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技术市场会展视频直播

监管运营设备终端虚商广电

无线光通信专网区块链支撑测试通信百科

安防物联网量子云计算安全卫星人工智能

期刊
邮电设计技术 2025年8月 总594期
本期策划:张海懿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通信网络技术发展与竞争的核心方向。在网络运营运维方面,基于AI的智能运维技术显著提升了网络运维管理效率,成为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在网络能力提升方面,AI在网络资源分配、业务QoS保障、智能路由、信号补偿与优化等方面表现出传统算法难以企及的优势,推动网络向智能化自主化演进,AI内生的网络架构与技术获得广泛的关注……

本期专题聚焦AI与通信网络的融合,内容涵盖基于AI的网络架构演进、智能光传送网技术、宽带接入网及家庭网络智能运维、核心网智能体等多个前沿研究方向。论文作者来自产学研用各方的专家,系统论述了在AI背景下通信网络在架构、协议、运维、标准化和创新应用等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提供了诸多前瞻性的观点和丰富的实践参考。

查看全文>
  • 本期专题
  • 无线通信
  • 网络安全
  • 数据通信
  • 综合
网络智能化发展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展
刘姿杉,程 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网络智能化成为通信领域的重要趋势。介绍了网络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人工智能算法与模型、管理编排、数字孪生等。梳理了网络智能化的标准化进展,从网络智能化通用架构、分级能力评测、网络大模型与内生智能以及分专业场景等方面总结了国际标准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相应的成果。通过对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展的剖析,对网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助力构建更智能、高效的网络体系,满足未来数字化社会的需求。

网络智能化关键技术标准化进展趋势展望
面向智算应用的光网络技术研究
徐云斌,张 勇,王 轶,赵 星

智算应用爆发带来的分布式训推以及用户低时延用算等需求,对光网络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对智算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面向智算的端到端光网络架构,并对光网络关键技术,包括任务式调度、长距无损传输、安全可靠机制、智能化运维等进行具体分析。面向智算应用需求,光网络需要提供大带宽、低时延、安全可靠、低成本的网络连接能力,同时,智能体等应用将推动光网络智能运维向L4高阶自智演进,需加快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光网络智能应用成熟落地。

光传送网络无损传输智能体AI
基于快慢思考混合模型的核心网运维智能体研究
蔡佳翌,高 鑫,张梦书,扶慧湘,王惜时 等

核心网日常运维活动既有专业高频的状态查询、知识问答、信令分析等任务,也存在网络变更、业务开通等定制性强、流程复杂的任务。通过引入快慢思考混合模型(Mixture of Model)智能体架构,快思考模型处理专业、高频的运维任务,“慢思考”模型则专注于复杂推理任务,从而实现核心网运维全场景的高效自动化处理,并且综合效率和成本最优。未来该方案将进一步向跨域自治和6G内生智能方向演进,助力运营商实现自智网络L5目标。

核心网运维快慢思考混合模型智能体自智网络
基于AI的家庭宽带用户光链路断纤及投诉预测技术
李 洁,徐佳琪,刘湘龙

针对PON线路及家庭网络故障率高、运维响应滞后等问题,提出一种AI赋能的智能光网络运维方案。通过融合多源数据(性能、告警、用户行为),构建断纤投诉预测模型,采用密度聚类(DBSCAN)过滤无效告警,基于累积分布函数(CDF)量化用户活跃度,并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实现区域自适应风险评估。方案部署后,用户投诉率压降19%,断纤工单准确率达80%,推动故障处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显著提升运维效率与用户满意度,为光接入网智能化升级提供实践参考。

PON网络AI赋能智能光网络运维断纤预测
AI驱动的通信网络架构创新与技术演进路径研究
张 健,张嗣宏

人工智能正在驱动通信网络架构和技术演进升级,并呈现双向赋能的特征。在Network for AI方向,需构建支撑人工智能全场景的新型网络架构,通过增加训练网络带宽与降低传输成本提升AI算力效能,同时强化推理网络对海量智能体的泛在接入与端边云协同能力;在AIforNetwork方向,需推进算力与运力的硬件协同,实现AI能力在网络功能架构中的内生融合。通过算网融合关键技术突破、智能资源编排与分布式协同机制,促进网络系统向高阶自智演进,最终形成AI与通信网络双向驱动的良性发展范式。

人工智能通信网络AI智能体
光接入网络智能化运维与体验保障
胡蕾雅,朱景龙,赵子飘

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牵引下,千兆光网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坚实光底座。千兆业务发展驱动光接入网从单一带宽提升向千兆、全光连接、极致体验、智能化等能力综合提升演进,运营商加速从带宽经营全面转向体验经营。面对上述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光接入网的业务演进需求及面临挑战,提出了新型智能光接入网整体架构,并对光接入网差异化承载及智能化运维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智能化光接入网PON+FTTR切片智能化运维
5G微基站架构演进及发展
韩 乾,陈任翔,袁姝婕,马广辉,平军磊,曹 恒

5G微基站架构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演进,从最初的Intel、NXP、高通到如今的比科奇、思朗,5G微基站架构在向功耗更低、性能更强、成本更经济的方向快速发展。梳理了5G微基站架构的演进过程,从中选取了典型架构方案,并针对架构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出5G微基站架构的未来演进和发展方向。

