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食又一个万亿投资机会?打破宽带垄断契机?
一份被业内称为“宽带中国战略”的顶层方案设计正在酝酿。但因通信基础设施究竟哪些属于公共服务,哪些属于市场服务——前者应由国家负责,后者应由企业负责——这一定位问题尚未厘清,巨额投资难以分解落实,方案设计因此推进缓慢。
力主者发改委和工信部数度对外声称,将于年内推出宽带中国战略。今年3月,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文,宣布与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资委、国税总局和国家广电总局等六个部委成立研究工作小组(下称工作组)及专家组,研究并形成宽带中国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经充分讨论后,报请国务院审定发布实施。
按照发改委、工信部的规划,工作组应在2012年3月至4月完成调研,形成思路,起草方案;5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在征求各部门意见后形成送审稿,6月上报国务院。
据财新记者了解,工作组确于4月中旬完成调研,但实施方案的起草迟迟未能落笔。一位参与方案起草的专家告诉财新记者,“草案在5月是肯定没法制定出来了,至少要等到7月才可能有初步结果。”
5月14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巡视员徐建平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底工作组将召开会议,就宽带中国战略的发展目标、框架、基本原则、重点内容及路线图、时间表等内容继续讨论。送审稿可能会在三季度末上报国务院。
宽带中国战略旨在部署下一代国家信息网络的发展布局和演进升级,势必牵涉多方利益。上述专家透露,由于工作组参与各方各自着眼点不同,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比如,宽带中国战略是要实现普遍服务还是提速赶超?在宽带投资发展策略上,是打破垄断鼓励市场投入,还是强化国家投资与财政补贴?
在未来的中国宽带建设中,政府无疑将扮演显要角色。徐建平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多次强调“统筹规划”的重要性,称宽带中国战略是要形成一个“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满足国民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协同发展的宽带网络”,因此,需要在“国家统筹布局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协同推进宽带战略的实施”。
工信部于5月4日发布的通信行业“十二五”规划,估算期间信息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政府将通过宽带战略、专项资金、普遍服务基金、投融资政策推进信息化宽带发展,争取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宽带达到20兆以上,农村家庭达到4兆以上,东部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家庭达到100兆,并大幅降低宽带资费。
尽管业内争论激烈,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已成定局。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确定将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实现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
工程一旦实施,对于国家又是一笔万亿元级投资,是继公路、铁路、保障房之后的又一个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普通消费者,宽带中国战略能改变目前中国“最贵的网费、最慢的宽带”的现状吗?这正是目前业内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将之视为在公路、铁路之后,争取国家对电信产业投资的一个大好机会;也有业内人士寄望,宽带中国战略成为整个电信行业改革纠偏与深化的起点。
过去十年,电信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诸多深层次的弊病也逐渐显露,如以宽带为代表的领域表面上市场竞争,实质上行政垄断,服务质次价高;行业定位及投融资机制不清晰;法律规范缺失导致监管越位和失位;等等。始自2000年的电信改革近年失去方向,在竞争者应该是五家还是三家这样的重组问题上打转,基础电信领域准入壁垒森严,增值服务领域也在加强管控,“三网融合”及互联互通等问题症结未解,电信改革陷入停滞。
前有“金字号”工程(指自1993年开始的“金关、金桥、金卡、金税”等系列国家级工程——编者注)和铁路“跨越式发展”,后有“三网融合”,很多“国家战略”要么在部门利益冲突中陷入僵局,或者各行其是,或者不了了之;要么就变成部门或企业从政府圈钱、个人从中寻租的概念。
宽带中国战略如何避免这种结局?
