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8/6/5 09:30
运营商接受考验 3G牌照仍存异数
0
0

中国电信运营新三强点评:

梦之队&黑马&神秘之旅

根据某门户网站的汇总,调整后的每家运营商高管均为11人,正好各组建一支足球队。

梦之队:新中国移动

队长:王建宙 副队长:张春江

调整后的中国移动高管为王建宙、张春江(原网通董事长及总经理)、李跃、鲁向东、薛涛海、黄文林(原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沙跃加、刘爱力、赵吉斌(原铁通董事长)、张晓铁(原网通副总经理)、李正茂(原联通副总经理)。

优势资源:4亿移动通信用户+铁路专网+固网牌照+3G/4G创新

评价原因:实力明显超出其他竞争对手,能否保持领先,关键问题还是如何超越自己。

黑马:新中国电信

队长:王晓初 副队长:尚冰

调整后的中国电信高管包括王晓初、尚冰(原联通总裁)、冷荣泉、吴安迪、张继平、张晨霜、李平、杨杰、孙康敏、杨小伟(原联通副总经理)、苗建华。

优势资源:2亿固网用户+4000万3G用户+35%以上收入来自非语音业务+“商务领航”+“我的e家”+“新时空”

评价原因:中国电信的固网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但一直未能获得移动牌照,所以一直都被认为未能充分显示自己实力,现在终于有了机会。

神秘之旅:新中国联通

队长:常小兵 副队长:空缺 两大外援:西班牙电信、SK电讯

重组后新联通的高层领导名单包括网通和联通的其他高管常小兵、陆益民、左迅生、佟吉禄、李建国、裴爱华、赵继东、李福申、李刚、张钧安、姜正新。

优势资源:1亿移动通信用户+1亿固定通信用户+政企客户优势+创新+外资

评价原因:这支队伍中人才济济,还有两大实力超强的外援加盟,在新的机遇面前,期待有更好的表现。

冷静一点不难看出,当“鼓励”一词出现在由三部委发布的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中时,电信重组实际上只拉开了一个序幕。

虽然看起来已经较为明确,中国联通的G网部分和中国网通合并成为新联通,C网被鼓励出售给中国电信,但结果仍然存有很大悬念:C网是否能如愿被中国电信购得?与C网去向联系紧密的3G牌照将在何时以怎样的步骤颁发?即将产生的两个全业务运营商如何同时消化移动和固定两张网络?

2008年5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变动不大的中国移动率先对外发布了一条重量级新闻:中国卫通正式并入中移动,同时宣布了高层人事任命。嗅觉灵敏的人可以从中嗅出不同寻常的意味——中国的第四次电信重组就此拉开了帷幕。

然而,截至记者发稿之日,除中国移动外的三家主流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均就重组一事保持缄默。除了保持高度警觉之外,各企业新闻发言人几乎都一致表示:不知道,我们真的不知道下一步的具体规划。

面对变数颇多的资源再分配,曾热切期盼的运营商们正在或多或少感受到迷惘。

不是一桩简单的买卖

5月24日,三部委发布通告表示: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随着重组谈判的开启,各方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这注定不是一场简单的收购。

从市场角度来看,电信收购C网,联通与网通合并,都需要经过上市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通过。尤其是联通出售C网用户资产需通过A股、H股股东大会,联通、网通合并也需要双方股东大会通过。作为大股东的国资委没有表决权,小股东如对报价不满意,可能投票反对,导致收购以失败告终,中国电信公告中也称“该潜在收购未必实行”。

尽管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曾在股东大会上信心十足地表态,将会在三四个月之内完成电信重组,业界对这一承诺普遍持担忧态度。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业务重组过程、网路重组过程和资本重组过程。”曾担任中国联通战略总经理,亲手主持过联通上市工作和联通战略规划工作的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李极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的这个复杂程度包括几个层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买卖实体问题。

他指出,买卖实体可以涵盖四个部分:一是CDMA带来的移动运营牌照和频率资源,这部分可以忽略,属于国家供应的资源基本上不产生成本;二是CDMA物理网络,中国联通对这部分的投入本身都不止600亿元;三是业务价值和用户价值,其中包括4200余万的用户和57~58元的ARPU值;四是未来的发展,包括技术演进的价值和业务发展带来的利润增值。

同时还需要一个得到双方运营层和股东认可的资产评估标准。

他透露了一个技术性的信息:中国联通曾经向有关部门申请对CDMA网路使用10年的折旧年限。比较电信网络普遍使用的7年平均折旧年限来说,CDMA网路每年的折旧额度相对降低了很多,这同时意味着C网资产在目前的会计净值会相对地高一些。在对CDMA物理网络的资产评估中,电信股东是否同意按照10年标准下的折旧率和会计价值来购置C网,会是一个现实的交易问题。

