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G牌照的下发,一场万众期待的全业务运营商间的“三国演义”终于正式拉开了大幕。对于这出“电信版三国演义”的发展态势,电信专家普遍认为,如愿拿到3G牌照的三大运营商手里都握有各自的“好牌”,但同时各家也还存在“短板”,谁主沉浮尚未可知。
在这场即将上演的“电信三国”大戏里,家底殷实的中国移动势如“曹魏”。4.5亿的2G移动用户和超过任何竞争对手的资产,加之TD-SCDMA标准又受到政策支持,让它有了傲视天下的资本。但产业链、应用和终端略显稚嫩的TD标准也有可能放慢中国移动3G的脚步。
奔小康的中国电信则如割据一方的“东吴”。手握两亿多个固网用户、成功鲸吞C网,使其有了与霸主叫板的实力,并在3G前夜抢先发起了“189全业务闪电战”。但CDMA技术在全球已呈江河日下之势,这给中国电信的3G前途蒙上了一丝阴影。
看起来实力最弱的中国联通,虽貌似夹缝生存状态时的“刘备集团”,但固网和移动用户量都达到1亿规模,其实力也不可小觑。而且一旦外部环境和产业链完善程度都占优的WCDMA得到了施展的机会,“刘皇叔”就会成功转型“蜀帝”,两强一弱的局面变成中国联通“东征北伐”也不是没有可能。
电信全业务竞争已鸣锣开赛,三大运营商的竞争焦点成了各界最为关心的话题。纵观3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电信三国”时代运营商会猎的“四大战场”跃然纸上,谁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
争“上游”
“中国启动3G后,从思科的角度来说,2009年有上亿美元的市场增长。”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电信事业部总经理吴世楷对3G发牌后的中国电信市场非常看好。
据了解,在3G网络建设方面,截止到2008年12月3日,中国移动TD基站17672个,容量为950万户; 3G发牌后,预期到2009年6月底,新建基站将达25842个,总数将达4.3万个,覆盖38个城市; 预计2011年总数将达14.5万个,未来3年将覆盖全国95%的地级城市。同时,为发展全业务,中国移动在原有铁通固网的基础上,必将大规模扩大固话和宽带网建设,以及加紧无线城市布局,以图赶上其他两家运营商的固网优势。
而中国电信则在保持固网优势的基础上,加快WiFi圈地计划。移动领域也已布设CDMA2000基站10万个,二期3G设备招标结束后,将提高至13万多个,中国电信81个城市的本地网已经采购CDMA EV-DO Rev.A的网络设备,新一轮的采购也将启动,未来3年的总投资将达1000亿元。
同时,中国联通已经在上海、深圳、佛山、柳州、郑州、保定、无锡和武汉8地开始各约100个基站的外场测试,并计划逾200城市部署近7万基站,从2008年起新建的基站均支持平滑向WCDMA/HSPA升级,按中国联通承诺,发牌后将在3个月内完成网络覆盖。而其同样处于不上不下的固网规模也面临着扩容。
3G发牌后,为抢先完成网络覆盖,3家运营商必将发起大规模的电信设备采购和建网竞赛,各家电信上游企业也面临围绕三大标准重新站队的问题。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所言,“一个标准如果没有产业链的发展做支撑,技术再先进也是空洞的!”3家运营商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夯实的产业链上游,是部署3G网络和发展全业务的基础,而3家运营商的竞争触角也早已深入到了产业链的上游。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虽然TD-SCDMA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10年来备受政府“关照”,但其作为新兴的、至今尚未实现大规模试商用的3G标准,相比产业链上下游相对完善、并在全球已有成功应用经验的CDMA2000和WCDMA来说,尚显稚嫩和脆弱。
虽然,早在2004年中国政府就斥巨资启动了“TD-SCDMA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并在之后形成了以鼎芯、鼎桥、天(T3G)、展讯、重邮信科、大唐ADI等企业为首的TD-SCDMA核心芯片研发群,推出了已经达到商用化的标准TD-SCDMA基带核心芯片与射频核心芯片,形成了系统、芯片、无线直放站、天线等产业链。同时,国外的上游厂商也纷纷注资发展TD产业链。
然而,由于TD迟迟未能进行大规模商用,被电信专家李进良称为“投入大、产出小”的TD困局撂倒了凯明,几乎吓退了大唐,拖瘦了众家TD上游设备企业英豪。
