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三大运营商均宣布上线eSIM手机业务,进入“无卡”时代……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今天,通信服务早已超越“通话连通”的基础属性,从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到如今恢复eSIM卡商用,中国电信持续推动通信服务升级,构建数字时代的新连接价值。
技术破界,eSIM重塑连接方式
eSIM技术的兴起,代表着通信领域一次根本性的范式转移,其能够为用户带来“免插卡激活、跨设备无缝协同、全球无缝漫游”的便捷体验。
中国电信此次推动eSIM手机业务商用,正是看中了这一技术对未来数字生态的深远影响。从用户体验角度看,eSIM使设备设计更加灵活,为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设备腾出宝贵空间,同时增强了设备的密封性,提升防水防尘能力。从行业视角看,eSIM降低了用户转网门槛,促使运营商将竞争焦点从用户“锁定”转向服务品质升级与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eSIM为设备的多连接能力提供了技术基础。一部设备可以同时存储多个运营商配置文件,根据不同网络环境智能切换,始终保持最佳连接状态。
天地一体,手机直连卫星让信号“永在线”
如果说eSIM解决了地面通信的“便捷性”问题,那么卫星直连通信则攻克了极端环境下“连通性”的核心痛点。当传统地面网络因自然灾害或基础设施不足而中断或覆盖不周时,卫星通信能够真正实现信号“永在线”的愿景。
中国电信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早在2023年9月就已启动,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推出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的通信运营商。今年7月,中国电信发布了“直连卫星全场景应用”,聚焦“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天通卫星行业应用”三大类卫星直连场景发布解决方案。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电信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在老挝正式落地商用,服务扩大至东南亚国家。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卫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5%。
“通信+”催生创新形态,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
随着通信技术的持续演进,通信服务本身的价值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它已不再局限于信息传输的单一功能,而是逐渐演变为基础性生产要素,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环节中,催生出全新的应用形态和商业模式,构建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全新生态。
在工业领域,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超百万台工业设备,沉淀工业模型库超3000个。
在公共服务领域,天翼物联基于十亿级超大规模AIoT平台,通过公共服务智能体为水务燃气、安全监控、应急消防、智能家居等领域提供AI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漏损监控、用气异常决策等服务,织就民生守护网,已服务超4.5亿居民。
这些应用背后,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电信依托其网络优势,构建起覆盖云、网、边、端的算力体系,为各行业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探索,推动连接价值从“通信”向“联接”“智联”不断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