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
`
2025/9/29 15:55
筑基AI时代:中国信通院发算力网络运载力报告 为产业提供“进度表”、“攻坚图”
0
0

C114讯 9月29日专稿(蒋均牧)“AI一日,人间一年”已从夸张修辞变成产业体感,光通信圈也迎来了自己的“GPT时刻”。

从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普及,到工业质检、金融风控、云上渲染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对算力的需求正呈现爆炸式增长。据国家数据局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已突破30万亿,较之2024年初的1000亿一年半间激增300倍。然而,算力本身并非终点——如何将算力高效、稳定、安全地输送到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成为制约AI赋能实效的关键瓶颈。在此背景下,“运力”的价值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像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举办的“全光运力·毫秒用算”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张海懿强调的那样,城域范围内的“毫秒级算力可达”,已不再是技术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刚需。在发言中,她不仅勾勒出光网络在AI驱动下的新一轮演进方向,还系统解读了信通院最新发布的《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报告(2025年)》,为掌握我国算力网络运载力总体发展状况以及进一步提升运载力质量、促进算力应用创新,提供了战略参考与指引。

全光运力·毫秒用算 成果发布现场

AI浪潮下的光网之变:从聚焦带宽到多维保障

AI技术的狂飙突进与AI产业的极大繁荣,正在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塑众多行业的格局。尤其是开源大模型的普及,显著降低了行业的AI应用门槛和成本,让开发者和企业得以结合自身行业知识和数据,进行指令微调与领域适配,快速构建用于工业、金融、政务、教育、医疗等等行业的智算应用。

为支撑AI大模型的应用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加快发展,运力在其中成为重点组成部分。例如,工信部等十一部门去年8月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统筹规划骨干网络设施,鼓励网络与算力设施协同发展;工信部2025年5月印发的《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提升算力节点间网络互联互通水平。

过去数十年来,光网络的发展主线是带宽,从100G到400G、再到800G乃至1.6T,传输速率每十年实现一次代际跃迁。如今,AI业务带来的不仅是流量增长,更是业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为解决本地算力不足问题,云边端协同、分布式训推日益成为主流,对网络要求走向带宽、时延、可靠性、安全性、弹性等多个维度上的保障。

张海懿指出,经中国信通信调研发现,行业智算应用主要存在五大网络能力需求:高清摄像头、视频渲染、AI视频等应用,推动网络带宽持续提升;分布式推理、云上仿真设计、云上影视渲染和制作等,要求时延小于5毫秒;为避免因网络中断和丢包造成大模型训练效率大幅下滑,要求更高可靠的传输能力;企业核心数据安全上云,要求网络提供硬管道隔离和加密等手段;企业低成本上云的诉求,要求按需扩缩容的弹性网络。

AI与网络双向赋能下,全光运力凭借高速率、低时延等技术优势,已经成为智算中心与行业应用的“高架桥”,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全光运力建设不仅能促进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报告(2025)》:量化分析,指引未来

作为论坛的重头戏,中国信通院在本次论坛上发布了《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报告(2025年)》,通过量化分析,为产业提供了清晰的“进度表”与“攻坚图”。

张海懿详细阐述了报告的编制背景、评估体系及核心观点。2025年以来,中国信通院为推动城域算力接入网络质量提升,进一步优化形成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体系2.0,包含枢纽间运载力与算力接入运载力两大维度、八大指标。基于评估体系2.0,信通院上半年继续联合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开展运载力指数数据采集和量化评估,数据涵盖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载力关键指标,最终形成了这份报告。

报告综合评估了时延达标率、高速光传输网络端口数量、光层直达链路带宽、IP层直连带宽和综合接入OTN覆盖率5个运载力指数,整体来看我国算力网络发展状况较好,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运载力水平列前十。

枢纽间时延方面,各枢纽集群间均已实现光层20ms互连,互连时延性能相较2024年同期稳中有升;各枢纽均已形成覆盖周边省市的5ms时延圈以及覆盖全国主要省市的20ms时延圈,覆盖能力相较2024年同期小幅增长。光网络方面,面向枢纽间网络传输需求的光缆建设有序推进,2025年上半年运营商新建光缆总长度为6164皮长公里,其中用于枢纽的占比达77%;枢纽间光层直达链路配置带宽充足,13个集群地市全国106个重点地市配置总带宽超过1200T,相较2024年同期增长明显;200G及以上高速光传输网络端口占比增长,400G端口数量相较2024年同期增加8644个,增幅显著。

