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两年里,行业对 D2D(卫星直连手机)技术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行业上讨论了波形、信道模型、NB-NTN 的补偿机制、LEO 多普勒、功率预算、频谱协调、甚至 WRC-27 的未来规则。
但在所有技术争论之外,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从未被真正触及:
当手机直接连接到卫星时,到底是谁在控制网络?
是国家?还是星座运营商?还是设备厂商?还是云平台?
这一问题的分量,远远超过“卫星能不能收短信”、“D2D 要不要支持语音”。
因为 D2D 不只是技术创新。它正在改变 跨境通信的本质结构。如果缺乏正确的制度设计,D2D 有可能绕过保护国家主权与公共安全的核心体系。
如今,欧洲的从业者们从全球监管与技术架构角度,系统性地提出:D2D 必须遵循的五大主权原则。
这不仅是技术路线图,更是全球通信未来十年的安全基础。
01|国内通讯必须锚定(Domestic Traffic Anchoring)
这是 D2D 的第一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所有进入与离开国内的流量,必须通过本国网关,而不能直接进入卫星运营商在境外的核心网络。
原因包括:
合法拦截(Lawful Intercept)必须执行
数据必须在国家监管边界内落地
公共安全部门需要具备应急监听与快速响应能力
防止通信绕过本地监管体系
在地面网络,MNO(移动运营商)已经执行这一原则几十年。但在卫星通信时代,如果没有“国内锚定”,数据可能直接从卫星 → 国外网关 → 国外数据中心。
这种情况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不可接受。D2D 必须把数据主权放在首位。
02|光束地理围栏(Geo-Fenced Beam Control)
LEO 卫星的光束移动速度极快。光束溢出(beam spillover)并不是小问题,而是非常严重的跨境风险。
为了保证卫星不会“误服务”邻国地区,D2D 必须拥有:
动态地理围栏(Dynamic Geofencing)
自适应波束整形(Adaptive Beamforming)
严格的功率控制(Power Mask)
运营商级的地理授权数据库
这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监管底线。
例如:
印度不允许在边境区域被其他星座覆盖。中东多个国家不允许任意境外信号进入国内。欧盟内部也对跨境通信有严格限制。
D2D 必须保证:
卫星只能覆盖它被授权覆盖的地方。
03|D2D 必须由国内运营商主导(MNO-Led Integration)
卫星只是“新空口”,不是“新运营商”。D2D 必须成为移动网络(MNO)的一部分,原因包括:
身份鉴权(IMSI/KYC)必须由国内 MNO 执行
紧急呼叫(Emergency Priority)必须走国内体系
合法监听、合法中断(Lawful Access)
手机身份、用户实名、漫游策略,都必须本地化
无法让星座取代运营商
换句话说:
D2D 是 5G/6G 的新空口,而不是一个独立的通信体系。
卫星不应该变成“第二运营商”,也不能绕过 MNO 现有的国家级合规体系。
04|安全义务必须与地面网络完全对齐(Security Parity)
如果地面网络必须遵守:
合法拦截
紧急关闭能力
优先级路由
黑名单策略
数字监管义务(Lawful Mandates)
那么 D2D 必须做到 完全一致。不能因为“卫星在天上”就逃避监管;不能因为星座由外国公司运营,就自动跳过国家安全体系。
这点极其关键。
未来的 5G/6G 会越来越依赖卫星覆盖,
如果卫星网络没有做到“安全对齐”,会成为巨大的监管漏洞。
05|多运营商、多星座韧性(Multi-Operator Resilience)
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
D2D 不能被单一星座、单一国家、或单一芯片厂商垄断。
原因非常现实:
星座故障可能导致全国瘫痪
地缘政治风险(Sanctions)可能中断服务
单一方案意味着“供应商锁定”
多星座切换可提升国家级网络韧性
因此未来 D2D 必须支持:
多星座切换
多运营商路由
多厂商芯片
多路径冗余
这是国家层面的网络韧性,而不是产业竞争问题。
结论:
D2D 的未来,不由轨道或波形决定
而由“国家主权框架”决定:
技术只是基础。
频谱只是资源。
标准只是接口。
真正决定 D2D 生存方式的,是 国家主权、安全体系与行业合规结构。
如果设计得当,D2D 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移动覆盖扩展技术——
覆盖海洋、沙漠、无人区
无人机、车辆、户外设备
农业、物流、执法、公共安全
以及十几亿无法被传统基站覆盖的人群。
但前提是:
它必须完美融入国家安全框架,而不是绕开它。
这是全球通信行业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也是福联科技作为 NTN 实践者、标准推动者、全球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并推动的行业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