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技术革命、模式创新,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原有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两者在3G时代恰好都具备。我认为,我国运营企业现有的市场格局,在3G时代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下简称上海联通)副总经理鲁东亮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说。
5月17日,在中国联通的统一部署下,上海联通作为首批55个城市之一,开始了3G业务的试商用。鲁东亮预估,在上海的3G用户中,上海联通力争占据未来3G用户的三分之一市场份额。
“3G时代的竞争不同于现在,不再是传统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而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的竞争。”鲁东亮说。
3G网络建设总体顺利
根据规划,到今年8月31日,上海联通将完成3G网络第一期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后,上海联通的3G网络,除个别郊县中的偏远地点外,上海绝大部分地区将实现全覆盖。
截止今年到8月31日完成的第一期工程分为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到5月17日,开通1800多个基站,这个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第二个阶段是到6月30日,基站开通数量达到2000个左右。到8月31日,将再增加几百个基站。
“联通在上海的网络覆盖,将远远超过现有的2G网络,室内覆盖也会有很明显的提升。在3G网络方面,覆盖情况在业内实现领先。”鲁东亮说。
在目前的网络建设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小区、办公楼等地区的寻址问题。
“用户既想有好的信号覆盖,又不愿意基站架在他们的楼上。这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鲁东亮说。
就在不久前,为了表示对通信建设的支持,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带头让运营企业在其办公楼上架设了基站。上海市委市政府共拿出了三十栋大楼为电信运营企业架设基站,同时,上海的媒体也进行正面宣传,告知市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种伤害,符合环保标准。
除了基站寻址外,另一个问题是传输。与2G业务相比,3G业务中的数据流量明显增多,这就对基站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上海联通正在加紧传输网络的建设与优化。
“某些不方便建设的地方,联通也会借助电信等兄弟公司的传输。实际上,工信部对共建共享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鲁东亮说:“总体来说,我们的3G网络建设还比较顺利,集团公司规定的建设进度基本上按照计划完成了。”
发展3G用户的难点
5月17日上海联通对外正式公布的3G业务种类,包括了可视电话等六大类中国联通在全国统一部署的重点业务,还有视频客服、视频导航、手机杂志、保号通和刷卡手机等目前上海联通独有的业务。这实际上反映出上海联通今后业务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全国统一业务加上海特色业务。
鲁东亮介绍说,在重点业务上,上海联通将根据中国联通的统一部署来进行。而在这之外,上海联通会根据自己的特点、上海市场的需求,丰富、补充一些特色业务。
在目前上海联通发布的特色业务中,“保号通”颇为引人瞩目。这项业务的实质是:其他运营商的用户,在更换到联通手机号码后,朋友在给他原来的手机号码打电话、发短信和发彩信时,系统会自动将上述信息转到他的新号码上,并且还可以实现用户手机号码从原手机转存到新手机中。这与工信部目前正在海南等地试验的“携号转网”遥相呼应。也反映了上海联通在3G市场上的某种雄心和自信。
“用户转网”正是鲁东亮分析的上海联通发展3G用户的第一个主要难点。“保号通”的推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另外两个难点是“资费”和“终端”。
在鲁东亮看来,这些困难都是暂时性的。
上海联通有一个基本分析:3G目标用户主要有三种类型,他们的关注点并不一样。一种是商务一族。这类用户的基本需求是漫游和移动商务应用;第二种是娱乐一族,他们喜欢用手机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这部分用户可能受到应用的影响会大一些;第三类是网络一族,他们受终端方面的影响比较大一些。
“不同的用户群,受不同的业务影响不一样,不能单纯讲应用对所有的用户影响都很大。这是近期内面临的一个问题,随着发展都会解决。比如号码的问题,工信部正在推动携号转网,在海南、天津试验。我们的保号通用户有一个逐步的适应过程,只要业务有吸引力,用户还是愿意选择。”鲁东亮说。
“在资费问题上,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中国联通集团会出台一些满足用户需求的政策;终端方面,现在刚刚开网,很多终端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目前,在日韩、欧美、港台等地区,3G用户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0%到50%的比例。“在中国大陆地区,3G用户发展也会比较快。我预测,如果上述几个问题今年能顺畅解决,那么到明年五月,上海的3G用户可以达到百万级别。”鲁东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