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5/9/2 14:41
实名制剑指通信三宗罪 釜底抽薪尚需出法律重拳
0
0

在强化信息安全的大背景下,手机实名制动真格了,且堪称“史上最严”。按照工信部要求,9月1日起,电信运营商在通过各类实体营销渠道销售手机卡时,要求用户出示本人身份证,并当场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上进行验证,未认证的旧卡则需要补登。将来,未取得实名制的用户可能无法办理查询详单、过户、国际漫游、国际长途、停机保号等业务。自我国启动电话用户实名制度到目前贯彻落实手机实名制,历经数年起伏的“实名制”终于尘埃落定。

手机跨入实名制时代,有助于提高网络诈骗成本,对于电话信息骚扰、个人信息泄露以及电话诈骗等通信三宗罪有一定遏制作用,但手机实名制同时是“双刃剑”,也有用户担心实名制可能造成自己实名的个人资料外泄。因此,从技术上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加强事后监管和惩罚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护航,才是治理网络诈骗釜底抽薪的路径。

通信“三宗罪”长期受诟病

手机实名制磕绊已久,在众望所归中尘埃落定。究其原因,信息污染让人苦不堪言,通信“三宗罪”被各方诟病,即个人信息泄露、电话信息骚扰以及电话诈骗,均将矛头指向手机实名制。而手机实名制推行数年,“最后一公里”却一直难畅通。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和电话骚扰长期以来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因为未实名制占比过高,通信成为诈骗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近13亿,而2014年全国骚扰电话总数已经达到270亿通,由此测算,每个手机用户平均被骚扰约20次。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9亿,至少1.6亿以上的用户未进行实名登记。截至今年1月,中国移动有近1.3亿户,即16%的用户没有办理身份实名认证,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有少量用户未实名。

“黑卡”屡禁不绝,未实名制手机成为温床。猎豹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非实名制的卡确实会给不法之徒留下作案空间。目前黑卡的主要影响与网络诈骗盗窃有关,现在很多网上支付环节都与手机验证有关,许多不法之徒就会利用非法身份证诈骗盗窃,完成作案后就销毁,再换一批。这种作案手段在2014年下半年数量激增6倍,除边远地区外,每天受到这种诈骗损害利益的不低于2000人。”

今年初,工信部已开始统一清理市场中存在的非实名制号码。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印发《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决定自2015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一年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新入网手机用户必须实名,此前未实名老用户办理新业务时将进行实名注册,重点核查一省内登记了5张以上手机卡的用户。同时明确电信企业在今年12月31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90%以上。

此次再出台“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规定,用户最担忧的通信“三宗罪”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手机实名制关键不但在实名更要落实“治”

手机实名制开始执行了,但就目前来说,这还只是一种政策手段、技术护栏,最终落实还得依靠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环节。在这背后,用户存在各种疑问,政策落实还存在诸多挑战。

其一,社会渠道大量存在的“假实名”问题是造成黑卡屡禁不止的重要源头,实名制能否切实推进?综观现状发现,手机实名制此前在执行中存在矛盾:电信运营商自有营业厅对实名制的执行相当严格,但是路边报刊亭等社会渠道对用身份证认证购买手机卡并不能执行到位,由于销售数量与收入直接挂钩,一些销售人员便铤而走险置实名制规定于不顾了。因此,新增用户的实名制可以依靠严格新规管理实现,但社会渠道的监督和存量号码的实名制却更多考验运营商的管理能力。专家认为,“对已有法规进行细化和完善,尤其是在手机号卡的销售网络中,加强相关规定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让销售者深入理解相关规定以及违规成本,堵住漏洞是当务之急。”

其二,手机实名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有着“双刃剑”效应,例如实名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如何得以更好保护?分析认为,除了双向约束用户和运营商的行为,更需要依靠工商、公安等的联合执法,以形成更强大的震慑力。

手机实名制只是信息安全保障第一步

手机实名制的推出是我国构建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关键在于落实执行力。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这项新的规定能否进一步规范电信市场,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关键在于监管能否到位。如果监管到位,电话实名制将有效遏制垃圾短信和诈骗短信泛滥,有利于降低用户的消费风险。”客观分析来看,手机实名制有助于提高网络诈骗成本,对于遏制电话诈骗等有一定作用,但无法根治网络诈骗。

一方面,在通信业“三宗罪”的犯罪链条中,尚存在伪基站、假身份证等运营商无力掌控的环节,数量巨大的短期、临时手机卡也同样充斥市场,并被利用为诈骗甚至犯罪的工具。根治网络犯罪,真正落实手机实名制,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凭借运营商的一方之力,还需要出台法律及更多配套措施。

另一方面,网络诈骗愈演愈烈与我国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相关,运营商非网络诈骗的替罪羊。通信业资深人士付亮认为,非实名电话卡严格实名和打击黑卡犯罪行为有一定相关性,但并不能直接相关。打击黑卡犯罪行为,工信部和运营商应厘清责任,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执法。工信部和运营商不应该成为打击通信网、互联网违法刑法犯罪行为的主体。

手机实名制只是保障信息安全的第一步,从技术上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提升用户的信任度,加强事后监管和惩罚力度,才是治理网络诈骗釜底抽薪的路径。相关方既要确实依靠法律和政策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和执行力打击网络犯罪,又务必合力消除手机卡用户隐私泄露的顾虑,监管到位,问责有力,才能真正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