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09/6/30 17:34
M2M:3G运营商的新大陆
0
0

电力公司不用派人登门入户,就能通过远程抄表系统掌握每家每户电表上的字数;如果在偏僻的路段想要乘坐出租车,那么您只需拨打一个电话,最近的一辆出租车就会在接到调度指令后迅速出现在您面前;家里放着贵重财务您也可以放心出门,因为即使小偷破门而入,自动感测设备也会立即通知保安闭锁房门,并向业主发出报警……上述情形不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设想,而是真真切切已经发生的事情。

所有这些智能化的业务都要归功于一项被称为M2M的应用。自从2002年在美国首次商用以来,M2M便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球迅速蔓延。在国外,Verizon、at&t、Telenor、NTTdocomo等纷纷推出了M2M应用;在国内,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及寻求市场新增点的双重驱动下,三大运营商这几年也开始了排兵布阵。

为机器注入“思想”

从狭义上说,M2M(MachinetoMachine)只代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通信。目前,人们提到M2M的时候,更多的是指非IT机器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其他设备或IT系统的通信。放眼未来,人们认为M2M的范围不应拘泥于此,而是应该扩展到人对机器、机器对人、移动网络对机器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M2M的产生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各种信息通信手段蓬勃发展,不安于现状的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对设备和资产进行有效的监视和控制,甚至如何用设备控制设备,这里我们看到了M2M的影子。

2002年底,美国水处理产品供应商BioLab公司采用M2M技术对游泳池水中的PH值和消毒剂水平进行远程监控,并且自动添加化学清洁药品,由此开启了M2M的商用时代。此后,M2M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M2M应用遍及电力、交通、工业控制、零售、公共事业管理、医疗、水利、石油等多个行业,对于车辆防盗、安全监测、自动售货、机械维修、公共交通管理等,M2M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从现在应用的案例来看,M2M不是简单的数据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它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一种智能化、交互式的通信。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没有实时发出信号,机器也会根据既定程序主动进行通信,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智能化地做出选择,对相关设备发出正确的指令。可以说,智能化、交互式成为了M2M有别于其它应用的典型特征,这一特征下的机器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人们纷纷看好了M2M的发展前景。一个出发点就是,在当今世界上,机器的数量至少是人的数量的4倍,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NTTdocomo预测,2010年全球将有超过4000亿台的机器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取代人力控制和操作,实现设备的智能管理和服务。欧洲行业咨询机构IDATE则估计,到2010年M2M市场容量将达到2200亿欧元。

运营商几许期待

M2M在中国可谓恰逢其时,因为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行业企业层面都有着对M2M的利好消息。

从政策角度看,M2M已被作为智能信息处理及无处不在通信网络的一个方面,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点扶持项目。从行业层面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近年来通信行业的同等大事,M2M可以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体现了两化融合的思想。从企业层面看,随着传统话音业务发展的放缓甚至萎缩,运营商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向行业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就是其中一个方向。

这样一项满足多方面需求的业务自然得到了运营商的青睐。2007年前后中国移动开始开展M2M业务,第二年在重庆设立了全网的M2M运营中心,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拥有200多万部M2M终端,其中以北京、广东、浙江和湖北最多。中国电信2007年底开始建设M2M平台,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中国电信正在积极筹备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上海等省市的M2M业务试点,相关工作马上启动。中国联通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M2M概念,但是也推出了一些行业性M2M应用,如银行新时空、海洋新时空、物流新时空等。

运营商在谈到M2M市场前景时表现得非常乐观。例如,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祁庆中副院长认为,M2M是电信行业里为数不多的宝藏,是电信运营商进行差异化运营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表示,融入了中移动特点的M2M业务将成为中移动决胜未来的一个凭借。

看好M2M前景的运营商雄心勃勃,志在必得。据了解,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在内部提出了挖掘M2M潜力,再造一个“全球眼”的口号,“全球眼”在2008年为中国电信带来的收入超过10亿元。北京移动集团客户部副总经理张平宗表示,北京移动将争取在2009年发展18万部M2M终端,这个数量是之前几年的总和。从这些目标可以想见,运营商在未来的M2M市场上将有更大的动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