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无线通信
2023/8/5 18:13

凝聚产业共识 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天线射频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C114通信网  赵婷婷

C114讯 8月5日消息(赵婷婷)7月29日,由天线系统产业联盟、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3中国天线射频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主任委员段宝岩,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延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宏伟,三大运营商专家,华为京信等天线产业链厂商,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专家学者,就B5G/6G通信的建设与优化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与破解途径、天线与射频行业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深入分析与探讨。同时,就天线与射频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务实分析并提出未来的技术预见与发展规划。

从跟跑到领跑:我国天线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宝岩

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指出,天线系统产业联盟成立12年来,见证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天线射频技术与产业从一开始的学习模仿,到跟跑,再到并跑,而且已有部分领域出现领跑,取得可喜成绩。面对新的发展趋势,段宝岩提出三点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应用,例如AiP技术,超材料,人工智能,机电耦合;其次是新场景的涌现,天线与射频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万物互联,天地一体化网,无线微波传能、通感算一体化等都需要研制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的天线;第三是新形势下的发展,绿色低碳,因在天线的全生命周期中需要绿色。

  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 张延川

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延川指出,过去三年,全球运营商启动5G的规模部署,我国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产业在此机遇下也迈向了新的阶段,技术和产品位居全球领先地位。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与转型,逐步形成以头部一线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矩阵,聚力创新,优化升级。中国通信学会将积极倡导推进天线和射频领域开展有深度、高层次的学术、技术与产业交流,加强前沿技术引领,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普及大众科学知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刘宏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宏伟教授介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2年成立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专门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研究,近年来实验室不断开辟我国天线技术研究的新领域,实验室也在国产电磁工业软件、复杂环境高性能测试、高性能移动通信天线、电磁空间感知重大装置和天线隐身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他也指出,在装备端,一方面会朝着多功能综合一体化方向发展,6G,通感一体,对天线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射频系统需要更多可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会体系化方向发展,除万物互联,体系资源分配、调度及管理外,算力中心也对未来天线设备提出新的需求。

驶向6G时代:天线技术开启新一轮创新浪潮

当前,正处于6G概念形成和关键技术储备的重要窗口期。一些新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加快6G新天线技术创新,迎接挑战刻不容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刘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英教授表示,6G移动通信的高性能需求衍生6G天线技术创新,她从毫米波/太赫兹、超大规模天线、全息MIMO、智能超表面(RIS)、轨道角动量(OAM)等方面介绍6G天线新技术。刘英教授指出,6G移动天线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从硬件设施角度看,天线技术、工艺成熟度仍然较低;资源方面,空间资源匮乏,耦合干扰严重,频谱资源拥挤等问题亟待解决,存在有限空间与移动通信天线高性能发展的矛盾。

而基于模式调控的高性能天线设计,包括天线多模式、隔离自解耦、收发全双工等技术的提出,突破“空间”维度局限,建立模式调控的设计新维度,扩展了移动通信天线设计自由度,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为移动通信天线技术发展提供新动能。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张建华

无线信道是收发两端信息传输媒介,无线信道的特性决定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限,因此,开展信道研究是设计6G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提。北京邮电大学、ITU-R 5G信道模型标准起草组主席张建华教授表示,5G采用的是水平-垂直-时-频四维信道模型,而6G将会引入超大规模MIMO、RIS、ISAC等新技术,意味着需要在多个维度上不断扩展信道能力,这给信道研究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针对6G信道建模,目前北京邮电大学团队已经在基于簇核的信道建模仿真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模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张建华介绍,团队于2023年6月发布了全球首个6G信道模型仿真器。该仿真器支撑多场景、多天线、多频段,以及RIS、ISAC等6G新技术信道特性。据悉,自2017年以来,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产业合作伙伴持续更新发布标准信道模型仿真平台,在ITU网站公开分享,支撑全球高校、企业开展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和标准推动。

