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
`
2014/4/9 14:53
传统电视产业将被取代 无屏最具颠覆性创新
0
0

C114讯 北京时间4月9日下午消息(张月红)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民上网的时代,互联网使企业的行为和用户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形成,在这个领域表现突出的有智能电视的应运而生和迅速普及。

在昨日举行的CES上海发布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智能电视的出现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变革。这次变革超过电视产业以往任何一次的技术变革。

时尚化、个性化趋势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被动观看电视,而是主动点播电视节目,选择性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家庭集体看电视逐渐被个体收看视频取代。

固定在客厅看电视,也不再是看电视的唯一方式。移动视频无处不在,统计数据显示,传统电视开机率逐渐走低,但另一方面,互联网数据流量的80%以上是观看视频产生的,这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是不看电视,而是换了看电视的方式,从固定到移动,从被动到主动,从有线到互联网,从官方媒体到民间媒体。

智能电视极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智能电视带来了电视产业商业模式的转变。过去,电视厂家卖出电视,除了质量问题带来的售后服务,厂商基本不再和消费者发生业务联系。

而智能电视时代,产品完成销售只是服务模式的开始,电视厂家卖出电视的同时要为消费者提供视频、游戏、应用等各种内容服务。周厚健称,智能电视运营服务成为电视产品的一部分,从企业角度而言,智能电视运营服务收入将成为传统电视销售利润的补充。尽管目前尚未形成商业模式,但发展趋势是肯定的,没有智能电视云平台作为增值服务平台的传统电视厂家,在电视行业的盈利和商业模式变革中将面临极大被淘汰的危险。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无屏电视最具颠覆性创新

周厚健认为,在电视行业,未来最具颠覆性创新的是无屏电视,这种产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机,而是一个短距离的投影系统。当下流行的LED平板显示,也将受到激光投影技术的冲击和颠覆,他预测,未来无屏的激光显示一定会以巨大的成本、重量和功耗优势为消费者接受,最终取代平板显示。

激光电视与LED电视相比,首先在在图像显示方面,与LED同为固态光源的激光,无论是技术、成本还是领先性等方面,有着LED难以比拟的诸多优势,色彩更鲜明、亮度更高。激光电视经过光信号的处理,通过光图象,最终形成图像。这样基本上可以去掉传统的相关部件,省去一些光学器件之后,节省成本是30%至40%。

激光电视在超大屏幕制造方面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与同尺寸的LED液晶电视比较,激光光源的寿命更长,可以达到10万小时以上;其耗电量也更低,符合社会节能环保需求。

海信在2007年引入专家建立团队,研究和开发激光显示技术,在今年1月的美国CES展上,海信展出了大屏幕激光影院产品,并计划于今年6月份上市。

超高清电视迅速普及

从今年的CES展上就可以看到,大尺寸、超高清电视正在统领市场,有可能引领未来消费电子行业新一轮竞争。捷孚凯中国总经理周群在会上表示,预计2014年全球超高清电视的销量在900~1100万台。在这个销量里,预计来自中国的市场的销量会超过600万台。

原因在于去年中国市场上的4K超高清产品的价格逐步放下了身段,这意味着各电视厂商已经准备好将4K电视推向寻常百姓家,而且行业已经开始快速形成超高清彩电的生态圈。

来自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超高清电视市场将在未来三年内急剧扩张,到2017年数量将由2013年的190万台增加到6000万台,而这种急速扩大的需求势必造就极大的市场。 

捷孚凯中国总经理周群

捷孚凯中国总经理周群

3D电视没有彻底死去

周群介绍,在中国市场,单纯的3D智能电视销量在过去一年有所停滞甚至是下降,如此看来,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大电视厂商竭尽全力推广3D技术,但最终仍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中兴通讯手机产品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吕钱浩博士认为,3D技术推广不利主要受限于面板、片源以及价格,而且戴着眼镜看3D,容易造成眼睛疲劳,长远来看对视觉也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裸眼3D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裸眼3D技术使消费者摆脱了眼镜的累赘,舒适度大大提升,长时间观看也不会产生不舒适感。

总结来看,传统电视产业发生着重要变化,首要的就是传统有线电视收看率变低,更方便用户收看的互联网电视成为用户越来越多的选择,未来几年智能电视将全面取代传统电视。与此同时,电视作为多媒体显示大屏的价值已经凸显,智能电视将将从应用方面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比如视频、游戏、点播以及电子商务等等,这些都有巨大的商业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