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11/1 15:40

放眼全球,就必须想到以太网业务服务

C114中国通信网  

服务商绝不能错过提供经MEF标准认证的电信级以太网服务的机会

在18、19世纪盛行的东西方贸易故事中,往往都是西方国家想要将他们的技术奇迹强行推销给某个不情愿接受的东方国家。现在一切都时过境迁。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带着传统思维进行全球化的人而言,他会发现东方国家的技术不仅确立成形甚至已经走在西方国家之前。

中国电信这一世界最大的固话运营和宽带服务提供商为例,其以太网服务刚刚通过了MEF9和MEF14认证,此外中国电信实现了同CENX在纽约和洛杉矶交换局的连接。中国电信现在能够为其分布广泛的最终用户提供来回双向的以太网服务,从而打开中国电信美国公司和当地合作伙伴新的创收机会。现在无论是当东方遇到西方还是当西方遇见东方,东西合璧能使两方面都获得巨大商机。

以太网服务业务持续走强——根据Infonetics研究公司的预测,到2014年以太网服务业务的全球收入可以达到400亿美元。尽管在此次经济衰退中其他的一些技术遭受重创,电信级以太网结合了低廉的运营成本、强大的灵活性以及新的商业潜力,从而能在艰难的时势下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全球、国家以及城际电信级以太网服务业务正改变着全世界商业通信的模式,甚至能为大部分的关键应用在城际、国家乃至全球范围提供标准化、高性能的网络。全世界都能成为你的局域网 – 并拥有所有因此导致的竞争优势。

电信级以太网革命

当MEF(城域以太网论坛)在2001年成立之时,以太网只不过是种局域网技术——相对的简易性、为人所熟知以及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就是其全部优点。但是作为一种广域网技术,它在QoS、可靠性以及应对现有通信系统所需的其他特点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MEF最初的战略旨在开发"电信级"以太网必要的规范,从而能打破以太网只能为局部地区服务的一般看法。其结果就是在现有的以太网上增加5项要素,来满足广域网的条件。最初的五项"电信级"属性如下:
 
  扩容性——与带宽、延伸范围(从接入至全球服务)以及支持用户和服务的数量。
  可靠性——包括支持传统TDM流量的恢复以及某一开关电路网络的数据流。
  服务质量的选项让SLA上升至多媒体标准。
  TDM支持——结合现有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电路服务仿真。
  针对电信级OAM的服务管理,其中由供应商基于标准来独立实施。

标准的制定已取得了飞速进展,从2003年的第四季度开始,在头12个月内已经批准了6个全新的标准。这标志着MEF项目的第一阶段。

项目的第二阶段从2005年开始,目的是为了建立认证程序--一开始主要针对产品认证,旨在确认产品及设备符合MEF技术规范以及实施协议的全球保证。目标在于加快服务提供商设备的选择流程,减少重复测试的需求。在这之后便公布了世界上首个服务提供商认证项目--初期聚焦于电信级以太网服务的功能性,但到了2007年的6月,运营商也开始进行服务质量的认证工作。像延迟和抖动这样的SONET/SDH标准针对多媒体关键的指标在性能上也表现良好 - 这确认了电信级以太网不仅适用于关键任务应用而且还降低了资本和运营开支。
  
  这就是很好的证明,电信级以太网不仅为黄金期做好了准备,而且客户之所以能购买这一认证服务是因为信任,相信它在国家或者全球范围内一定能符合一致且全球公认的性能标准。因此,以太网服务的全球需求迅猛发展,到2008年已经超过了120亿美元。

在2009年初,MEF的关注点就是通过MAN以及WAN技术,以太网已经从一个局域网技术拓展到了一个全世界范围。从个人用户的角度来说,局域网络现在延展向了全世界。一个通过MEF认证的电信级以太网连接的企业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纽约和北京办公间的距离完全是由光速来衡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技术愿景。从商业术语来讲,它并非如此简单。全球网络要求所有本地服务提供商之间所做的连接能够在每个站点进行访问,除非服务提供商正巧有能够连接全球的完整网络基础设施。每个运营商所采用的技术很可能是MEF认证的电信级以太网,但每个连接的建立都可能要求一系列的参数要保持一致。电信级以太网所具有的灵活性本身就意味着具有更多的选择,这要求SLA以及QoS参数都需要保持一致,而每个连接对应的合同协议的标准化也是如此。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但通常建立这些连接都需要经过数月的谈判。

因此2009年启动的MEF第三阶段项目的目标在于实现完全可扩容的全球连接。MEF将此描述为“全球互联——电信级以太网自动互联以驱动并提供标准化及简化的MEF认证的电信级以太网服务交付,同时包括端到端服务级别、管理和保护。”

这始于MEF20,即对将用户网络连接至WAN的连接盒进行自动化管理,从而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质量与可扩展性。之后MEF21解决了以太网链路OAM(运营管理与维护)——符合MEF21认证的设备将会替代成本高昂的上门服务、现场诊断以及通过远程管理来实现的故障检修。与此同时还需要创建基本业务模板以简化以太网接入的本地订购与配置并规范互联流程。

到了今年的1月,MEF宣告了MEF26的问世——确定了ENNI或外部网间接口的第一阶段,并明确了网络间如何进行互联,外部网--通常是指由不同的运营商进行运营的一个网络。其中的注意事项包括OAM、服务级别(CoS)以及SLA,以确保例如一个运营商的“优质业务服务”不会被路由通过较低质量的服务。

MEF的全球互联计划将所有的这些步骤汇聚在一起,减少了以太网服务部署的时间和成本,通过用软件解决方案替代硬件解决方案而降低资本和运营成本,让提供商能扩大其覆盖面并提高业务效率。

与此同时,大量以太网交换的推出势必将进一步扩大服务快速互联的可用性,以较小规模的运营商为例,允许他们无需专业知识建立各自的链路便能获得互联的效益。

真正的全球化需要这样的公平竞争环境。全球化并非意味着世界各地到处是统一的商品或服务,而是机会的组合应该处处相等,同时具有适应本地需求和喜好的灵活性而不是受到地理或者距离因素的限制。

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今,全球网络使得企业能够将其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分布。通过各种功能的全球分布实现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率,从而可以节约40%到50%的成本。

“如果要想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持续创新,(企业)需要超越自己所在的市场边界并且考虑那些迄今为止他们可能还未考虑过的未开发的市场,” Gartner公司的研究部负责人 Sandy Shen评论道。“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巨大潜在商机,成熟市场的全球公司决不能忽视他们。”

新兴国家的设备供应商同样不能错过利用其成本优势和成熟经济体发展业务往来的机会。规模经济正朝着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在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成熟市场的前面。

全世界的服务提供商必须以中国电信为榜样,通过提供符合MEF9和MEF14标准认证的以太网技术提高其信用,否则竞争对手就将击败他们并获得丰富的全球合作机会。企业也不再把全球化视为仅仅是巨擘之间的游戏。John McHugh,博科(Brocade)公司的总裁与首席营销官,在2010年NetEvents欧洲中东非洲媒体峰会上做了如下预测: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5年里,世界将会朝着一个目标点发生转移,即从有人在世界任何地方以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进入成本去创建一个全球公司的能力转变,成了大部分的小型新兴企业视自己的组织为一个全球性公司的思维模式。”电信级以太网以及全球互联让我们比以往更容易相信这种情况将会发生。
  
  正如MEF主席陈子湳(Nan Chen)早在2008年时所作的预测,世界不久将只有一个通用的商业语言——它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汉语,而是以太网。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