张海懿主题演讲现场

IP网络方面,各枢纽集群地市到全国106个重点地市间的IP层配置总带宽达到412T,韶关、乌兰察布等部分新建枢纽的配置带宽仍较小。OTN部署方面,全国综合接入点OTN平均覆盖率达69.84%,其中综合接入点100G OTN平均覆盖率为12.98%,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光交叉部署方面,全国重要站点全光交叉部署率平均为20.78%,整体提升潜力较大。

基于评测结果,张海懿呼吁全行业协同推进三方面重点工作,以畅通毫秒用算通道:一是统筹规划全光运力建设,围绕支撑算力产业发展,加强算网协同规划,推动算力网络运载力质量持续提升,夯实算力承载底座;二是扎实推动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算间互连、算力接入等用算关键环节,加强算力网络技术创新攻关,推动创新技术落地应用;三是加快推进算网融合服务,聚焦行业差异化用算需求,探索算网融合服务模式,切实强化网络对行业数智化转型及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高品质全光算力专线:五大特征勾勒下一代光网架构

面向AI+行业智算应用的需求升级,张海懿在演讲中提出了高品质算力专线的五大特征:多维感知、确定性保障、弹性调度、智能运维、光算协同。如果把传统专线比作“拧开水龙头接水”,高品质算力专线更像“感应式水龙头”——手伸过去才出水,手一离开立刻关,还能根据手掌大小调节水流大小乃至温度。

多维感知:支持光缆、网络、业务多维感知和业务特征匹配,提供光缆及网络资源的差异化保障。例如通过OTDR实现光纤质量监测,通过分布式声波传感(DaaS)识别光缆外部风险,甚至引入温度传感预测环境威胁;引入AI算法模型识别网络站点资源瓶颈,对网络业务性能进行监控和预测;利用AI流量模型感知专线业务特征,实现带宽随需调整,差异化保障不同业务体验。

确定性保障:支持带宽分级、时延分级、使用时长分级、传输质量分级、可用率分级、安全分级等。通过多项技术实现多颗粒度业务接入,提供硬管道隔离以保障基础性带宽;在此基础上,基于多维SLA分级构建“金银铜”不同等级任务式管道,实现差异化的管道保障,并基于SLA可视调优技术进一步提升客户使用体验。

业务按需弹性调度:支持小时级、天级的分时复用,支撑网络连接资源的动态调度和按需拆迁。例如大数据按需搬运和分布式训推业务场景,需要OTN具备弹性的带宽按需调度能力。波长级敏捷界面可通过光电协同算路、光电交叉同步创建、光路参数自动调测等手段快速打通波长传输通道,结合灵活带宽接入和弹性带宽调整可满足突发带宽调整的需求。

智能运维:支持意图驱动、业务按需配置、品质保障、智能故障检测/溯源、智能性能预测评估。业务层基于意图实现端到端网络资源编排调度;管控层引入大模型和智能体数字孪生等新型技术,实现智能评估、业务配置、品质保障和智能故障诊断能力;设备层逐步实现网络多维感知和算力内生,通过多层智能共同提升全生命周期专线运维效率。

光算协同:物理层、协议层、管控层多层协同,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可靠性。物理层通过光网络实时监控、计算感知,为上层协议和管控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协议层通过拥塞控制、计算和网络状态信息传递,实现高效光算协同;管控层通过业务协同调度、算网协同优化,实现算力和运力精准匹配和高效运维。

张海懿主题演讲现场

写在最后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以及AI大模型向行业场景的持续渗透,数字世界的运力已然与国计民生乃至国家竞争力深度绑定。而如何切实提升网络运力水平以满足AI发展所需,也已成为当下这个时代的一项核心课题。

此次中国信通院分享的全光运力·毫秒用算思考与成果,从产业趋势和联系实际的评估体系、监测报告,以及面向未来的目标网架构、技术走向,为我们厘清了前路。尤其《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报告(2025)》的发布,使得各省市、各运营商拥有了可对标、可量化、可考核的“进度表”,从而能够迅速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优化算力网络运载力质量,促进算网融合发展,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产业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