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三大电信运营商先后召开了2013年度工作会议。与往年只注重规模发展的基调不同,今年三大运营商都特别增加了“质量”和“效益”的提法。而之前召开的工信部工作会更是将“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了今年八项工作的首位。这表明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今年整个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事实上,近两年电信业正经受新一轮的内外部考验:行业增速明显减慢,人口红利分食殆尽,传统业务日薄西山,OTT新贵强势来袭,外部竞争压力持续加大……多年来一味狂飙突进的运营商似乎猛然意识到,发展中的隐忧正日渐汇聚成一股暗流,无情地冲击着高速猛跑的他们。于是,在不忘规模扩张的同时,运营商开始在质量和效益上发力。
光环不再
电信业压力尽显
曾经,电信业头上有耀眼的光环——高收入,高增长,高利润。然而时过境迁,电信业早已不复当年之盛。
2007年,电信业收入增幅曲线在持续走低后终于与GDP增幅曲线相交而过,继续下挫,开启了电信业收入增幅连续低于GDP增幅的时代。差距最大时,电信业务收入增幅甚至不足GDP增幅的三分之一。在很多老电信人的眼中,2007年后的4年间,中国电信业赫然呈现出了一条在低位徘徊的发展轨迹。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陈金桥不无感慨地表示,电信业早已不是许多人眼中的“三高”(高投入、高增长、高回报)行业,而是迎来了“一高两低”(高投入、低增长、低回报)的时代。根据2011年财报数据,中国电信利润率为6.69%,中国联通只有2.01%,百年老店美国AT&T和欧洲最大的运营商德国电信在百般努力下也只分别实现了3.3%和1%的可怜利润率。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经营压力清晰可见。
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的人口红利也几乎享受殆尽。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3.9亿户,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电话普及率破百标志着我国电信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趋于饱和的电话市场中,靠用户高速增长拉动电信业收入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由于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粗放式的经营思路显然已经不可持续,今后的经营重心将转移到如何更大程度地挖掘存量市场价值上。
在用户增量空间见顶的同时,我国的传统电信业务颓势却在进一步加剧。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固话本地通话量、固话长途通话量的降幅均达到了18%。尽管其中部分通话量被转移到了移动平台上,但不可否认,昔日撑起运营商半壁江山的传统固话业务已经呈现江河日下的态势。
内忧不减,外患渐增。前几年从两翼试探敲击的OTT服务商在羽翼渐丰后终于站到了运营商的正面战场上。半月前,微信用户破3亿大关。而数日前,一组数据则无情地宣告了微信时代短信这一基础数据业务的没落。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8973.1亿条,较上年仅增2.1%。按照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11%来计算,我国2012年人均短信发送量下滑了9%左右。
此外,随着第四家运营商的投入运营以及移动转售业务的开放,各类手握强大内容资源、具备独到创新和营销手段的高手将强势来袭,届时运营商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无疑将进一步加大。
规模之外
更追求质量和效益
面对如此形势,三大运营商提出注重质量和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助于运营商跳出增量趋缓的困境,在存量市场上多做文章,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快业务结构转型。传统话音业务的日薄西山已成定局,如何进一步挖掘数据业务的价值是运营商当下应该思考的重点。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非话音业务收入增长16.9%,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到49.5%。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预测,今年非话音业务收入必定会突破50%的分水岭。这意味着,我国的整体电信业务收入结构将迎来一个拐点。与此同时,2012年我国3G用户已经达到2.33亿户,其中当年净增3G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这意味着,在持续投入了数年之后,运营商终于迎来了3G的收获期。为此,顺应业务结构转变大势,把握3G发展良机,进一步做好流量经营,加快研发自有创新型数据业务,有效对抗来自OTT运营商的冲击,将成为2013年三大运营商的战略重点。
其次,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今年,三大运营商均提出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运营商普遍背负较重的历史包袱,包括庞大的员工数量、繁杂的组织架构、缓慢的工作流程等。在讲求“轻”、“快”、“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和高效的流程,传统运营商就无法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进行及时决策。为此,近年来,三大运营商一直在努力提升内部信息化水平,IT集中化、一体化等项目均在稳步推进。2013年,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高效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仍将是运营商需要继续关注的重点。
此外,还应切实转变经营理念。2012年,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613.8亿元,较上年增长8.5%,略低于9%的电信业收入增幅。持续的3G及宽带网络投资、高额的终端补贴、巨额的营销支出以及近在咫尺的4G建设都将引发新一轮投资热潮,运营商已经无力承担不计血本的用户发展压力。据统计测算,近几年三大运营商的客户获取成本每年上升10%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此之高的成本换来的并非都是有效客户。无论是去年有关全球移动用户数究竟是60亿还是32亿的争论,抑或是某些专家对于我国移动用户数准确度的质疑,其反映出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国目前存在大量并未激活的“无效用户”,甚至有一些被强行统计在内的“虚用户”。这背后有全员营销的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管理层过于重视账面用户数所体现的业绩。管理层过于看重市场占有率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各级公司不计成本地扩张、不计后果地竞争,“刺刀带血”式的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只有各方尽输的局面。所幸的是,我们看到着力强调质量和效益的运营商已经看到了虚假繁荣背后的隐忧,预计可喜的变化今年有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