  中国联通研究院总监 李福昌

在6G的研究中,智能超表面技术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被认为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产业链发力的重点。中国联通研究院总监李福昌介绍,智能超表面是超材料在智能天线领域的融合创新,是一个多学科融合技术,包括超材料科学,天线及电路设计,电磁计算,无线通信,智能控制等多学科技术,可以从增强覆盖、新型架构、通感一体化等方面对未来无线通信打破约束提供新方法。他还指出,中国联通研究院从应用域、控制域、资源域、终端域四个层面,构建智慧内生的无线网络全域智能体系。

  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何洪俊

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何洪俊指出,智能超表面作为全新形态的基站天线,简化了系统链路,有望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综合解决方案,在通感一体化对空覆盖及小微站场景有独特优势。他还提到超表面基站天线目前面临调控bit、带宽、器件成本、极化、幅相联合、馈电方式等技术瓶颈与挑战。此外,何洪俊展示了中国移动在超表面基站天线理论、仿真和样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已启动的6G概念系统平台及未来试验网的规划和开放策略,邀请产学研伙伴一起参与6G技术难题的攻关,推进技术成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朱嘉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嘉琦副教授从能量收集天线、集成化技术、复杂金属环境天线、MIMO天线解耦介绍了6G 移动终端天线关键技术。朱嘉琦指出,随着超低功耗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电磁能量收集可能成为物联网网络节点的可行供能方式。集成化技术、复杂金属环境天线、MIMO天线解耦技术均有助于在终端内越来越小的空间内置入更多的天线。在后5G和6G时代,为实现终端厘米波及毫米波天线,可能的实现方式为集成于PCB板上的AiP天线负责侧向和后向的波束覆盖,集成于高分辨率屏幕上的AoD天线负责正向波束覆盖。

构建绿色网络:推动天线产业“低碳化”发展

网络能力演进新需求,依据6G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演进趋势,移动通信网络在绿色节能降本增效,多维场景深度覆盖及提升网络智能化程度与效率等方面的需求更加显著。

  中国移动设计院网优产品部总经理 高峰

中国移动设计院网优产品部总经理高峰介绍,中国移动致力能效与性能双优智能绿色网络建设,以用户感知为中心,实现能效与性能双优。高峰表示,中国移动设计院将与行业同仁协同逐步建立单站到全网优化的能效管理机制,并实施多维度节能,构建绿色低碳无线网络,打造智能化高可靠、全站式高能效业务与产品体系,建立能效性能双优网络。同时,围绕绿色规建维优营,贯穿低碳运维全流程,联合多专业,逐步打造低碳智维体系,形成运维全面化,系统化,高效化,以电促用,以用降耗,实现业务能源高效协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天馈副总裁 刘浪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天馈副总裁刘浪指出,“双碳”赋予天线新的挑战与使命,华为为响应双碳目标,推出绿色高能效天线,绿色高能效天线应具备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增益,更大的功率容量,更的轻重量及更环保特征。华为通过免线缆技术和多频去耦技术大幅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同时通过绿色自动化制造工艺和低碳原材料的进一步降低天线端到端的碳排,进一步提升天线的“绿色”。刘浪指出,绿色高能效天线未来方向,应是走向有源无源融合从而大幅提升整个链路系统的能效。他也强调,绿色高能效天线应达到免网优快速替换与部署。

