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在这其中,人工智能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模型在千行百业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工厂里干起来”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两个规模效应”持续释放。作为通信央企,中国电信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要求,发挥新的“扁担效应”,筑牢数智发展根基。
AI大模型应用加速,从“可用”到“好用”
“十四五”收官之际,国产大模型告别了单纯的“百模大战”,产业化应用落地提速。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前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总数达到3755个,其中,我国企业贡献了1509个,数量居全球首位。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星辰”系列大模型,正是国产大模型生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政务服务领域,“星辰”大模型的应用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湖北十堰市张湾区市民服务中心的AI智能机器人“小政”,通过“星辰”大模型与DeepSeek的结合,能够实时解答市民咨询,精准导航办事窗口。
医疗健康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雄安宣武医院引入的智能导诊服务,通过“星辰”大模型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实现了全天候自主解答患者问题。
战略与基建双轮驱动,筑牢AI“基座”
大模型应用的遍地开花,背后离不开通信基础设施。中国电信加强AI建设力度,构建起“2+3+7+X”的全国智算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型智算中心,在省会城市及重点地市部署边缘算力池,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网络。这一布局实现了通算、智算、超算及量子计算的融合发展,满足了不同场景的算力需求。
中国电信以战略升级为契机,深入打造第一科技“息壤”,构建“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能云能力体系,通过“4+4+31+X”全国算力布局,实现算网智能调度;“星海”多模态数据中台,汇聚10万亿tokens标注数据,开发自动化标注工具,实现数据处理高效化;星辰大模型开源,并引入第三方模型生态实现模型服务普惠化。
安全、应用双管齐下向未来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如数据泄露、模型被攻击等安全风险。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强调,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中国电信将持续提升AI安全治理能力。
为应对大模型安全挑战,中国电信推出基于自研的广目资产测绘能力和灵犀网络原生威胁情报系统,对大模型应用的互联网暴露面进行深度扫描,识别未加密模型、数据泄露等传统网信安全风险,为客户提供前瞻性风险预警服务。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款大模型安全扫描器以及国内首个开源的大模型基础护栏,标志着其AI安全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