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中国从一个电信事业十分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级的电信大国,有很多数字已经从宏观说明它的辉煌。回忆起这三十年来电信行业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电信用户,三十年来有许多点点滴滴的小事如今又涌上心头,在这些小的细节中,更能体现电信事业对我国消费者生活的改善,反映出电信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映射出中国电信行业三十年来发展的辉煌成就。
从27‰到电信大国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美国进修时曾读到一本IBM关于“龙(中国)象(印度)之争”的报告,其中有许多两国经济发展的数字统计。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的电话普及率(当时仅有固定电话):中国是27‰,而印度是33‰。实事求是地说,我当时并没有去核查这个数字是否正确,但是我当时读后的心情并不愉快,怎么我们的电信服务普及率还不如印度?
到了如今,再提起中国电信行业,谁不伸出大拇指?我们的固话和无线移动电话用户数均为世界第一。而中国的华为、中兴不仅在印度建立了分支机构和研究所,而且分别成为印度的CDMA网和WiMAX网两张网络最大的系统和终端供应商,当年的沉重心情早已一扫而空。
在本世纪初,我到伊拉克访问,该国通信司的司长对我表示,“华为的五千门交换机就装在通信大楼上”,还夸奖它物美价廉;近期,我又去阿联酋参观迪拜的黄金海岸,在黄金海岸对面有一个非常华丽的圆球型顶的大厦,这是迪拜的通信大楼。导游告诉我们,“楼里面的设备98%以上是华为的”;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设备不仅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已经在北美、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落户。成绩是可喜的,但是我们不能骄傲,因为我们目前只能称之为一个电信大国,而不是强国,未来还需要我们花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在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方面有所建树,让技术创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才是我们电信人希望看到的。
从300美金到10美金
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是从沿海地区逐步向我国中部、西北部延伸的,当时,对外合作最大的瓶颈就是通信。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电话普及率很低,仅有3%~4%左右,国外前来洽谈业务的人员与中方企业进行接触后,首先要求能打通国际和长途电话,这个要求在现在看来容易得很,但当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外方看到你的名片上电话号码是四位数(不是内线),这就表示了这是乡、镇、县一级的企业,这种电话几乎无法与国外通话,在当时,因没有电话而使合作告吹的企业数不胜数。
80年代,在国际上是从纵横制电话交换机逐步被数字程控电话机替代的时代。首批引入中国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是每线300美元左右。如今,中国的外汇储备有1.9万亿美金,早已今非昔比,但是试想当时,中国是一个极度缺乏外汇的国家,购买一个一万门的交换机就要300万美金左右,这对当时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为了发展通信,为了以通信促进改革开放,很多地方政府自己“掏腰包”购进电信设备,由电信部门安装、维护、运营。如大连市政府就是一例,政府虽然花了很多钱买电信基础设备,但是却极大地促进了大连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
十年后,中国的数字程控04机诞生了。我们要感谢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他们用了计算机网中通信的原理,创造了一种摆脱原程控交换机的传统做法的新设计,简化了交换机架构,使交换机成本大比例地下降。再加上中国制造成本低等因素的影响,程控交换机每线价格由300美金降至100美金、50美金、30美金……最后一直到10美金。有这样价格低廉而功能又符合要求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不仅中国人欢迎,在国外也获得了成功。由于国内产品价格下降了,逼迫着外国公司在中国出售交换机的价格也必须下降,减小了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的阻力。现在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固定电话用户能够如此迅速的增长,是和这一重要创新技术分不开的,这是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基础。
从2万元到200元
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在移动通信方面接轨,在全国率先提供了模拟移动电话通信业务,同时也诞生了一代非常有名的移动通信终端——“大哥大”。众所周知,这种移动电话手机有半个大砖头大,重量在一斤以上,一块电池充电之后能维持三十分钟通话,因此使用者通常要备用2到3块大电池作为备用。尽管如此不方便,但是即使有钱也很难保证一定能用的上,“大哥大”当时的公开价格在1.5万~2万元左右,而一般要花2.5万元才能买的上。其功能就是最简单的打电话,而且声音并不清晰,资费也特别高,但是这在当时是大款的标志,中小级别的企业老总对此都只能望而却步。
如今就不同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者都会有个手机,而且款式丰富,体型小巧,待机时间长,业务体验也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用二、三百元就可以买到一个可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如果肯花2000元,那就可买个中高档手机了。在这小小的手机的演变当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消费者所享受的通信服务取得的进步。
从服务少数人到实现“村村通”
