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下称“上海铁塔”)迎来成立十一周年。
从2014年到2025年,一座座共享铁塔如“钢铁骨骼”深植于这座城市的肌理,让每一次信号满格的安心深入人心。
十一年间,上海铁塔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始终秉持共享、创新、绿色的理念,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国铁塔总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守主责主业,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一体两翼”战略,立足“三个服务商”定位,筑牢四大发展基石,持续构建“五化”运营体系,打造“五型”企业,一体推进“六高六新”,筑牢数字浪潮奔涌的基石。
十一载春秋流转,上海铁塔不仅成为信号的守护者、城市成长的见证者,更是应急保障的担当者、城乡共荣的赋能者,为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全市民众生活水平与获得感贡献了不可或缺的铁塔力量。

坚持集约共享,树立超大城市品质标杆
共享,是上海铁塔最鲜明的底色。自成立以来,上海铁塔通过深化行业协同与社会合作,新建铁塔共享率从51%大幅提升至75%,95%的5G基站通过共享存量站址实现,相当于少建铁塔1.4万座,节约行业投资46亿元。
举例来说,传统模式下,三家运营商在同一区域内各自建设通信基站需要消耗18吨钢材、占用约30平方米土地。现在通过上海铁塔集约共享的方案,较传统模式可节省约6吨钢材、约10平方米土地,每年可节省钢材总量1.2万多吨,相当于1个东方明珠塔的钢材消耗量,节约的土地面积抵得上3个标准足球场,为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基于“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十一年间,上海铁塔“多快好省”地承建5G基站5.8万个,助力上海5G基站密度达17.6个/平方公里,位居全国首位;室内分布系统覆盖面积超1.88亿平方米,高铁、地铁覆盖总里程超340公里。
虽然基站总量减少了,但这种“减法”带来的是网络覆盖的“加法”,如南京西路商圈5G下载速率较三年前提升47%,人流量密集的陆家嘴地铁站实现了信号全时段无死角。在“2025年第四届移动网络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上海再度获得(超大/特大城市组)网络质量综合得分城市排名第一。

在市政重大项目建设方面,2025年7月5日,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正式开园,上海铁塔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指导下,协同三家运营商,新建6个定制化宏站、完成超33万平方米的室内信号建设,实现4G、5G全面覆盖,为乐园及配套小镇区域顺畅运营和数智化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十一年,上海铁塔助力上海地铁实现5G公众信号全线网覆盖,还完成全国首条地下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5G公网覆盖,更是完成了自成立以来的首个铁路重大项目——沪苏湖高铁上海段沿线及新建松江南站、练塘站的室内5G信号覆盖工程。与此同时,上海铁塔持续投身住宅小区地下车库与电梯通信信号的补盲覆盖,以实际行动履行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队长”职责。

不止于“施工队长”角色,上海铁塔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保障数字基础设施的高效建设和运维。例如,面对存量站址改造,“Y型支架”有效提高了共建共享效率;面对上海软土土质,上海铁塔通过压力注浆技术提升基站稳定性;面对台风等自然灾害,独创阻尼器抱杆;面对复杂的室分运维,打造上海铁塔室分智能运维平台,通过融合数字孪生、物联网感知、AI算法等技术,构建起“可视化、可定位、可监测、能指导”的智能管理体系。
深化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十一年来,通过共建共享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助力上海率先建成“双千兆”城市,迈向“双万兆”城市,上海铁塔依托通信铁塔站址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和不间断电力供应等资源禀赋优势,构建“一体两翼”业务体系,形成了一塔多用、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也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通信塔向“数字塔”、通信机房向“数据机房”的转变,正成为上海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凭借“位置+计算+电力+安全”等能力,上海铁塔通过在铁塔、机房集成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北斗地基增强、无人机、环保监测、气象监测等各类先进感知终端,并融合平台、AI算法建立多源数据感知和处理能力,构建起一张泛在连接的全域感知网络。
目前,上海铁塔已将近1400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广泛服务于环保、农业、交通、应急等八大重点行业,并持续拓展至绿化、住建、地震等领域,为城市现代化治理持续注入“铁塔智慧”。当然,最大化利用资源价值,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底色。
在嘉定区,耕地旁铁塔上的AI超清摄像头用于耕地保护与智能管理;在浦东新区,通过复用铁塔塔身、机房及机柜顶部资源开展低空业务,实现违规事件的自动识别、无人机追踪取证和闭环处置;在崇明区,拔地而起的98米高气象梯度塔可实时监测风速、降水、气压等多类气象数据,服务于天气预警、农业生产和气候研究,推动气象应用迈向数字化、智能化。
不止于此,上海铁塔联合头部卫星互联网运营企业合作打造“分布式地面站”,基于中国铁塔的站址挂载小型卫星信关站,支撑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此外,上海铁塔与复旦大学合作,探索在位置计算、6G、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能源社会化共享方面,上海铁塔充分共享存量站址资源,建成低速电动车充电端口10.6万个、换电网点2566个,服务超过60万社区居民和20万新就业群体,以实际行动践行“双碳”战略。
为应对电动自行车在充电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上海铁塔创新推出全国首个“电安哨卫”充换电风险预判平台,运用“AI+区块链”技术,对全市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使用的充换电柜电池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为社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筑牢“数字防线”。
技术创新之外,上海铁塔积极推进业务创新。例如,上海铁塔与宝山区应急管理局紧密协同,共同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从“人防”向“技防”智能化升级,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理新范式;再比如,上海铁塔与宝山环境公司联合推出全市环卫行业首例环卫作业车辆换电试点项目,推动环卫作业驶入“快换电、智慧管”新阶段。

坚守应急一线 彰显央企责任担当本色
自成立起,上海铁塔始终践行央企使命,做好重要活动、重大赛事、防汛抗台等通信保障服务,树立了铁塔式重保名片。今年以来,上海铁塔为各项重保工作累计投入人员超5000人次、车辆2300辆次、油机2700台次。

今年7月,台风“竹节草”登陆上海,上海铁塔第一时间成立防汛抗台应急指挥部,全面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充分备足防汛保障物资,投入抢修人员690人次、车辆403辆次、油机502台次,有序完成了“竹节草”过境通信保障工作,切实保障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安全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超大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上海作为国际化超大型城市,每年的活动、展会、赛事不断。今年,上海铁塔先后保障2025年F1中国大奖赛、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光影秀、规模创历史之最的大客流车展、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活动的通信畅通。

以进博会为例,在历届进博会上,上海铁塔作为通信重保单位,科学部署、措施到位,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圆满完成各项通信保障工作,为八方来客提供卓越参会体验。今年的第八届进博会,上海铁塔全面落实“一场一案”“一事一案”“一站一案”应急预案,同时引入数智运维平台刷新保障模式,让无形的信号化作进博会最坚实的数字桥梁,让中国开放的声音传得更远、更清晰。
高质量党建引领,奋进“十五五”新征程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十一年来上海铁塔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过去的一年,上海铁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优势,公司党委连续四年深入开展“党建+”攻坚活动,着力推动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五走五一流”党建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十一年来,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集体荣誉120余项,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先进个人300余人次。党建考核连续多年获评“优秀”,经营发展保持稳健态势。
在机制建设方面,深化“四责协同”责任落实,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团队活力有效激发,为企业迈向“十五五”新征程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十一载耕耘不辍,十一载砥砺前行。展望未来,上海铁塔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深化“一体两翼”战略,持续以集约共享筑牢数字底座,以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以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贯彻“十五五规划”对信息通信业作出的重大部署,服务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双碳”战略、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在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多“铁塔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