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铁塔上海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铁塔”)维护员吴剑再次登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旁的铁塔进行开幕前的最后维护,完成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万次登塔作业。“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时,周边基站还不多,现在已织成了一张看不见的密网”吴剑说。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期举行。本届进博会吸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0多家境外企业参展,在43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每秒钟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交互。而支撑这场数字盛宴的,正是吴剑及其所在的上海铁塔应急通信保障团队——他们以专业守护,默默支撑着数据交互的每一秒。
精密组织:“全市一盘棋”铸就保障网
上海铁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进博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提升工作质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统筹下,在中国铁塔总部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市通管局、市经信委的具体指导下,成立以上海铁塔总经理俞喆为组长的第八届进博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和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全市一盘棋”部署,确保“全方位、全业务、全系统”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预案到位。

为进一步压实责任,上海铁塔全面落实“一场一案”“一事一案”“一站一案”应急预案,针对7个重要场所、开幕式、国展周边3公里内站址制定针对性方案。实施分级保障策略,将重点保障基站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站址99个、二级站址525个、三级站址3万个。同时,完成一二级站址的全量巡检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基站运行稳定。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上海铁塔青浦区分公司维护主管龚珍说道。她的手机里,工作群的提示音在深夜仍会不时响起。上海铁塔严格落实市区两级7×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指挥中心一线维护人员随时待命,确保任何状况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处置。

针对保障期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上海铁塔为地震、交通行业客户制定了“命题式”应急预案。例如:协同市地震局部署地震流动观测阵列,为应急指挥与安全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保障;积极响应市交通委员会指挥中心推进视联网接入工作,提升核心区域交通感知与调度效率。

智囊上线:“数智运维”刷新保障模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基于FSU采集数据,上海铁塔进行深化应用,建立综合运维整治平台。以进博会场馆为中心,周边3公里范围内分布的454个基站,在开展前完成数据巡检。
“有了该系统,能够精准识别设备运行风险,巡检、抢修效率大幅提升!”龚珍指着大屏幕说道。“通过设备关键指标监控,实现设备级健康监测、动态容量管理和全量数据协同,系统生成的报告能够准确指出风险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维护效率。”
该平台自2024年起投入使用,旨在全面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实现对通信基站的高效运维。

统筹建设:八年守护筑牢数字底座
进博会已进入到第八年。八年来,上海铁塔持续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在国家会展中心及周边重点场所、交通枢纽区域,累计承接新建基站519个,其中95%通过共享存量实现,满足多家运营商4G/5G覆盖需求。同时,上海铁塔统筹社会资源,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改造市政综合杆108个,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在第八届进博会迎来八方来客之际,今年11月1日正式开通的上海地铁2号线西延伸段蟠祥路站,也迎来了首次运营“大考”。川流不息的乘客或许并未察觉——站台与车厢内始终满格的信号背后,凝聚着上海铁塔项目经理竺伟文及其团队数月来的心血与智慧。

“我们得跑到需求前面去。”这是竺伟文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深知在会展核心区,通信网络面临的不仅是覆盖广度问题,更是密集人流带来的容量挑战。自项目规划初期,他便带领团队与各家运营商反复对接,将客户对网络质量的期望,逐项转化为优质覆盖方案。
走进这座精心规划的机房,线缆整齐排列如束,设备布置井然有序。在竺伟文看来,这里就是整条线路网络信号的“大脑”与“心脏”。上海铁塔为西延伸段的通信机房配备了稳定的电源与智能化动环监控系统,为运营商提供可靠支撑。


进博会期间,人流如织,周边外卖订单量激增。为保障骑手续航,上海铁塔能源公司提供的两轮电动自行车备用电池已准备就绪。所有电池均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井然有序地码放,让每一位骑手都能安心、快捷地完成能量补给。

“进博会期间订单多,骑手跑得勤,电量焦虑是他们最头疼的事。”上海铁塔能源公司换电业务负责人表示,“我们提前部署了这批备用电池,正是希望他们在服务展会、配送美味餐品的过程中,无需因半路电量不足而焦虑。”从换电柜的精准布设到电池的充足储备,上海铁塔能源公司正以“满电”的可靠支持,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中奔跑的人。

此时此刻,无数如“TA们”一样的保障服务人员正在上海各个角落守护着这场盛会。他们用专业与坚守,让无形的信号化作进博会最坚实的数字桥梁,让中国开放的声音传得更远、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