各有各算盘
固网双寡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希望获得国家投资或财政补贴,中国移动与广电希望借机获得宽带牌照
宽带中国战略研究工作组由发改委、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部、国资委、财政部等下属相关司局负责人组成,下设的专家组则包括了中国工程院、发改委宏观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相关研究机构、三大运营商以及广电系统的专家和学者。
工作组在4月完成调研,但具体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迟迟未能展开。“具体怎么做仍没有明确方向,参与各方存在分歧。”参与方案起草的一位专家告诉财新记者。
工信部试图在宽带上发力由来已久。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对财新记者说,三四年前,工信部在草拟通信业“十二五”规划时就提出“宽带是未来产业的驱动力”,最近几年也一直在为宽带战略规划做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现在提宽带中国战略,除了老百姓呼声比较强烈,工信部也希望寻找新的行业增长点。一方面,未来三四年内,铜的价格会越来越贵,光缆价格越来越便宜,在骨干网、接入网推进“光进铜退”,可以加快宽带发展,提升行业积极性;另一方面,电信行业在固网语音、短信、应用等方面的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
各大运营商有着自己的盘算。固网双寡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希望借着国家战略的大势,获得国家投资或财政补贴,进一步巩固在固网宽带领域的优势地位;一直站在门外暗自使力的中国移动与广电,则希望获得宽带业务牌照,名正言顺地打入市场。
广电系统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切入电信的突破口,其正在组建的国家级有限网络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正是宽带。目前,广电宽带用户规模约为600万户,市场份额约在3.5%-4%。但在“三网融合”试点初期,广电内部提出的目标是在2015年占据宽带市场20%的份额。
据财新记者了解,广电系统早已与科技部联合,基于科技部863项目成果——“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组建广电的NGB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双方将进一步合作进行宽带技术、设备的研发。
“广电一直试图在‘三网融合’中抢占先机。在工信部发起宽带战略之际,广电也希望通过‘搭便车’获得宽带业务牌照,在未来的宽带市场分一杯羹。”中国电信内部人士对财新记者称。
在3月30日下发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实施意见中,工信部并未提及引入新的竞争主体。
不过,陈金桥表示,工信部早就明确给广电和中国移动发放宽带牌照,只是决策的时间点不明晰。“这一点在宽带中国战略里会得以明确。如不出意外,(广电和中国移动得到宽带牌照)应该在2012年内实现。”
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2008年中国移动与铁通合并,但按政策规定,中国移动不能直接注资铁通发展宽带基础网络,也不能自己独立建网。受此所限,中国移动在宽带市场没有话语权,现在铁通宽带用户规模很小,运营状况较差。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中国移动的威胁在于,凭借宽带优势将所有核心业务捆绑销售,能够分流中国移动的核心用户。基于这一点,中国移动对宽带业务十分渴望。
宽带过去多年由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垄断,2011年末发改委对两家公司发起反垄断调查引起广泛关注,也使决策层将在宽带领域引入竞争提上了日程。如今,仅仅是想象中可能发生的竞争已使得目前的垄断运营商感受到威胁,以宽带为突破的用户大战已在广东打响。
就在2012年春节前后,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对其境内用户推出“宽带优惠大提速”活动,提速方式中包括颇具诱惑的“指定宽带客户可免费翻倍提升宽带速率”。中国电信通过其浏览器插件,自动“捕捉”符合条件的用户,在这些用户使用宽带登陆互联网时自动跳出“免费提速”窗口,用户确认后系统自动完成提速,提速后的最低带宽为2兆,最高可达8兆。
不过,中国电信更希望的是通过宽带将用户与固话捆绑。比如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推出的另一项以宽带降价为卖点的套餐,将12兆家庭宽带与固话、互联网电视打包,套餐包价格从之前的338元/月降至219元/月,新套餐包中包含的宽带资费仅为30元/月左右,4兆宽带的套餐包用户甚至直接享受零元包月服务。
这场战争能否继续下去,并给用户带来持续的服务体验改善,仍有赖于竞争格局的最终兑现。
2012年2月28日,在陕西西安桥梓口,一家通信公司的工人爬上路边的电线杆,整理凌乱的通讯线缆。其工友称,架在空中的线缆有移动、联通、电信等多家运营商的,最多的地方近百根线缆纠结在一起,再加上预留的线缆,形成杂乱不堪的城市“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