在服务群体的覆盖上,我国政府从21世纪初推动“村村通”工程,几大电信运营商都在全面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还只有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拥有模拟移动电话业务,能使用上的人更是屈指可数,而如今,几乎有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多种通信方式(移动、固网、卫星通信等)覆盖的电信服务。高至珠峰,远至东南沿海、西北的沙漠和草原,有人集中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差不多都有了无线覆盖。这可以说是“村村通”工程的贡献,举几个例子来说:牧羊人在草原上遇到风暴可以利用移动呼叫寻求帮助,深山老林迷路的人靠手机呼来亲人脱险,在南海遇险的几十个船员因为有了手机呼叫而获救,保证了生命安全。现在的通信服务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而关键时刻更显其宝贵的价值。
如今,不少农村不仅有了固定电话、电视,甚至还有了利用Wi-Fi、局域网和ADSL等方式实现接入的计算机网络,农民用这些信息通信工具搜索和发布信息,做到了利用信息致富。与此同时,更受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欢迎的是,以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为不少农村安装的移动电话广播新系统:村干部在地里干活,可用自己的手机遥控村政府的扩音机,并通过遍布全村的大喇叭开起了村民大会,这也是中国农村的新气象。至今,我国的电信业已渗透到各个角落,为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
从“托关系”到“有求必应”
上个世纪50年代时,电话主要是为党、政、军服务的,后来到了70年代,在改革开放期间,才有一些企事业单位装上了固定电话,而普通老百姓家能有一个电话,这是到了80年代才有的事。在那个时代,家里如果能有一部电话,那是财富、地位的标志。安装电话也是按职务的级别由高向下慢慢、逐层地安排的,一些有钱人可以多花钱、走后门求得一线电话。在价格上,一般都要先交装机费,这笔费用当时大约需要7000到10000元左右,而话机是电信部门专卖的,在当时的物价水平,这笔钱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字了。除此之外,还要对装机的工作人员“好生款待”,吃饭、送烟、送酒,不然装一个电话随便就拖个两三天(每天中午十一点到,两点离开)。电话局的人很像大老爷,说不给你装就不给你装,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到了90年代末,交换机价格便宜了。运营商之间有了竞争,也更讲究讲效益。运营商改变了态度,鼓励用户安装电话,主动上门服务。再后来,有些地方的电信员工要背上硬性指标,即每人平均动员几家装电话才算完成任务,才会发奖金。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时间,电信市场就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从04机、SCDMA到TD-SCDMA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数字程控交换机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进口交换机又是天价,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当时的邮电部工业总公司(普天的前身)拟投资200万元研制中国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但以“投资太少”为由被一些数控交换机设计专家拒绝了。而这一项目后来却被非通信行业的郑州信息工程学院一些计算机教授所接受,他们抛开了传统的架构,从计算机网络终端之间的通信原理出发,设计成功了鼎鼎大名的程控交换04机。
“04机”经过艰苦的实验,层层改进创造出中国人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交换机,不仅性能好,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满足了中国的巨大需求。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江南北不少工厂纷纷从该院获得了技术转让生产权,一时间中国的程控交换机不仅抵制了天价的进口货,而且还使制造业得到了发展。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04机的成功促进了我国通信产业,特别是电话交换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却因研究者对技术转让没有经验,致使交换机生产厂商进入多而无序的状态,加上各厂家大打价格战,04机的价格最低到了一线70元,甚至更低,致使不少厂家亏损而破产,而作为04机经营主体的巨龙也在大浪之下被冲跨,我国当时的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大厂家如今仅余了其中的三家,这也是一个值得牢记的历史教训。
到了90年代,移动通信在我国飞速发展,以GSM、CDMA为代表的2G产品在全国各省先后兴建起来,但其发展初期使用的设备多为“舶来品”,中兴和华为等民族企业的产品多被布置到西北、内蒙等地广人稀的区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在美国一个由炎黄子孙组成的SCDMA研发梯队取得了不少成果,当时邮电部抓住这一时机,在人力、财力、技术多方面给予了支持和合作,并与国内相关单位联合,使其在国内生根、发芽、结果。这就是中国人自己独立研发成功的SCDMA技术,由于它突出性的技术创新,特别适合中国广大农村山区以及郊区使用。在市场推广上,我国主管部门专门为它安排了运营用频率,因此从全方位为SCDMA在国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了绿灯,这些都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以后的演进埋下了伏笔。
90年代末,全球进入了3G争夺战时期,以大唐为首的一些专家和领导提出以我国SCDMA的若干创新技术为核心,向ITU提出了TD-SCDMA这一3G标准。经过多番努力,最后这一标准获准成为全球三大3G标准之一,并开始了为其商品化的研究开发工作。随后成立的TD-SCDMA产业联盟在推动TD-SCDMA的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行业领先企业的努力,全国各大学、研究所、产业链参与者加盟(包括一些国外公司加盟)的共同努力之下,使TD-SCDMA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而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为TD-SCDMA的产业化和运营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顾我国通信产业自主创新的历程,既有技术方面的不断突破,同时也有专利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健康、有序的良性模式,相信有了之前的积累,未来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还将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