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
`
2014/5/7 07:48
爱立信中国:4G容易,TD不易,且行且珍惜
0
0

:这是一篇专访,访谈对象是爱立信中国的首席市场官常刚先生,话题主要是关于中国的4G产业,废话不说,直接上访谈全文。

4G元年: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

铜期声(以下简称“铜”):常总,第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就是说关于4G牌照发了三张TD-LTE的牌照,您觉得对于咱们的所谓设备商或者是基站方案提供的这一块来说,将会有怎样的一个市场也好,行业也好,有怎样一个成长的前景?

常刚(以下简称“常”):我觉得还是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的窗口,因为中国的4G建设,如果按照建设的规模来讲的话,毋庸置疑是全球最大的。那么对于我们爱立信来讲的话,也是全球4G的最主要的供应商。所以中国这种巨大的市场机会,对我们通讯行业的厂商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有没有一个稍微量化一点的数据?

:量化一点的话,比如说我们看到中国移动说到50万个基站,中国电信和联通可能数量稍微少一点,但是三家加起来,在无线这一侧本身的话,每年肯定是有几百亿人民币以上的投资,设备本身是一方面,网络建成的时候,或者在建设过程当中,你还需要考虑网络的这种优化,还有一些相应的服务,都会对供应商的业务成长提供相应的机会。

:您简单介绍一下,爱立信在提供的这么多种服务中,更擅长的是哪些?会不会是前期的预商用,或者是测试阶段,而大规模组网这一块是不是就一定那么多地去花精力还是怎么样?

:爱立信,我们实际上4G在全球做了很多商用的部署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现在4G最领先的市场,受到话务量最大考验的一些市场,比如说美国、韩国,爱立信的整个端到端的网络经验,包括我们所提供的整个网络性能都是全球最领先的,所以对于中国的4G建设而言的话,应该讲不光是网络前期的,我们说到的设备的铺开,包括整个网络下一代的功能的增强与发展,比如说我们看到的LTE的引入,包括还有FDDTDD可能会协同发展,因为在中国有可能会出现同时FDD和TD-LTE融合组网的这样一个情况。那么我们在海外,比如说在香港还有一些其它地区,都有相当多的经验来帮助运营商实现这种,不管是在网络的这种融合方面也好,还是一些业务的端到端的认证,尤其是在新技术推出的时候,你可能会考虑到跟终端的互联互通,来确保终端用户的体验最佳,这也会涉及到很多的,我们讲的互操作的测试、认证等等。爱立信都有非常多的经验。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包括网络建设好之后的一些运营、优化,包括在一些城市高密度地区,你可能会考虑,我们讲叫小基站的覆盖,或者叫一个网络的建设,还有一些室内的分布系统的建设等等,来确保高话务量地区的用户体验,这个实际上爱立信都在全球有很多的经验,而且有很好的产品,可以来支持中国的发展。

FDD比TDD具有绝对的先发优势

:所以也不只是说集中在哪一块,看来就是在这一块整个都会设计,刚才您提到的TDD和FDD,您从您这边最专业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两个制式,分别简单来讲有什么样的,孰优孰劣,您提到的融合组网会有怎样的问题?

:技术本身优劣,应该讲它们两个技术的相似度,90%以上都是相似的,所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来提供用户体验,它们只要有充足的频谱的话,实际上它们对用户的体验,或者网络的性能都是非常相当的。现在最主要的差别可能还是在于我们讲的,或者我们看到产业链发展情况的不太一样,LTE-FDD还是有一些先发的优势,从09年12月份就开始了全球部署,TD-LTE起步要稍微晚一些。所以如果我们看产业链的这种情况来讲的话,如果以用户数而计的话,那么肯定是FDD占绝对多数,90%以上绝对是FDD的用户数,TDLTE用户数相对还少一些。看到看终端这一侧的话,LTE,如果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来看所有商用终端的数量的话,TD LTE相对来讲也是比FDD还有一些相当的差距。所以从全球的发展状况,我们可能会看到FDD的发展速度要快一些,毕竟它的技术已经开始部署了几年,相对来讲成熟度或者是各种技术的一些应用场景,都得到一些更充分的验证。另外一个,它的产业链的成熟,终端价格的下降速度可能比较快,更容易推动它的发展。当然我们看到有利的一方面,中国终于启动了4G市场,所以对TD LTE而言的话,是一个最大的利好的事情。因为领先运营商的规模的部署,以及大量的资金的投入,所指向的一个非常清晰的市场前景,是一个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

:您刚才谈到的混合组网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您说技术上有90%的相似形性,那我在基站部署的时候,这个设备有多大程度上能够共用或者是互通?

