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7/23 11:48
农村地区信息消费潜力不可小觑[图]
0
0

工信部这几年持续深入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推动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普及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农村100%的行政村已接通电话,自然村通电话率达到95.2%。100%的乡镇能够上网,其中99%的乡镇和87.9%的行政村具备宽带接入能力;国内近一半乡镇建成信息服务站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农信通”、“信息田园”等全国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农网站近2万个。

村村通电话工程使得农村通信设施得到全面加强,电信普遍服务取得长足进步,农村信息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面从农村电话用户发展趋势、宽带接入情况、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农村通信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村村通电话工程持续推进,电话普及率日益提高

随着村村通电话工程的推进,我国继续扩大电话网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各大运营商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安装VSAT和卫星移动电话等方式实现了偏远山区电话的开通,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电话进自然村的目标。

虽然在消费替代作用的推动下,固定电话用户规模一直呈收缩趋势,但在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大幅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电话普及率日益提高。截至2013年5月,全国电话用户达到14.39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7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11.65亿户。三年来,固定电话用户下降了0.32亿户,而移动电话用户上升了3.69亿户。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住宅电话用户虽然仍是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的主体,但其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也说明了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作用在居民和家庭消费中更加显著,而对于企业而言,固定电话还起到维护企业形象、加强企业信誉的作用,离网率相对要低一些。

从总体来看,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减少趋势高于城市固定电话用户。城市固定电话用户数由2010年年初的2.07亿下降到2013年5月的1.88亿,而同期农村固定电话用户数由0.91亿下降到0.86亿。城市固定电话用户同比增长率由2011年年初的-5.17%上升至2013年年初的-0.07%,2013年5月又减少至-1.15%。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同比增长率由-6.36%上升至-3.06%,随后一年时间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到2013年5月该值达到-7.76%。但从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发展趋势来看,2011年~2012年固定电话用户数量下降趋势有所减缓。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采取的固话与宽带捆绑的营销模式以及中国移动加快推广TD移动固话业务的步伐。此外,三大运营商为了拓展市场,不断推出业务优惠活动,以降低资费、终端补贴等方式吸引用户入网,在移动业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在“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引导下,移动用户增长势头强劲。可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服务将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移动信息消费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二、农村互联网建设投资加大,宽带接入用户稳步上升

在移动电话满足农村地区基本通话需求的普遍服务的同时,电信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服务消费潜力。经过持续的投入建设,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接入条件获得较大改善,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持续上升。

——2007年,97%以上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部分行政村也具备了宽带上网能力。

——2008年,新增593个乡镇上网接入和新增601个乡镇开通宽带,使得全国98%的乡镇能上网、95%的乡镇通宽带,全国有27个省份实现了“乡乡能上网”。新增12364个行政村开通互联网,全国能上网的行政村比例达89%,全国有19个省份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能上网”的目标。

——2009年,全国新增4228个乡镇和行政村通互联网,乡镇通互联网比例提高到99.3%,行政村通互联网比例提高到91.5%。

——2010年,新增123个乡镇开通宽带, 全国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97.7%。

——2011年,全年新增1.7万个行政村通宽带,通宽带行政村比例从80%提高到84%。

——2012年,全国新增1.9万个行政村通宽带,通宽带行政村比例达到87.9%。

从我国宽带接入用户数量来看,近两年来,固定互联网接入用户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城市宽带接入用户远高于农村宽带接入用户。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城市宽带接入用户由1.01亿户增长至1.35亿户,增幅为33.7%。同期,农村宽带接入用户由2647万户上升至4455万户,增幅达68%。

随着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大,宽带用户增长率有所下降。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城市与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增长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前者由16.62%下降至8.08%,而后者则由32.32%下降至20.98%。但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同比增长率依然明显高于城市宽带接入用户,彰显农村地区依然有强劲的宽带接入消费潜力。而且随着计算机在农村家庭中的普及以及各种农村信息化终端和应用的推广,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正在成为农村居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的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铺开,能力迈上新台阶

随着通信“村村通”工程的深入推进,推进重点逐步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信息服务拓展。各地加强服务“三农”信息平台建设,“农信通”、“农民用工信息平台”、“信息田园”等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覆盖县、乡、村的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信息下乡活动进展迅速。

2009年,已在14个省份11986个乡镇开展,共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11724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107695个,乡镇涉农信息库8422个、村级网上信息栏目53178个。2010年新增2035个乡镇开展信息下乡活动,新建成信息站5954个、信息库7085个、信息点47377个、信息栏目58223个。2011年新增7413个乡镇实施信息下乡活动,新建乡信息服务站6966个、村信息服务点75254个、乡级网上信息库4184个、村级网上信息栏目62755个。截至2012年年底,开展信息下乡活动的乡镇比例超过80%,98%的行政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农村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通信消费潜力巨大

随着近年来“三农”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的经济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农村通信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农村通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农村网民增长规模较大。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最近半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5.8%,高于城镇。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新增网民规模为2656万人,其中新增农村网民占比54.4%,达1445万人,延续了2012年农村新增网民数超越城镇网民数的增长之势,成为我国互联网的重要增长动力。

随着手机价格的不断降低,特别是千元智能手机的推出,农村消费者的智能手机拥有率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在手机上使用与互联网相关的业务,手机互联网将在农村市场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手机已经成为农村用户主流的上网终端,使用率高达78.9%,也成为拉动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移动支付等应用的推广,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将带动农村消费模式的转变。

由此可见,拓展农村通信市场将成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等产业链各方争夺的焦点。不仅需要完善网络覆盖水平和质量,还需要加强信息化服务能力,推出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业务。

目前,互联网上涉农信息和应用相对较少,权威性、准确性、及时性均有待提高。此外,农村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也需要跟上农村发展的步伐。农村信息化的重点已由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通道问题”向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水平转变。

通过农村信息化通道和平台的融合发展,开发和推广实用的信息系统与应用,并进行相应的信息化应用教育,使农村信息化成为传统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动力、工具与支撑,从而不断提升农村信息化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