李极冰认为:中国联通的C网两年前就值800亿元,目前要出售的话价格应该不会低于这一数额。

对于收购过程持续的时间问题,李极冰分析说:作为电信运营商最大股东的国资委退居到了幕后,基本将这场电信资源整合完全放置在客观而又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这同时也在佐证着电信重组的复杂性,所以保守估计这个过程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

万方咨询研究总监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超过了6个月,或者延期一年尚未完成C网并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将感到十分头疼。一方面这段时间里中国联通将难以保持对C网的增值投入,这将直接造成用户增量的减缓,而中国移动在这段时间内专著发展GSM网络和TD网络,强力进攻用户资源。”

失去了用户就失去了一切。在重组信号发出之时,据《东方早报》报道,已经有中国联通的用户开始提出转网要求。而这些天,久违的资费战又出现在北京,北京联通向GSM预付费用户推出优惠GPRS数据流量套餐,北京移动推出神州行短信优惠套餐。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移动还开始了TD终端二次招标,加速商用进程,此外针对普通消费者购买,首次向厂商开放了自有销售渠道。

“试婚”考验

可谓励精图治,水清木华电信研究总监沈子信介绍说,实际上早在2003年,中国电信就有意上移动业务,只不过当时的条件很不成熟。“在2007年,不管是和CDMA网络厂商还是终端厂商的接触,中国电信都做了很深入的准备。”记者从国内一家大型设备提供商那里得到了该消息的确认。

似乎是志在必得,记者了解到,5月26日,中国电信集团总公司召开了全国CP/SP割接相关工作交流会议,正在加紧对合并C网后的工作安排进行布置和交流工作;与此同时,联通部分领导和人员已经到电信上班;而中国电信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和联通、高通就收购工作进行洽谈;上海研究院/广东研究院很多人已经实质性借调到电信集团。

如此兴师动众,C网对于中国电信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

C网并不是一张简单的移动网络,不仅圆了电信的移动梦想,更是一条获得3G牌照的捷径。中国电信拥有CDMA2000虽然不是全球主流的3G模式,但是其设备相对便宜,从CDMA升级到CDMA2000的成本相对GSM升级到WCDMA的成本更低。

中国电信要获得移动运营能力,现实选择是,或者自力更生从头开始建设移动网,或者通过购入的方式接受现成的网络和业务品牌及用户。

“很显然,为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国家不会鼓励再出现一张移动网,同时无论是从技术实现还是基站选择上来说,都已经错过了好的时机,因此中国电信白手起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收购C网无论是从技术成本还是联通的战略规划来说,都是中国电信的一个明智选择。”付亮表示。

“但也将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C网通过3G再向下一代LTE技术的演进延伸是不清晰的。目前全球的CDMA产业都在压缩C网建设。从当前运营和长远战略两个层面讲,C网之于中国电信都会是一个可爱的烫手山芋。”李极冰告诉记者。

他指的是,这些年来C网本身的盈利状况并不十分理想,C网每月25万左右的新增用户和中国移动每月800万的新增用户比较,实在是微乎甚微的。中国电信接过来这个网络,除了要付出购买费用之外,还得承担高额资本折旧和运营成本增加导致的利润下滑的双重风险。

实际上,即使是如愿以偿拿到C网,中国电信也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投入巨资迅速升级C网,一年内完成硬性切换下的C网提升战略,进行用户的保值增值;或者逐年投入实施软切换下的C网提升战略,这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但对于用户和业务的发展十分不利。

李极冰为中国电信在本次重组下的战略成功算了一笔账:即,为保证CDMA网络和业务战略升级成功,中国电信所需要的资本投入总量。他认为,中国电信为了改变CDMA网路运营的被动局面,需要在一到两年内投入约1500亿元:首先是CDMA网络与中国联通的GSM网路在进行物理剥离时的拆网成本,大概是200亿元(可以协调电信和联通由两家共同承担);然后是中国电信购买CDMA网络和业务的购置成本,按800亿元计算;此外,是中国电信当前客户的战略转网成本,如果提供订购CDMA低端手机做补贴的话,需要300亿元(按一台手机500元算);最后是C网的扩容成本 (基于CDMA网络当前的冗余率),大概也是300亿元。