反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产业链上游或许是最令他们放心的一块阵地。手握高通等大批国外一线上游厂商支持的CDMA2000和WCDMA,让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信誓旦旦地许下了“获得牌照后,最先在中国完成网络建设、实现3G运营的承诺。”
而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幻,3G上游行业格局发生了扑朔迷离的变化; 而在中国拉动内需政策之下,3G牌照的发放也被提速,TD成了拉动内需的热点。凯明倒下后,联发科接手ADI并加盟TD阵营; 上海贝尔也加大了对TD的支持; 大规模的建网采购更盘活了TD上游市场,大唐等国内TD设备企业频频中标。
倒是由于国际巨头高通转攻WCDMA和LTE,使国际运营商不得不考虑更新换代、后续支持和升级兼容性等多个问题,也影响到了CDMA2000网络在全球的推广和部署。
另一方面,在3G发牌的第一时间,同时在TD-SCDMA、CDMA2000和WCDMA上下赌注的上海贝尔的发言人向记者表明,“我们有信心和实力为中国移动建设大规模TD-SCDMA精品网络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并推动TD-SCDMA在全球范围的应用以及未来向TD-LTE的发展。”
联发科相关人士亦明确表态,“TD仍然是联发科2009年研发重中之重”,并计划在2009年上半年配合客户上市一款高集成度的TD-SCDMA射频单芯片(Othello-3T),该芯片将支持TD双频段技术(1880-1920MHz和2010-2025MHz)。
有电信专家指出,CDMA是高通主导推广的技术标准,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高通企业策略的影响,而目前欧洲很少有支持CDMA的运营商,且在各国应用的CDMA2000频段也不相同,这造成了CDMA在国际上的地位日趋下滑。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3G时代、乃至4G时代的竞争中,担心上游阵地失守的也许会是中国电信。
然而,也有业内分析师认为,短期看CDMA是升级3G最快的技术体系,而未来3年的技术发展还存在很大变数,而且运营商主导电信技术标准正成为一种潮流,国外的WCDMA如是,中国移动在TD领域上亦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谁能肯定中国电信不会主导CDMA的发展脉络?
争“终端”
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3G时代的另一块重要阵地是终端市场。因为3G不同于2G时代,3家有各自的技术标准,芯片技术也各不相同,甚至将来的应用功能也会有差异,要求如今功能花哨的每部手机或网络应用设备,都实现“三网通用”并不现实。因而打造稳定可靠的专有终端市场,则是保证3大运营商辛苦搭建的网络和优质的服务资源不至于无用武之地的关键。
业内资深人士普遍认为,定制将在中国3G终端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定制比例将更大,定制合作深度更深入,而基于定制的终端也将成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
继2008年中国移动对TD终端展开总计20万的第二期招标之后,2008年9月末,中国移动、三星电子和微软共同携手举办“杰仕人生”新品发布会,正式向中国市场推出全球智能旗舰产品——三星SGH-i908E。
这款三星SGH-i908E成为中国移动第一次和终端厂商深度合作的产品,内置了移动梦网、139邮箱、飞信、手机证券、音乐随声听等多种客户端。
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不仅通过TD招标的方式笼络住了中兴、大唐、联想等国内终端企业,还与三星、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国际厂家进行或洽谈深度定制终端合作。
甚至为了增强终端的竞争力,中国移动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操作系统的研发领域。据理解,中移动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内核与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不会表现出太大的差异性,但在业务层上则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移动会将自主开发的所有应用绑定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