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10/29 23:09
激光通信终端一体化创新,加速星座大规模部署
0
0

“我国激光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已具备业务化运行的水平。”10月22日,在“2025松江区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大会”上,极光星通技术总监李峰表示,随着欧洲 EDRS 项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展的 LLCD 和 TBIRD项目,以及中国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三号/二十号、北斗系列卫星、极光星座01/02星和光传01/02试验星等陆续完成在轨验证,再加上 SpaceX“星链”星座的大规模部署,空间激光通信已从实验阶段迈向工程化与体系化应用,逐渐成为卫星互联网建设的关键技术路径。

image.png

“尤其是在激光通信终端不断迭代升级的推动下,体积、功耗和成本显著降低,制造与装调流程趋于标准化,为星座规模化、批量化部署提供了可行的工程基础与成本优势,推动空间激光通信从“可用”走向“可规模化应用” 。

“2025松江区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大会”由垣信卫星、格思航天、千帆科技以及临港松江科技城联合主办,旨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开放融合的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会上,极光星通技术总监李峰发表了题为《激光通信终端发展概述及未来展望》演讲,分享了激光通信终端的国内外发展与技术新趋向,并介绍了极光星通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最新在轨试验成果与前瞻性技术。

全球激光通信进入“多极竞速”时代

激光通信正成为连接全球、主导未来的战略性关键技术,推动卫星互联网从微波时代迈向光时代。美国在激光通信领域布局早,呈现出“技术引领”与“商业规模化”双轨并进的态势。从2013年MIT与NASA合作的LLCD计划实现月地高速传输,到2022年TBIRD项目创下200Gbps的纪录,美国持续在传输速率和终端小型化上突破极限。

在商业化层面,SpaceX的“星链”星座为上万颗卫星装备激光星间链路,构建了全球首个大规模在轨光网络,实现了激光通信的商业化规模应用。欧洲则通过EDRS“太空数据高速公路”系统,展现了在近地轨道与低轨卫星间建立高速中继链路的系统化应用能力,成为对地观测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

image.png

李峰表示:“全球激光通信技术呈现深空化、高速化、规模化的趋势,中国激光通信技术已从跟跑迈向并跑,进入规模化、业务化应用。我国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已多次成功完成低轨卫星之间、低轨与高轨卫星之间的高速激光通信试验,传输速率已达到国际主流的Gbps量级。”

作为国内领先的空间激光通信企业,极光星通已成功在多颗商业与科研卫星上完成星间与星地通信终端的部署,实现了多体制激光通信的在轨稳定运行,突破了“超远距离通信”“超高速传输”“高精度捕获与稳定跟踪”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5月,“极光星座01/02星”在轨道高度530公里、星间距离5100公里的极端条件下稳定建链,持续1小时48分钟。该试验链路横跨地球曲面与大气平流层,是国内首次在如此超远距离和复杂光路条件下完成的星间激光建链,标志着我国在低轨激光通信的超长距离、高精度捕获与稳定跟踪技术上取得了决定性突破。

2025年3月18日,在“光传01/02试验星”任务中,极光星通的激光通信终端在640公里的星间距离下,成功实现在轨400Gbps的超高速数据传输。在该测试中,单次任务传输的业务数据总量高达31.5TB,全过程链路跟踪极为稳定,跟踪误差小于5urad,速率与精度均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为未来卫星骨干网的大容量数据交互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旗下权威媒体《IEEESpectrum》,将这次技术突破明确将其定义为“全球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演进的重要标志”,认为中国已在该领域树立全新技术标杆。

此外,“光传01/02试验星”2025年5月份实现了单次连续建链通信时长116小时18分钟37秒,近5天的重大突破。此次测试是在1150公里间距下完成,并保持了10Gbps速率传输。

这一系列的成功在轨验证表明,我国的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已逐渐摆脱“实验”标签,开始具备产业化运行的水平。截至2025年8月,极光星通已有12台激光通信终端在轨稳定运行。

一体化轻量设计:打通规模化量产之路

实现高速星间与星地激光通信的关键在于激光通信终端的工程化演进。当前行业的核心技术趋势集中在光路一体化设计与轻量小型化,这两项突破正在重新定义终端的性能、成本与制造模式。

以 SpaceX的第五代激光通信终端为例,其采用高度集成的光学架构,将光学望远镜、经纬仪转台、快速反射镜以及收发电子学等精密器件,集成在一个紧凑稳定的一体化光学平台上,大幅提升了结构刚度与抗扰动能力。“我们同样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李峰介绍说,“这种架构不仅显著降低了终端的重量和体积,减轻卫星平台的载荷与功耗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光路系统在温度变化、力学振动等复杂空间环境下的稳定性与抗干扰性能,保障实现高速、可靠的激光通信链路。”

image.png

在此基础上,极光星通通过建立高精度、高可靠性航天激光通信产品的制造工艺体系,实现了光机电热等多学科的深度集成,并形成标准化生产流程。一体化设计带来的结构简化与模块统一化,使终端具备流水线批量制造条件,从根本上破解了规模化部署过程中的工程瓶颈。

极光星通致力于“让太空网络进入光时代”的行业使命,为客户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空间激光通信产品”。秉持“技术为产品、产品向应用、应用促技术”的发展原则。构建“光、机、电、热、软、通”全方位自主技术能力。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和体系化创新,陆续推出多款激光通信终端,覆盖同轨、异轨等多种星间链路场景,是全球少数具备“技术研发、系统设计、精密制造、在轨验证”全链条自主创新体系的企业。

在全球低轨卫星网络竞赛和中国“空间信息大基建”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激光通信具备更高带宽、更强抗干扰性和更低功耗等显著优势,是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目前,该技术不仅广泛部署于低轨卫星星座,还正向民用航空、远洋舰船、陆基车载、无人系统等多领域延伸应用,推动天地、海洋与空域通信网络的全面融合。中国企业正在从技术验证迈向全球化商业服务,逐步重塑未来全球通信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