:混合组网就是说跟各个厂商的实施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爱立信是共平台的技术,它在混合组网的时候,基带单元可以做同样的支持两种技术,射频单元可能会不一样,这样的话你做部署的时候,可能会更加灵活去做我们讲的混合组网的部署。那么在混合组网的时候,实际上更多的是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说两张网应该是当一张网去管理,因为用户实际上并不会太关心自己现在是TD-LTE,还是LTE-FDD,他只是关心我在当下的,在这个地方,我的这种体验是不是最好。所以对网络的这种运营而言的话,它可能会需要考虑的是,我要根据动态的,实时要根据这两张网的状态,比如说忙闲,比如说这个网提供的信号好一点,那个网提供的信号差一点。根据这样的一种情况,动态地来决定,选择哪样的网络来给我的终端用户,特定的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让他的用户体验达到最好。所以这个是我们讲,如果你要考虑混合组网,混合部署的话,更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在这方面,爱立信实际上也是,在香港,中国移动(香港)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光是能够动态,根据我们说到的网络的无线信号的强度选择,终端应该附着在哪个网上,而且可以根据哪个网络的动态负载情况,根据预先设计的优先级或者算法去动态分配用户。所以对整体网络的利用效率的提升也好,还有用户体验也好,它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

:从产业角度来说,是不是国内只有联通和电信才有混合组网的需求?

:现在来看的话也许是,当然,牌照最后发放的情况可能还需要再看后期FDD牌照的发放情况。

:比如说两个网络同时共用的话,这样有没有一个大概的,这可能是一个不太专业的问法,就是说混合组网之后的开销或者成本,对于运营商来说,或者技术技术开销来说,能节省多少呢?比如说我原来要有一张TDD的网,一张FDD的网,现在我用混合组网了,成本开销原来是2,现在肯定不是1,但是比如说是1.2还是1.5,这个有没有?

:现在可能很难去决定,因为还要看运营商现在真正做混合组网,它自己的一些战略导向,就是说这两张网主要的分工,比如说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还有就是部署形式,比如说先上了FDD再上TDD,当然可能在国内更多的是先上TDD再上FDD,在不同的频段,不同的部署形态,它的共用的形式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网络升级: WCDMA到FDD易如反掌

:我们想问一下,比如说现在运营商可能提到有一些布局,您觉得根据招标或者什么的情况,您觉得目前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发展到怎样一个阶段了?由3G升级到4G,打击不同制式下的这种升级的难度和成本分别是怎么去比较的?比如说爱立信可能当时在WCDMA时有非常丰富的运营经验,我听说能够平滑升级到FDD,这是怎样一个概念?升级的成本更低一点还是怎么样?这个情况您简单介绍一下。

:升级是这样,从2G升到4G,原来是爱立信的G3网络,如果升到4G的网络,对我们来讲主要其实就是增加一个,我们讲到的专业词叫基带单元,然后再加上一个射频单元,基带、射频单元之间有一个光缆的连接,光线的连接,就可以达到这种升级的效果。我们其实这样的升级方式,在去年的大规模部署当中,实际上也做了很多的验证,时间来讲也非常快,比如说我们说到的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实现这样子的升级。那么3G的话,如果是其它设备的厂商提供的基站也是一样,它只要是个标准的机柜,我们把我们的基带单元插到它们那机柜里面去,同样再部署远端的射频单元,再加上我们说到的光纤的连接,就可以很快地去实现4G功能的加载。所以升级本身而言,我觉得对运营商,应该讲不是太大的挑战,应该是已经在规模实验网当中做了大量的验证。

爱立信中国首席市场官 常刚
图为爱立信中国首席市场官常刚

:但是现在对于比如说中国移动来讲,比如说它要升级的网络,和它新建的网络,主要还是以新建为主?

:应该讲这个比例可能还是新建的多一点,因为最终的数字我没有特别仔细确认过。

:如果说在2G,比如说在GSM基础上升级到一个TD-LTE这样的情况的话,其实对于这个基站所覆盖的网络中,它GSM的通话质量就会下降?

:没有,这不会有影响,因为它实际上是两条独立的系统,虽然它可能是放在同样一个机柜里面,但是同样的两套系统,所以它跟新建的差别主要是从安装部署来讲,更快一些,但是从能力来讲,因为频段之间的这种干扰也比较小,实际上基本上是一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选择都用升级的手段呢?

:还是要根据当时站的情况,因为你可能有些站点是不是有足够的条件设置去做,还需要考虑一些回传的升级。

:是每个2G或者3G基站都会通过这样增加一个模块,然后从2G升级到4G,根据当时的基础是有关的。

:对,涉及到后面还有一些传输回传各种条件,才能做到。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的话,升级的话,比如说WCDMA和TDS,它们往4G升级有何不同呢?

