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10/11 21:36
3.5亿公里外的回响——深空激光通信成功回传信号
0
0

2025年9月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深空光通信演示(DSOC)项目圆满完成第65次、也是最后一次通信验证,成功向远离地球的“普赛克”号(Psyche)探测器发送激光信号,并接收到来自3.5亿公里外的返回数据。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了跨越数亿公里的稳定双向激光通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宣告了太空通信从传统的“无线电时代”正式迈向“激光通信时代”,为未来星际通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DSOC不仅展示了稳定的深空激光链路能力,也首次实现了“自主光束指向与捕获”技术,这要求地面的望远镜能够精准地捕获并跟踪这束激光,难度如同“从数千万公里外击中一枚硬币”,成功验证了光信号在极微小角度误差下依旧精准锁定目标的能力,证明了激光通信技术在极端深空环境下的稳健性和可行性。 

地球到星际——激光通信的产业化浪潮 

DSOC的成功,为全球商业航天与6G星网络带来直接示范意义,同时推动了激光通信从深空探索的极限验证阶段,走向低轨巨型星座的商业化部署阶段。 

光频信号的载波频率比射频高出数千倍,允许在相同重量和功耗下传输更高的数据量,具有高带宽、低功耗与更强抗干扰性。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均已启动低轨与中高轨的星间激光通信网络部署。 

 

这场商业化浪潮的开启者是SpaceX的“星链”,它自2022年起在卫星上部署激光通信终端(LCT,Las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实现了卫星间的星间链路,将卫星群转化为一个没有物理光纤的“太空光纤互联网”。这种模式能够利用激光在真空中高频宽与直线传播的特性,实现比传统地面光缆更低的全球通信延迟,并极大地扩大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打破地域限制。 

“星链”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全球激光通信终端市场的爆发与产业化。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paceTech Analytics数据显示,激光通信终端市场的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亿美元。这一转变的核心,是激光通信终端产品从“精密科研仪器”向“标准工业品”转型,实现大规模、高可靠性的批量化生产。 

极光星通的技术突破 

在全球激光通信终端市场从验证走向工业化的关键阶段,极光星通是推动“商业应用”成熟的代表力量,也是最早完成在轨超高速验证的企业之一。极光星通遵循了“以在轨实测代替实验室验证”的理念,即自主制造并发射技术实验星“极光星座01/02星”,将核心技术直接带入轨道环境进行快速迭代和验证,从而成为全球极少数具备从技术研发、系统设计、精密制造到在轨验证的全流程自主能力的激光通信企业,截至2025年8月,公司已有12台激光通信终端在轨稳定运行,为星座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极光星通通过一系列在轨实测,创造了多项具有行业决定性意义的里程碑: 

首先,在定义行业标准的超高传输速率方面,在“光传01/02试验星”在轨激光通信任务,极光星通的激光通信终端在640公里的星间距离下成功实现了400 Gbps的超高速星间激光通信,单次任务传输业务数据总量高达31.5 TB,速率与精度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其次,在突破极限的超远距离稳定建链方面,“极光星座01/02星”在轨道高度530公里、星间距离长达5100公里的极限条件下,成功实现了连续1小时48分36秒的稳定激光通信,标志着我国在低轨激光通信的超长距离、高精度捕获与稳定跟踪技术上取得决定性突破。

 

第三,在创纪录的超长时间连续通信方面,搭载极光星通激光通信终端的“光传01/02试验星”,实现了单次连续建链通信时长116小时18分钟37秒(近5天)的重大突破,充分验证了系统在长时间、远距离连续工作模式下的超高可靠性。 

最后,在卓越的链路稳健性与快速恢复能力上,星间激光通信链路在主动断链后的重捕获时间小于2.12秒,验证了系统在复杂空间环境下的高动态响应速度与智能自主恢复能力,这是保障未来大规模星座网络韧性的关键指标。 

极光星通通过一系列技术突破,并利用一体化集成光路设计,将产品从“精密科研仪器”转化为“标准工业品”,为全球卫星互联网的批量化建设提供了高性能的中国方案。 

全球在迈向星际激光通信网络 

2025年9月,DSOC跨越3.5亿公里的“深空回声”,与2025年3月,极光星通实现的400Gbps超高速星间通信相互呼应,共同重塑了人类的信息版图。DSOC验证了光通信的理论价值,而极光星通为代表的企业正在推进商业应用的成熟。当前,全球约有数十种星载激光通信终端投入在轨应用,产业链正从“科研示范”向“规模部署”转型。 

无论是深空光通信、星间量子密钥分发,还是低轨星间光通信网络,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构成了光通信技术的完整演进路线——从近地到深空,从实验验证到工程化落地。未来,低轨星间光通信网络将成为卫星互联网的骨干架构,与地面6G光网络无缝衔接,构建“天地一体”信息通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