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全业务竞争的优劣势
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电信业面对电信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技术重大变革的唯一出路与最佳战略决策。无论是为了降低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还是为了新业务、新商务模式,都需要考虑融合。融合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推动行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源动力,是行业创新和转型的主旋律。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网络和最大的移动客户群体。中国移动有基站30万个,用户超过4亿。
具有丰富的移动网络运营经验。从连续几年的业绩来看,中国移动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能力。在新业务领域,中国移动及早开展了互联网尝试,通过动感地带的有效营销,集结了大批新生用户。
公司品牌影响力强。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企业的客户服务和客户感知度较好。
拥有大部分移动业务高端客户,综合竞争实力绝对领先。根据运营商的半年报,中国移动2008年上半年用户ARPU为84元,中国联通上半年GSM业务ARPU为43.6元,CDMA上半年ARPU为52.7元。
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效率高。200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运营收入为1964.60亿人民币,利润为548亿人民币。
国家对TD采取了保护和优惠政策。TD用户不纳入“号码可携带”范围,即“只许进不许出”,而其他号段的用户均可实现跨网、跨公司的携号转网。
TD资费优惠政策出台。从9月起,中国移动首先在广州、深圳、天津3个城市开展TD资费方案试点工作。此次推出的TD新资费套餐包括企业套餐、家庭套餐、中小企业办公总机套餐、校园卡套餐四类。与以往TD资费标准相比,市场更加细分,并有不同程度优惠。
新业务收入增长抵消ARPU走低。分析中国移动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增值业务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据中国移动财报,目前中国移动包括短信在内的增值业务收入已达到约530亿元,接近总营收比例的27%。
提前应对非对称管制政策。中国移动早在2006年就着手准备,在国内运营商中第一个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积极推进农村普遍服务、“红段子”等几大社会责任工程。中国移动对非对称管制的应对研究也比较充分。合并铁通,承担自主创新标志性项目TD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削弱中国移动的领先优势,但也会为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制定增加更多障碍。
奥运会出色表现,彰显企业形象。
(二)劣势
在固定宽带资源,尤其是最后一公里以及互联网骨干网资源方面较电信和新联通具有明显劣势。
重组前,仅限于移动业务,基于全业务的新业务发展空间受到抑制。
TD-SCDMA产业链需要进一步成熟。TD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网络,还有业务应用方面(缺乏相应业务支持)。TD终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包括手机散热性、终端耗电量大、经常死机。TD-SCDMA标准的3G手机与WCDMA标准以及CDMA2000标准还不兼容,因此,即使用3G手机也无法实现完全自由的“全球漫游”。在TD-SCDMA终端方面,无论是终端的功能、质量,还是价格以及对于特色业务的支持,都还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的要求。TD终端存在“品牌知名度低、性能不稳定、界面不友好”等问题,造成客户体验不佳。
号码可携带政策可能造成客户流失。“携号转网”是指允许用户保留电话号码,变更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实现了“携号转网”之后,如果保留现有的资费标准,用户肯定会向网络覆盖好的运营商流动,但如果为了扶持弱势运营商而允许他们采用较低的费率,用户又会流向资费更低的运营商。2008年9月4日,工信部下发的关于推动“号码可携带”的文件到达天津和深圳两地通信管理局。“携号转网”一旦在全国铺开,必然使得目前我国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有资料显示,号码可携带转网将会对中国移动35%~40%的客户产生影响。
单向网间漫游政策抹平了运营商之间网络质量的差距。目前的中国移动, 一是网络覆盖好,通话质量高;二是客户对号码有相对的依赖性。在全业务竞争环境下,这些优势将明显降低甚至不复存在。比如单向网间漫游,就是竞争对手的用户可以在没有其信号覆盖的地方,使用移动的网络。移动必须向竞争对手开放网络,竞争对手向移动支付一定的网间结算费用,也就是漫游费。但在没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地方,移动不可以使用竞争对手已有的网络。这将使运营商之间网络质量的差距趋于零。
与中国电信共享站址。中国电信有8.5万个基站,大部分与中国联通共站,而中国移动基站达35万个。国庆节后,工信部和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要求在10月1日开始施行。该通知强调,“杜绝同地点新建铁塔、同路由新建杆路现象;实现新增铁塔、杆路的共建;其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比例逐年提高。”其中有四项具体要求:“已有铁塔、杆路必须共享;新建铁塔、杆路必须共建;其他基站设施和传输线路具备条件的应共建共享;禁止租用第三方设施时签订排他性协议。”由于竞争对手的建网和建站成本低,在价格竞争方面,中国移动将处于弱势。
中国移动“为C网买单”。国资委决定直接从中国移动以网间结算的名义划拨500亿元给中国联通,也包括中国电信的网间结算费用。这笔资金有助于减轻中国电信购买C网的资金压力,同时联通也可获得资金进行无线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