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实现了3G网络覆盖的高速扩张,时至2010下半年,三张力图打造高性能的3G网络正面临着来自业务、用户、环境等各方面的新挑战。
在围绕3G网络进行了基础优化之后,为了应对新挑战,运营商在网优策略上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都开始强调“持续优化”的部署,并在此前的“精细优化”上引入了“智能化”技术。
向“可持续网优”看齐
在去年进行的轰轰烈烈TD网优会战中,中国移动强调了创新技术的应用,并于全年在各地收集了包含创新举措的网优案例两千多条,涉及了无线网、核心网、业务系统、终端应用、网管和工程等6个方面。
在2G/3G融合组网的策略下,中国移动以合理配置大量临区参数配置作为无线网络融合基础,并提出了“场景和参数分析平台”的思路,使得初级阶段的网优工作效率提升了近二十倍,为TD一期、二期网络优化作出了显著贡献。
在以TD三期、四期工程为主的2010年,中国移动提出了“可持续”TD网优策略。
记者通过地方移动公司的网络部人士得知,这个策略重点强调了“1个中心(以用户感知为中心)+2个关系协调(网络优化与规划的关系、TD与GSM均衡优化的关系)+1个提升(加强新技术研究)”的内容。
中国联通在经历了集中式网优、会战式网优之后,为了促使网络环境、业务模式等变化,也将现阶段的网优从集中式转向了“持续优化”。
对此,联通集团网络优化中心的人士接受本刊采访时称,在确保各项参数准确性的同时,联通正在形成一套持续优化的工作流程,并制定更合理的评估和考核制度。今年1月,联通正式启动了针对2G网络的持续优化工作,随后把3G持续优化内容加入,并做了一些网优细节修订,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始实施包括3G网优在内的全面持续优化工作。今年下半年,与持续优化相关的工作要求、制度、规范已经陆续下发到省公司。
不约而同地,中国电信在此前一系列应急优化、基础优化、专项优化、系统优化之后,也提出了关注用户感知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并把业务优化列为重点,同时将多个场景如高速公路、高铁、水域、校园等列为深度优化区域。
独立网优平台发挥考核作用
上述联通网络优化中心人士还提到,联通对持续优化的测试评估和考核,做了明确的要求。去年,联通独立开发的网优平台正式上线,今年将依托这个网优平台对整体网络质量进行评价,既包括网络指标,也包括日常管理性的考核指标等。
而中国电信的网优平台也始于去年年初,在集团统一规范下统一安排建设,形成了全国协调统一、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模式。为此,中国电信对新时期网络优化中涉及的各类分析都引入了智能技术,同时把先前的优秀网优经验引入到了网优平台上,达到了对问题数据提前发现的良好成效。
QoE、KPI指标需要梳理和协调
对运营商将网优核心都转向“关注用户感知”这一趋势,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领域工程师提到,运营商们都强调QoE、KPI,但QOE与KPI形成什么样的关系,才能真正反映用户感知,这需要运营商着重考虑。来自于网管统计数据、无线网络拨测、视频检测、用户投诉、话单等的信息,如何实现综合有效利用,需要真正梳理清楚。
在电信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郭靖看来,QoE直接反映用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多少,但QoE受端到端系统各个部分的影响,因为QoE的关键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网络层面的5项因素(即端到端的QoS保证机制、端到端的业务质量KQI、网络接通与传输能力KPI、网络/服务覆盖能力和终端功能/性能),还包括非技术层面的影响例如用户主观行为和运营服务质量、业务的便利和快捷性、服务内容、价格、客服支撑、用户行为习惯等。
而对于中国电信无线网络优化中心来说,其在集团整体的QoE指标考核中“负责很小一部分”,对于一个需要运营商端到端跨部门联动合作实现的指标,QoE应该是不同部门“共同协同合作”的指标,能够量化就更好,但事实上量化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如何正确应用QoE、KPI等指标使其提升网优质量,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运营商还在摸索中。
Link:网优侧重点各地不同
据了解,对于以用户感知为中心的目标,湖南移动根据集团统一部署和实际工作经验,从覆盖类、接入类、保持类、业务质量类、资源类等多个角度制定了对网络质量进行评估的办法,并以TD用户反映问题为主线,从问题现象、原因至网络指标的映射,遴选出重要指标,形成了TD用户感知指标组。
山西移动网优工程师在与记者交流时提到,当地由于TD网络使用无线频段高,穿透损耗大,导致TD基站在部分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不好,尤其是TD网络覆盖边缘、生活小区等。而且TD二期工程以来,全网按照统一配置进行基站部署,对于业务量很少的区域,仍然按照3/3/3的站型设置,使得基站覆盖范围进一步收缩。
为此,山西移动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需求的TD基站发射功率精细优化的方法,依据业务量的实时统计配置基站载波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