  京信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 孙善球

继2020年9月提出绿色天线概念和2022年给出绿色天线定义、架构及技术路径后,京信集团高级副总裁孙善球在会上重点介绍了绿色天线最新的技术和商用进展。绿色天线通过架构及关键部件创新,能效比提升17%-22%,增益提升1-2dB,实现同等覆盖范围下,单站发射功率下降25%-35%,基站用电量下降12%-18%,而上行接收电平提升1-2dB,上下行链路更加平衡;同等发射功率下,单站覆盖范围提升15%-25%,建站总量减少10%-20%。他指出,环保侧的重点是去电镀、去锡焊接、可降解回收等。京信绿色天线适配城区基础覆盖、县城/乡镇/行政村容量覆盖、农村广域覆盖、海域覆盖、高铁沿线覆盖等五大场景,已在部分场景完成试点或商用,试点和商用效果校验了绿色天线节电降碳、减少建站、网络提质等设计目标。随着绿色天线的全面商用,将助力运营商打造高质量、绿色低碳的新型通信基础设施。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高黎明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高级专家高黎明带来5G 移动通信天线新产品与新技术。他介绍龙勃透镜天线具有工作频率范围宽,波束控制机制不同,天线频率高,垂直更宽的特点,单个辐射单元即可构成独立波束,对比传统阵列天线辐射单元+移相器+功分/合路器对比要简洁得多,最大限度减少了内部焊点及网络损耗,可纵深覆盖桥梁,隧道,高铁,高速,海域航线等场景。他还指出,进入5.5G时期,通过无源侧提高性能,从而节约有源端能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绿色节能透镜天线是新一代5.5G绿色节能解决方案。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基站天线事业部研发经理 董志峰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基站天线事业部研发经理董志峰价绍,PROSE低碳产品设计策略从材料、工艺和设计两个方向进行。材料、工艺方面,以有色金属取代黑色金属,减少电镀,以非金属取代金属等;设计方面,减少焊接工艺,去电缆设计逐步导入,采用平台化、模组化,小型化、低风阻设计等。实际场景中,PROSE采用一体化高效测试安装方案,董志峰指出,一体化测试安装方案可减少测试和安装费用,增加安装安全性,确保性能,降低运营费用,保障设备高效运行,澳洲TPG正在采用塔下模组化安装测试,塔上一体化吊装,整个安装和测试由Vecta Lab承接,并且目前已经在澳洲安装近1000个站点。

面向现网应用:全方位创新满足多业务场景需求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石萌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石萌指出,基站天线产品要朝着传输效率提升,扇区效率提升两个方向优化。传输效率方面,包括馈电网络效率,馈电网络关键节点;扇区效率方面,包括新材料边界和辐射单元滤波。聚焦应用的技术发展方向,基于三维数据的指标体系更接近实际应用,可考虑增加相应的评价维度,也可增加相关评价维度,例如BASTA指标和统计方法,来体现不同方案的优势。同时他也指出,随着基站天线产品的集成度提升,滤波,超材料,无线缆等技术都会有自己更适合的场景。

  中国移动研究院高级专家 曹景阳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曹景阳指出,除了宏网覆盖,还存在大量的室内外需要深度覆盖的特殊场景,而特型天线是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他分别介绍居民区、高铁沿线、农村和海域等特殊场景的覆盖特点和对应的天线创新产品,展示特型天线对5G深度覆盖应用的巨大价值。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无线技术预研资深专家 田开波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无线技术预研资深专家田开波《空天地一体化发展研究》,他指出,空间一体化,与天线和射频是息息相关的。他介绍,未来的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是以地面网络为依托、天基网络为拓展的立体分层、融合协作的网络,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技术体制、统一的标准规范。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场景包括全地形覆盖,M2M服务,应急通信,广播业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公司无线优化中心无线维护专业组长 陈文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公司无线优化中心无线维护专业组长陈文斌介绍,福建移动携手中移设计院,自主研发“无线云桥”产品,具备“大带宽、非视距“等特性,解决了“现有无线传输设备无法满足5G大带宽回传”的业界难题。该产品使用6G频段厘米波、板状双极天线,实现5KM的非视距传输,可广泛应用于应急保障、海域、海岛、山区等多种业务场景。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移动网络,天线作为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眼睛和耳朵,功能和作用无可替代。过去的十年是信息通信日新月异,精彩蝶变的十年,这十年天线联盟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砥砺前行,共同推进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设施的建设,为我国和全球的天线射频技术与产业发展贡献我国的行业力量。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