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为《邮电设计技术》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摘 要:人工智能正在驱动通信网络架构和技术演进升级,并呈现双向赋能的特征。在Network for AI方向,需构建支撑人工智能全场景的新型网络架构,通过增加训练网络带宽与降低传输成本提升AI算力效能,同时强化推理网络对海量智能体的泛在接入与端边云协同能力;在AIforNetwork方向,需推进算力与运力的硬件协同,实现AI能力在网络功能架构中的内生融合。通过算网融合关键技术突破、智能资源编排与分布式协同机制,促进网络系统向高阶自智演进,最终形成AI与通信网络双向驱动的良性发展范式。
关键词:人工智能;通信网络;AI智能体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5.08.005
概述
近期,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其通过算法创新与架构优化,在保持国际顶尖性能水平的同时展现出突出的成本效益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正在重构通信网络的技术范式与服务边界。AI驱动的通信网络架构创新主要围绕2个方面展开:一方面,Network for AI致力于构建适应 AI业务特性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为AI训练推理提供全场景网络支撑,使通信网络成为AI系统运行的神经中枢;另一方面,AIfor Network聚焦于将AI技术深度融入网络体系,推动网络运维、资源调度与安全防护等环节向高阶自智演进。这种双向驱动的技术融合,已成为下一代通信系统研究的核心命题。
当前国内外多个标准化组织、研究机构、运营商等在AI+通信网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3GPP从AI重构无线接入网的可行性出发,启动了多项技术研究与标准项目,旨在将AI技术与5GRAN深度融合,重点提升网络频谱效率、构建智能化运维体系、打造极致节能和资源管理等关键能力。3GPP构建了支持多场景的AI统一基本功能架构,囊括了数据收集、模型训练、管理、推理、传输、识别、监控等模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功能。2024年11月,软银(SoftBank)联合英伟达(NVIDIA)、富士通(Fujitsu)、红帽(Red Hat)共同完成了首个AI-RAN“AITRAS”的外场试点。根据英伟达的观点,软银使用其AIAerial加速计算平台,成功尝试将人工智能和5G电信网络相结合,同时运行人工智能和5G工作负载。
2025年3月,中国移动携手16家合作伙伴发布《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并展示了业界首套ACN原型样机。本次发布的ACN白皮书,从目标愿景、显著特征、关键场景、网络能力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智能体通信的内涵与整体构想。
此外,SDN/NFV/AI标准与产业推进委员会启动了广域智算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计划在2025—2026年形成广域智算网络关键技术规范和设备规范,并开展关键技术测试验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则聚焦百公里训练与千公里数据搬移场景,分层分域进行智算互联系统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