网络升级:中移动和中电信面临困难

:WCDMA跟GSM对我们来讲的话,它的升级方式都差不多,TDS因为有些厂商,它是宣称可以做到同样的基带单元,同时支持TD-SCDMA和TD-LTE,所以这样的话,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它就可以做到只加射频单元,当然还要加外面的天线,就能做到4G的升级。但是实际上这个我们也做过很多的频测的比较,因为有时候可能会涉及到干扰,这个实际上是一个挺大的,对网络影响的一个因素。因为TD-SCDMA升级到TD-LTE的时候,因为频段比较接近,所以干扰比较多。

CDMA2000呢?

:CDMA2000更多的应该是,因为它其实跟GSM或者是W(CDMA),实际上还是差别挺大的一个网络,甚至核心网都没法公用,所以我们讲的平滑升级,实际上更多的还是跟新建的差不多。

:如果我们普通人理解的话就是CDMA2000的升级难度可能比TDS还要更大。

:工作量本身,就看各个厂商做法的不同,应该讲TDS工作量多一点。

:简单地谈一下爱立信吧,在4G时代,您觉得第一个是技术上有怎样的优势?就是说建站和系统调试方面,第二个就是在中国的战略有没有一个展望?在4G时代。

:爱立信的优势,一个是从技术积累来讲,爱立信一直是移动产业的老大,推动产业的发展,包括很多标准的制定,核心专利的拥有,那么在这个角度的话,爱立信会有一个非常强的对未来的预判或者是展望,能够通过我们讲对未来愿景或者产业发展的方向感,去推动这个产业共同向这个方向走。技术的积累或者是非常有远景的能力之外,爱立信的产品也是非常强的,这个强,首先就体现在我们的性能,网络的性能,因为现在我们觉得是在数据或者讲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关键,因为以前咱们大家都是语音,基本上用户感受就是能打还不能打了,那么数据时代,可能因为网络性能的差距或者差别的话,对不同的应用或者是对不同的业务的体验可能会差别非常大,所以爱立信觉得网络的性能差异在数据时代就更为关键。爱立信4G的网络不管是在海外的领先运营商还是去年在国内的4G测试当中,都是表现最佳的,在海外,我们下行的网络速度在商用网上测试,一般会比其它竞争对手快20%到30%以上,上行有的时候能快一倍以上。所以技术的领先度在产品上面有非常充分的体现。

:这个平均水平大概是什么数字?就是上下行分别是?

:上下行在美国的测试,下行应该在10几兆这样的水平,上行应该是在,我记得不错的话应该是在4、5兆的比例。

:这个比例差很小,国内运营商是不是上下行的比例,这个上行给到的带宽很低,我感觉,和国外相比。

:国内更多的现在还没有完全…

:比如说原来3G时代,我感觉是不是上行的带宽比下行要差很多?下行好像已经差不多了,就我用联通的感觉而言。

:对,因为下行给到42兆嘛,上行现在一般我们讲还是不到6兆左右的水平,你的理论值如果让用户体验的话,其实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您刚才说到的10几兆和4、5兆。

:这个是用户体验,并不是峰值体验。

爱立信:移动通讯的真正领航者

:我们刚才提到TD-LTE这块的专利,可能您觉得这个不是特别适合单独拿出来讲,您觉得现在三家运营商都在前期铺设这个的时候,是不是爱立信已经有不少中标的项目或者是都离不开爱立信的技术?

:那是,我们是所有三家国内运营商的供货厂商,所以我们也是希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经验,来把中国的4G网络打造成为我们讲的一个精品网络。

:您能不能简单讲一下,比如说在供应商招标的环节中,做的这些事情中,哪些是只有爱立信能做到的?比如说只有爱立信和诺西能做到的,这个差距在哪里?我们国内的这些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大概体现在哪里?在具体落实、操作的过程当中。