如果中国电信实施软切换下的C网提升战略部署,它面临的困惑在于购置C网后,如何在软切换的过渡期间把用户有效留住,并发展有效的新增用户。 到2008年5月31日为止,中国联通的C网放号用户数为4360万,联通的G网用户是1.27亿,中国移动的用户是近4.15亿,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客户总量是5.856亿。这意味着只占市场份额7.4%的C网份额在未来几年的软切换的过渡期间将会和92.6%的G网用户去竞争(静态下的结论,事实可能是G网客户的市场份额会在动态下越来越高)。无疑,中国电信软切换的时间拖得越长,C网和G网的用户差距将会越大;反过来讲,中国电信需要实施硬切换下的C网战略提升方案, 而硬切换的速度越高,中国电信在短时间内对资本总量的需求就越大。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受固网业务下滑的影响,做全业务运营商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几年来的热切梦想。移动网络的融入是否能够成为他们的强心针?

“两张网络的融合并不容易,首先,网络的整合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次,业务的整合和人员的整合,管理的整合也是有相当难度的。”李极冰认为,相对另外两家运营商而言,中国联通的GSM网络业务和中国网通的固网业务结合起来要更复杂一些,两个完全不同的血统和两颗完全不同的‘大脑’融合,这需要更高的技巧和智慧。

“关键是网通的固定网路资源和联通的GSM网路资源,这两者之间的资源互补性不是很高,因此两个全业务运营商(新电信和新联通)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在进入到3家移动运营商的竞争格局的同时,还要开展彼此之间的固定网络竞争。”李极冰说。

“电信重组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台让人即喜又忧的耐看的大戏。这台大戏包括了一个序幕和之后六幕戏剧。”曾经参与联通上市和战略规划的李极冰经历了中国电信业的数次重组,他将这一次中国第四次电信重组接下来的过程,分为了六幕阶段性戏剧:业务的剥离和重组、网络剥离和重组、人员剥离和重组、互联互通的流程重组、资产的剥离和重组, 以及上市公司的合并和重组。

这无疑将是一个持久而又繁复微妙的“试婚”过程。

3G牌照 定数外的异数

三部委下发的通告表示: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发放三张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

从目前的局面来看,由于中国移动在TD标准上的惟一性,无疑将最终获得这张牌照。而至于中国电信和合并之后的新联通,则存在一定的变数。

付亮认为:最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购得C网的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与网通合并成立的新联通获得WCDMA牌照,但不能排除中国电信放弃收购而转攻WCDMA的可能性。

就后一种可能性,他进一步分析说,由于电信需从零开始上3G难度很大,故有可能享受到倾斜的非对称管制政策支持,3G牌照发放时间将早于联通,联通获得的3G牌照也可能从WCDMA变为CDMA2000。

也就是说,新联通可能仍需继续解决双网互搏问题,新电信虽然3G起点低,但可获得政策倾斜及目前全球发展势头正劲的WCDMA牌照(中国电信2007年底前对WCDMA的准备远多于CDMA2000、TD-SCDMA)。

“当然如果C网能转手卖个好价钱,中国联通在战略上就实质性地进入了全新的有利阶段,获得的大量资金可以用来扩容G网,因此将成为全球支持率最高的3G标准——WCDMA在中国的惟一获得者,巨大的用户规模将使他在国际上的地位焕然一新。”李极冰分析说。

“不管怎样,因为目前态势的相对清晰稳定,中国移动将是这场重组中最大赢家,可以利用这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专注于GSM网络数据业务的发展,和促进TD业务朝成熟发展,一旦发放3G牌照,凭借良好的移动用户黏性和在终端厂商中的影响也可以弥补其技术成熟度的不足。”沈子信表示。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除均衡竞争原则之外,此轮电信重组为TD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国产3G终端厂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现在就等着电信重组成为救命稻草。”一家TD手机芯片厂商高层表示。

在全球电信设备商的阵营中,爱立信西门子华为属于WCDMA阵营,阿尔卡特朗讯北电中兴属于CDMA2000阵营;而中国TD标准的主要设备商包括中兴通讯、大唐普天。毫无疑问,每个设备厂商都希望自己的标准阵营获得更大的3G网络建设市场的份额。

这种阵营在电信重组后或许会发生微妙变化。中兴、华为过去在GSM产品上与联通的合作相对比与中移动合作好,相信这种合作优势还会继续下去;而中兴过往由于在CDMA招标中多次胜出,当CDMA网售予中国电信后,此种合作优势亦会从联通转至电信。在中移动TD网络设备采购大单中,国外设备商将采用入股本土设备商OEM形式参与中国TD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