5G无线通信微基站架构
室外5G用户动态识别及道路覆盖分析方法探究
何 超,张梦妍,姚柒零

“用户驱动测试”模式通过采集用户侧数据,将每个用户转化为移动测试终端,从而大幅提升样本点密度和网络渗透率,能更直观地评估现网实际覆盖能力。基于最小化路测(MDT)和测量报告(MR)等数据,提出一种分析室外移动状态下5G用户无线参数的方法,旨在支撑对5G网络的连续覆盖评估,并为车联网等垂直领域的5G应用提供有效支持。

渗透率MDTMR无线参数
5G视频终端NAT穿越的技术挑战与对策
张建东

针对5G网络下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NAT穿越问题,提出了5种技术方案。通过分析固网与5G接入的差异,探讨了主流视频协议的特性,并详细评估了DNAT、5G LAN、视频接入网关、GB/T28181和后路由方案的适用性、成本与技术难度。这些方案能有效解决NAT穿越问题,为视频监控系统在5G时代的部署提供参考,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5G视频监控NAT穿越无线接入
基于软隔离解决DSS900MHz边界同频干扰的方法
周杰华,陈 翔,许国平

随着900MHz频段的低频重耕用于5G建设,当前900MHz频率同时承载了3G/4G/5G 3张不同制式的网络,因此在不同网络的交界区因频率重叠易引起同频干扰。提出一种软隔离方案解决同频干扰问题,通过配置切换参数,与L1.8 GHz/2.1 GHz/900 MHz、NR2.1 GHz/3.5 GHz/900 MHz进行互操作,提升DSS 900 MHz切换准入门限,降低DSS900MHz切换出门限,使用户在隔离区中主要占用4G、5G中高频网络,从而降低隔离区内900MHz网络同频干扰。此方案能有效降低维优成本,避免在隔离区内因拆站及清频,带来的网络性能感知劣化。

软隔离互操作隔离区同频干扰
基于平战结合的极端场景网络通信保障研究
胡 悦,刘 怡,何建炜,朱 斌

极端场景对网络安全应急通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保障极端场景下的网络安全应急通信能力是重要议题。梳理了网络极端场景类型需求及痛点以及近年网络战争带来的新型网络极端场景趋势;提出一种“平战结合”的通信网络保障技术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协调平时与战时的活动和要素,以平时准备提升危机应急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也通过应对危机来促进平时的准备工作。

平战结合极限场景应急业务通信保障
Web应用靶场建设方案研究
刘 安,徐 雷,郭新海,王 戈,蓝鑫冲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Web应用软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也越发重要。网络靶场是支撑网络安全战略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Web应用靶场建设对Web应用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了Web应用安全防护中的痛点以及靶场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培训、竞赛、仿真、检测和能力开放等功能的一体化Web应用靶场建设方案。该方案可用于人才培养、人才选拔、漏洞复现、漏洞研究、开放共享共建等Web应用安全场景,有效提高了Web应用的安全性。

Web应用靶场安全防护
BGP路由劫持检测与处置探讨
张笑颜,杨艳松,袁姝婕,梁晓晨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域间路由协议(BGP)作为互联网通信的核心组件,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提出了BGP路由劫持检测与处置的设想,通过BGP路由异常检测与处置,提升网络安全和稳定性。

边界网关协议域间路由路由异常路由安全
基于Ray框架的AI工业检测SaaS平台研究
陈亚峰,徐玉龙,张黎明,刘江锋

介绍了AI工业检测SaaS平台的设计背景及设计目标,提出了基于AI图像检测原子能力和检测流程编排进行图像集中化处理的检测模式;详细阐述了AI工业检测平台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平台实现方案中涉及的图像文件共享访问、大规模异构GPU集群下资源调度等技术问题,并提供了使用Ray开源框架解决上述问题的实现方案。

RayAI工业检测图像处理
基于TCP2nd的用户质差感知与保障的技术研究
李 晋,童 磊,葛 瑾

移网用户质差感知与保障机制是运营商提升用户上网体验、激发流量消费潜能、实现用户运营由规模向质量驱动转型的核心课题。基于TCP2nd指标,通过仿真实验与DPI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性地开展了质差门限判定、小区负载动态计算、保障效果评估等技术研究。同时提出了质差感知与保障系统的技术架构,并针对TCP2nd指标在时延敏感业务场景中的局限性,提出了技术演进路径。

质差感知与保障TCP2ndDPI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缆故障识别方法
鄢少彪,张可可

为加快地下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的步伐,针对电缆检修中电缆故障识别和定位问题,构建融合多尺度特征提取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电缆故障识别模型。通过在自制6300组电缆故障数据集上进行训练,模型的故障分类正确率能达到90%,故障距离预测的平均误差达0.8m,同时对不同材质电缆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智能巡检电缆缺陷识别多尺度特征提取
应用于基站接地系统的铝替铜技术方案研究
陈天威,杜 斌,秦庆明,陈 强,杭一帆

接地线作为通信基站的保护导体,在雷电流泄放和人员防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基站多采用多股铜线作接地线,被盗情况常有发生。铝合金导线作为一种良导体,具有价格低、导电性好等优点,从电缆载流量、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抗浪涌冲击等方面,对铝合金接地线和接地铜线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表明相同截面积的铝合金接地线可以替代接地铜线。经现场应用,铝合金接地线满足基站接地系统要求,为通信基站防雷防盗改造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通信基站接地线铝合金性能对比
期刊信息
  • 主管单位:中国联通集团
  • 主办单位:中讯设计院
  • 国际刊号:ISSN 1007-3043
  • 国内刊号:CN10-1043/TN
  • 创刊时间:1958年
官方微信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中国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