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3.4亿未接入网络的人口中,超70%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及东南亚等农村和山区。而农村网络建设却面临三大核心挑战:缺乏稳定市电供应、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偏低、投资回报率(ROI)周期过长。以刚果(金)农村地区为例,基站建设成本达到城市的5倍,而用户月均ARPU值不足5美元,这一现状严重抑制了运营商的投资意愿。如何在成本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让数字红利触达偏远角落,实现“联接未联接”?
降低终端门槛,打破联接壁垒
2024年,非洲智能手机发货量占比已超过80%。但即便入门级4G手机均价降至20美元左右,一部二手4G手机的价格仍相当于当地人均月收入的1.5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因缺乏基本的教育和数字技能,即便拥有智能设备,也难以有效运用其核心功能。
为破解这一困境,多国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推动本地终端组装工厂建设等举措降低设备成本;运营商也在大力推广15美元左右的云手机,以极致性价比打破终端接入壁垒。多重举措协同发力,持续推动终端设备普及,让更多人迈出数字生活的第一步。
创新农网方案,打通联接“最后一公里”
华为推出Rural系列化全场景解决方案:针对人口5000人以上的村庄,部署RuralLink方案,满足高容量通信需求;针对3000-5000人的村庄,采用RuralStar方案,主打低成本快速部署;而对于人口约1000人的村庄,今年新推出业界首款RuralCow方案,将BBU、RRU与传输功能集合在一个盒子中,实现“One Box One Site”,主打极致性价比。今年,在尼日利亚商用部署的RuralLink解决方案,一个站可覆盖周边3个村庄,发展2G、3G用户超500户,用户月均通话时长超400分钟,同时新增4G用户1000余户,平均户均月流量(DOU)更是高达5GB以上。与此同时,该站点还设立了一个代理点,提供SIM卡销售、云手机办理服务,并积极拓展移动支付(Mobile Money)业务。依托联接服务与移动金融收入,该站点的投资回报周期仅需2年。
目前,华为Rural系列方案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部署,覆盖超1.2亿人口,凭借高性价比帮助客户获得商业成功,也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
构建“农网+”生态,实现商业与社会价值双赢
针对能源供应、设备安全等衍生问题,华为联合运营商创新提出“农网+”生态模式。一方面是“农网+农电”,将太阳能供电系统与无线基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既解决了基站供电难题,多余电量还可向用户开放手机充电服务,彻底破解“有网用不了”的困境。另一方面是“农网+数字小屋”,在基站旁设置数字小屋,运营商可通过售卖电话卡、提供充值与充电服务获得收入;而村民则承担设备日常巡检、清洁光伏板等工作,有效防范设备偷盗风险,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实现双赢。
网络不仅是基础通信工具,更是撬动教育升级、医疗普惠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支点。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及运营商采用这一创新模式推进农网建设,不仅帮助运营商拓宽收入来源、降低维护成本,更带动了当地就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正循环。通过技术协作、政策驱动与模式创新多点破局,真正点亮网络覆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