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腾讯旗下的易迅网宣布,微信将联合广东联通于8月8日推出“微信沃卡”的SIM卡产品,主要面向新入网用户。目前,@易迅网官网和@中国联通广东客服正在微博上召集网友参与互动。易迅官网活动推广页面已有近4万用户对此称“赞”。
诚然,“微信沃卡”只在广东地区先行试验,但这无疑标志着运营商与OTT的合作终于拉开了帷幕。一直以来,微信与运营商的关系都被形容为“水火不容”,这次合作是暂时还是长期、为运营商和OTT服务商双方带来的效应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有待时间的证明。
合作还是竞争只在一念之间
受“微信与电信、联通合作”消息的提振,腾讯股价从7月10日开始上涨14%以上。对该合作,业界有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微信与运营商之间绝对水火不容,合作只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运营商仍然会打压微信。
对此,笔者认为,微信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并非不可调和,之所以有人认为不可调和,主要是长期以来的垄断思维作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向前看。
首先,微信等OTT应用是技术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有观点称,运营商为了保证自身利润率,以及通话费收益,必须要封杀微信等OTT应用。然而技术在进步,新技术、新产品必然会替代旧的技术,OTT应用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且无论是工信部,还是三大运营商,都公开表达对新技术的赞扬,承认新技术对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2013巴塞罗那MWC移动世界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就表示:“OTT是一种技术进步,通过技术革命,互联网企业推出价廉物美的产品,你让老百姓不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关键看传统运营商如何应对。”总裁李跃也表示:“我们曾经多次表示,应该学习互联网公司的创新精神,努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和OTT企业竞争过程中强化我们自身的优势。”
其次,运营商推自家OTT能否挑战微信等应用?目前,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了自家的OTT应用,以应对来自微信的竞争。可见“微信大幅占据运营商信令资源,影响基础通信”是运营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说辞。难道运营商自家的OTT应用就不占信令资源么?
最近有新闻称中国移动飞聊宣告失败。其实,运营商在应对互联网竞争方面并不落后,移动梦网、飞信、飞聊等都是互联网产品,但在拥有海量资金、用户的条件下为何仍然竞争失败。这主要因为运营商企业体制问题,过分关注数据,而不注重用户体验,没有做互联网产品的基因。因此,运营商根本无法依靠自身OTT应用避免所谓的管道化,也无法挑战其他第三方OTT应用。
既然运营商认为OTT是无法封杀的新技术和新趋势,自己做OTT又无成功的可能性,那么如何面对微信等OTT企业呢?目前,许多运营商员工和行业观察家,仍然保留着垄断思维,希望玩封杀,于是就有了各种关于封杀的言论。
合作还是竞争,只是一念之间。因为3G至今未得到大规模普及,运营商3G网络利用率低,智能管道经营做得并不好,运营商也在用很多独到的方法推广3G服务。比如,某地联通的“沃家庭”计划,只要1280元即可享受2年10M光纤,每月300分钟免费固话和2G号码通话,送一部3G智能手机,前提条件是用户要捆绑一部3G手机,并办理相应套餐。这些赔本的买卖,运营商都愿意去做,可见为了推广3G,运营商是多么不遗余力。
微信拥有3亿多用户,如果将免费聊微信作为推广3G套餐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让用户感受到3G带来的出色上网体验,另外可以提升3G套餐的附加值,也可大幅增加3G用户数和用户流量消费额度,提升ARPU。同时,运营商还可以与微信一起研究信令资源优化方式,减少资源占用,保障通信。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搞不懂为何要把双赢搞成双输?
所以说,微信与运营商是合作还是竞争只是一念之间,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王斌)
这注定是一场不会长久的合作
广东联通与微信合作,将在省内推出微信免流量费的服务。当然,前提是用户选择了联通的套餐,是一款主要将青少年列为目标客户的移动3G上网服务。
在信令风暴中,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曾明确表示,运营商和OTT公司不是水火关系,不会不容,相信OTT公司和运营商会发展成鱼水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繁荣。在运营商沦为管道这个问题上,联通顺应市场情绪,反其道而行之,是真高明。
在联通的3G网络上,信令资源不是问题,但这也并不是说联通就甘心沦为管道,根本没想从中获取收益。关键在于选择什么路径。通过合作的方式,用免费的流量换来真实的用户,这本账算起来是怎么也不会亏的,只是利润薄了一点而已。
作为中国3G网络普及率最高的省份,广东联通三年前就已与新浪微博达成过类似合作,两者共同推出的“红围脖”产品,同样是免流量费,在初期还是取得了不错成绩的,有相当数量的移动用户转移到广东联通。不过,这个产品最终还是失败了,主要原因仍在于利益博弈。在微博如日中天,联通与新浪都能从这个产品中获得用户时,合作是一帆风顺的,但当新浪微博的声势被微信所压制时,联通会把目光转向其他平台,甚至自有平台,尤其是自身付出的免费流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于己无益的产品上时。
如果说市面上只有微信这一款通信工具了,联通能全力扶持微信做大,而微信也能将联通作为基础流量管道,两者的合作还是可以看好的。但联通与微信合作的现实基础,目前看来并不牢固,合作模式也显老套。联通拥有自主IM产品“沃友”,每一个类似的对外合作,都是为自身积累运营经验和数据,这一点微信是清楚的。而广东联通对于体量庞大的微信而言,流量只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具备战略意义,最多只是在信令问题上投了微信一票,从舆论和道义上帮一把。
运营商自己的IM通信业务,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缺乏亮点,干不过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的互联网战略,一直是不清晰且步履维艰的。运营商不缺平台、资金和渠道,但就是做不起来。造成这一现象的真实原因,就是运营商太喜欢给自己的业务留出一定生长时间了,缺乏壮士断腕的决心。
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之间存在较尖锐的利益冲突,这是天然不可避免的,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要装为好,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现实的解决之道是,双方采取现实态度,在可以合作的领域展开真诚合作,在不能合作的领域直接展开竞争,而不是心怀各异地搞一些面子上的合作,失败了其实对谁都没有好处,徒费精力、人力和资源。
微信在免费阶段,谁都不该跳出来收取流量费用,但到了商业化获得收入阶段,运营商向微信收取一些费用,微信再去向用户那里获取一些收入,是正常的。这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从中获取收益,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健康。因此,现阶段向用户收费是走极端,给用户免流量费也是在走极端。
此次广东联通与微信的合作,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正面效果出现,但从微信的战略布局而言,再考虑到联通自身的互联网战略,这个合作的基础本身就有些虚。因此,这注定是一场不会长久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