驱动,实现资源整合.

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经验总结

图10 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经验总结

3 智慧社区建设建议

3.1 以政策为牵引,5G赋能智慧社区

网络是智慧社区的基础。没有网络设施就无法实现信息高效传输和收集,社区就谈不上信息化和智慧化。当前社区主流网络设施仍是光纤4G通信网和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等,为实现智慧社区数据高效传输、资源整合和服务升级,在政策加持下,5G将会为智慧社区注入新鲜血液。政策加持下5G建设步伐加快,“5G+智慧社区”将迎来快速发展。

图11 “5G+智慧社区”项目开展情况

图11 “5G+智慧社区”项目开展情况

3.2以平台为支撑,实现信息资源融合

平台是智慧社区的核心。平台可为社区治理和服务提供标准化的接口,集智慧物业、智慧服务和智慧政务等多平台为一体。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结合社区实际工作特点与运营模式,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框架和设计原则。

3.3 以需求为导向,提供智慧应用服务

应用是智慧社区的关键。智慧社区功能模块涵盖范围较广,主要分为智慧物业、智慧服务和智慧政务三个方面。

智慧社区平台建设经验和成果

表4 智慧社区应用服务

参考现有的智慧社区标准建设成果和经验,建议对不同模块的应用服务分别进行重点产品布局,对建议重点关注智慧物业、智慧服务和智慧政务中的产品列举如下:

1.智慧物业:

重点关注停车、门禁、健康管理系统;

合作开发智能硬件设备,数据接入统一平台;

2.智慧服务:

重点关注市政公用服务;

整合行业上下游,建成服务生态。

3.智慧政务:

重点关注信息发布、网上办事等功能;

自研开发通用性较强的数据可视化产品。

3.4 布局建议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最终得出三点智慧社区领域的布局建议:

1.抓住5G产业建设的政策机遇,以网络设备为智慧社区基础建设的抓手,切入“5G+智慧社区”市场。

2.将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单元,充分挖掘社区数据价值,实现城市治理中的资源融合。

3.对于智慧社区涵盖的诸多应用模块,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部署,重视数据价值、构建生态圈、强调产品通用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