:差距,我觉得我们首先技术能力体现在网络性能上面,我们觉得是全球最好的或者是最领先的厂商,这种差距体现在很多网络的测试,商业网络的测试当中。另外一方面,爱立信设备的稳定性,我们认为也是最强的,我们受过最多的LTE流量的考验,其实最主要商用的几个网络,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爱立信都是主要的供应商,我们最早说过,所有LTE网络产生的流量之中50%都是由爱立信的设备承载。那么到现在,有些其它国家的流量上来之后,我们现在说其中50%智能手机产生的流量都是爱立信在承载。所以在一些高话务量的场合,像美国的超级版等等,爱立信的LTE网络都经历了非常强的流量的冲击的考验,我们很早就达到了五个九,就是99.999的这样一个稳定性。所以这个也是我们认为产品的成熟度在两年前,或者是更早的时间,我们就达到了一个非常强的水平。所以这两个地方,我们觉得都会是LTE商用必不可少的。另外的领先,我们觉得可能更多的还是在LTE的一些技术上面,实际上我们也是很早去做,比如说LTE-A的一些演示,就是我们讲LTE Advanced功能的一些演示,包括CA,Carrier Aggregation的演示等等,一些我们说到的,或者是看到,从标准上看到的一些可能会下一阶段考虑的,应用的技术,我们都会最早的时间,在我们不同的商务网络或者是实验网络当中进行部署和实现。所以在推动产业化,就是新技术产业化的方面,爱立信也是应该讲一直都是在领先的。此外,其实还是想说,爱立信很早就设立了全球的产业互联互通的中心,对一些新终端的上市,比如说iPhone5S,还有一些其它的终端,都可以在这个互操作中心,首先对它的性能跟网络,跟应用结合在一起做端到端的验证,这个方面我觉得可能也是很少有厂商,能够像我们做到这么大规模和这么大范围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所以这几个方面,爱立信应该讲作为移动行业的老大,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经验的积累。当然,除此之外,爱立信也参与了很多运营商4G网络的运营,包括一些业务的运营,包括运营商运营的系统或者运营平台的转型和改造,这些方面也会用于支持中国4G的发展,包括4G的运营、效率的提升等等。

国际经验:FDD为主

:您谈到了在国外比较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网络的经验,您觉得这些经验拿到国内来,可能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帮助国内的运营商去尽快地推动4G网络的建设呢?比如说有没有一种说法,国外是不是以FDD为主,然后再以TDD为辅的这样一个运营方式呢?

:国外大部分的运营商一般会选择一个制式来做,很少有运营商同时去做双制式,有一些,但是不多,这是属于少数的,大部分的运营商,像我们说到的Verizon 、AT&T ,美国最大的两个运营商,它都是选择了一个制式,日本的DoCoMo也是选择了一个制式,Softbank有两个制式,但是这两个制式基本上都是分开运营的,它不是我们讲的混合网或者是一张网的思路。韩国运营商也都是一个制式,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绝大多数的运营商是选择了一种LTE的制式,有一些是双制式,当然我们不能排除的一种情况,就是说有些运营商它选择了比如说FDD,但是它也有一些TDD的频谱一直没有用,它没有选择双制式的因素可能在于,它可能想等待我们讲的TD-LTE更加的成熟,也想等着中国移动,比如说作为最主要的产业推手,在推动商用化上面再有一些更显著的进展之后,再下定决心,这个也是有一些国外的运营商,现在在思考的或者在考虑的下一步的一些方案。

:您刚才提到的,美国的这两大,包括日本的两大,他们都是选择了FDD的制式?

:对。

:这样的话岂不是混合组网这件事情在中国变成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需要探索的一个话题吗?

:是这样,混合组网,中国移动在香港已经开始做这种混合组网的尝试,国内,如果咱们FDD的牌照也发的话,可能会有运营商也有这样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的话,混合组网真正的,我们讲大规模的验证或者是大规模的铺开可能还是要看中国了。

:所以这块主要是中国运营商去做的。

:中国的运营商可能会更有动力来把它做好。

TD-LTE:仍然面临困难

:您觉得现在中国的运营商从技术,就是网络铺设,建设大规模组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可能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们现在只说TD-LTE推广的话,比如说选基站的难,或者是高频段的穿透力或者是怎么样的。

:站址的选择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因为城市里面选站越来越困难,可能会需要考虑到一些新站点的部署,另外,你刚才实际上也提到了,室内覆盖系统也需要考虑加强,因为原有的一些室内覆盖系统可能没有办法支持LTE,它可能需要升级去支持LTE,因为在4G时代,很多的流量可能还是产生于室内,包括我们看到城市里面的人大部分的时间,可能9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所以他移动流量发生的场景也跟室内的覆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室内覆盖的完善也是其中另外一方面。另外,最不定的一些方面,可能还是在于TD-LTE上面,比如说终端应用跟网络整个的成熟度的,我们讲的是成熟度的提高,能够以一种协调的方式来发展,这个我们看到,比如说正在大规模测试的,比如说一些VoIP的功能,相关的功能,包括以后可能下一步,国外已经在引入的LTE-A的功能,有一些新的功能,有可能网络这边先做到了,可能终端测什么时候能做到,什么时候这两方面能配在一起,能给用户体验最佳,可能在驱动我们整个的网络建设业务发展的时候,这个可能需要考虑的面或者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广,你可能需要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有一些你的商业的发展计划或者目标,然后再协同产业链的多个方面,不光是终端,可能还有一些测试厂商等等一起来把这个事情,真正地向商业化的角度发展。所以这个可能需要不光是聚焦在自己本身网络之上的事情,可能也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包括一些技术方面的测试,才能够往前推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