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9月9日消息(兰茜)近日,为保持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枢纽等“硬实力”,加强标准、品牌、生态等“软建设”,培育壮大新兴增长点,优化重点领域产业布局。
为此,《方案》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深挖需求潜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方面提出共16项具体举措。
《方案》明确,培育新业态,强化行业应用赋能。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引领质量建设,加快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督检查。
以下为《方案》原文内容: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提升产品供给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引领质量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标准的“时、质、效”,加快行业标准立项,压缩标准制定周期,制定重点领域标准化路线图,一体化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检验检测、认证评估等标准能力建设,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加快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关键技术指标试验验证。
培育新业态,强化行业应用赋能。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一批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赋能科学研究、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强化集成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持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推进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北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加强基础技术研究,抢占前沿领域高地。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科技创新。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加大对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一体推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通信、网络等协同发展,突破多源融合定位、室内外无缝定位、低轨导航增强、自适应抗干扰防欺骗等北斗关键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