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7/6 11:10
3G,烧钱还是赚钱?
0
0

3G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虽然手机之父马丁·库珀曾如此预言,但却并不能阻挡经济危机中,中国对于3G的热切期望,因为这是一场多米诺骨牌游戏。

在政府、运营商、制造商及炒3G概念的股民和投资者眼里,3G是一只能下金蛋的大母鸡,启动之后,必将带来滚滚财富,连4月末,访华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也瞄准了中国的3G市场。

2009年1月,3G牌照同时发放后,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在饱含争议中分别拥有了自家的3G网络:TD-SCDMA、WCDMACDMA2000

紧接着,招标、建网、放号商用,比技术、卖终端、拼服务、降资费、扩市场,围绕3G暗战,运营商们抛出了上千亿资金。

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预测:2009年3G产品将会爆发性增长:1500万部手机、700万部数据卡、300万台上网本、100万部无线座机。

虽然,对比今年国内手机1.65亿台的预期销量,1500万部3G手机在其中只占了不到10%。但对于趋于饱和的2G市场来说,3G无疑带来了希望。

但是,事情或许没有那么完美,如果骨牌没有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那么最终的连锁反应就不会出现,游戏可能会戛然而止。

与三大运营商耗费巨资跑马圈地不同的是,眼下,大部分消费者还在静观其变。“咬住2G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而运营商悉数抛出的千亿资金收益也微乎其微。

“3G的繁华只是表象,很多都是免费试用,真正的消费者很少。”一运营商内部人士对《英才》记者透露,“匆忙投入巨资的3G可能在几年后成为鸡肋而遭淘汰。”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认为,3G手机用户有两个来源,一是本来就有换机需求的,二是对3G服务本身有需求的,但在目前阶段,第一类用户占到绝大多数。

虽然现在不太丰富的3G应用并不能立刻引爆用户的兴趣,但在许多手机终端厂商的眼中,3G时代的到来相当于一次重新洗牌,不在这个产业趋势中先走一步,就将失去未来的市场。

投资与产出的不对等,宣传的火爆与市场的冷淡并存,在这个涉及众多国内外企业的3G产业链上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无数只眼睛都在等待消费者这块最后的骨牌倒下,可它需要多久才会倒下?

运营商 赚钱难

3G商用的5年间,全球共建了100多个3G网络,但没有一个能盈利。

4000亿元!这是未来3年,中移动、中联通和中电信三大运营商计划直接投资于3G上的花费,仅2009年就高达1700亿元。

经过一年一度的5月17日(世界电信日),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三大运营商的3G宣传声浪达到了又一新顶峰。三大运营商都宣称功能“先进”:手机游戏、视频对话、可看电视和进行视屏点播、飞速无线上网成为各家的广告砝码。

随着宣传的铺天盖地和三大运营商全部商用3G,运营商的资金已逐渐抛出。中移动财务总监薛涛海预计,仅今年中移动对手机的补贴就将达120亿元,较去年增加62%。

但消费者的回应却不尽如人意。

据《北京晨报》和艾瑞于今年2月联合展开的调研数据显示,拥有3G手机的用户比例仅为8.5%,而这其中免费试用的占了很大一部分。此外,TD用户的投诉率也高达52%,不满意度超过80%。至于“3G网络不完善,信号太差”、“电池供应不上”、“终端价格过高”等类似言论更是不绝于耳。

5月17日,移动推出28元、58元和88元3款TD基础套餐,联通则推出了7档3G手机资费套餐,目前电信的3G手机资费标准尚未推出,未来其也将以套餐的形式收取。对此,消费者认为总体消费价格仍然偏高。

此外,无线宽带上网带来的昂贵流量费也让消费者吃不消。目前,移动则提供每月50元包500M、100元包2G、200元包5G、300元包10G四种套餐;联通WCDMA上网资费为3G流量包月150元;电信CDMA网卡的套餐包括:每月160元包300小时本地和5小时国内漫游上网、200元包200小时上网 (不分本地和漫游)、300元包360小时上网时长(不分本地和漫游)。

毫无疑问,对于国内众多用户而言,费用成为制约3G迈步向前的另一道屏障。

“现有的3G系统不过是2G的一个改进版本,从根本上来讲仍是一个语音系统,只有加入新的技术以后才有可能变得实用,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眼下的3G只是一个被吹嘘和夸大的肥皂泡。” 手机之父马丁·库珀曾如此说道。

通信专家侯自强也直言:“3G时代,对用户的体验改变不大,关键是移动互联网。2G时代也可支持移动上网,但仅能维持少数的人,随着无线上网的人数增多,就需要3G了。”

按照政府的决策思路,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经济实体自然受到强烈冲击。此刻同时发放3G牌照,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说,这将形成一条包括3G网络建设、终端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在内的通信产业链,3年内拉动1.8万亿-2万亿元的需求。

确实,如政府所愿,牌照发放后,运营商在3G上开始“大兴土木”,促进了就业,拉大了内需。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经济危机下,失业率不断增高,但与3G有关的人才需求却节节攀升。

但现实中,对于运营商这个3G主要推动者而言,其大规模投资后,经济效益如何产生,成本何时可收回,却是一个未知数。

3G业务基本盈利模式与2G时代相比,没有太大差异,仍然是依靠传统的语音通话。就连世界上最早开通3G业务的日本通信业龙头NTT,其绝大部分收入也是来自2G 。“日本本质上是用3G挣2G时代的钱。”阚凯力对记者强调。

3G美国协会2008年底的报告显示,全球3G用户数接近4.15亿,但是用户的增长并未带来更多的利润回报。另有数据显示,在2003-2007年,3G商用的5年间,全球共建了100多个3G网络,但没有一个能盈利。就连很少失手的香港奇才李嘉诚,在3G业务也束手无策。

显然,3G投资回报非一朝一夕,有人预言中国3G在5-10年后方可最终迎来收获的金秋,最初几年,它必然成为烧钱的机器。阚凯力说:“缺乏应用和市场是3G目前在全球的通病,涉及3G的运营商大部分都在亏损,而中国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又与西方有较大差距,所以3G运营商前期的巨额投入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来消化。”

中移动CEO王建宙表示,当前的3G仍处于网络建设及成本摊销的过程中,要谈收支平衡还为时过早。

“具体什么时候能获得回报,现在都说不准。运营商看的是整体利益,算的是大账,短期内,运营商也许亏本,但中小企业会赚钱。”中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规划建设处副经理宁宇对《英才》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只是搭建一个平台,产业链条如何去适应就看各家企业了。”

那么中国运营商未来又将采取何种盈利方式,摆脱收益的最终瓶颈?

宁宇给出的答案是:“现在可能会开创一个无线互联网起点,到底是前向收钱还是后向收钱,还说不好。产业演变很快,具体的盈利方式将产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可最终不会脱离运营商的平台。”在他的潜台词中,运营商才是最终的赢家。

业内知名博主洪波则撰文表示,“中国移动这样的土财主,差不多是被硬绑到3G战车上的。”对于中联通而言,2G时代,他处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中电信更是几乎没有移动业务,3G可能意味着给他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翻盘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