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
`
2015/3/31 15:09
华为“马拉松式”投入奠定行业领导者地位:2005-2014累计超1900亿元
0
0

C114讯 3月31日专稿(蒋均牧)华为今日发布了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独立审计的2014年年报。年报显示,2014年华为研发投入408亿元人民币(C114注:按2014年12月31日汇率折算约合66亿美元),较2013年大幅增长29.4%,占2014年销售收入的14.2%。

坚持创新与大力投入研发驱动了华为这些年的业务增长,为其商业成功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过去十年中(2005-2014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900亿元人民币(307亿美元)。

“马拉松式”投入奠定行业领导者地位

对于创新与研发的高度重视和“马拉松式”的长期大力投入是华为的一大特征,也是它从跟随者、竞争者蜕变为领导者的主因。年报显示,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2014年,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7.6万名,占公司总人数45%;研发费用支出为408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4.2%。

这家公司聚焦于未来ICT的发展方向、趋势与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在德国、瑞典、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土耳其、中国等地设立了16个研究所,并与领先运营商成立了28个联合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创新合作。同时,通过分享ICT技术发展的洞察,与业界顶尖机构共同挑战重大技术,推动技术进步以更好地建立全联接世界。

2014年,华为在线发布了创新研究计划(HIRP),广泛吸收全球优质资源与创新思想;与业界知名学府深度合作,从干线400G路由器、400G/1T光传输系统到接入G.fast/NG-PON系统,实现1G入户宽带接入能力以及骨干网单节点16T、单方向32T的传输能力;与SDN技术创新的高校、互联网公司、软硬件厂商、运营商及开源组织联合合作,共建SDN生态圈,推动产业发展;与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在分布式高性能存储、并行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领先客户联合创新,在网络优化、存量经营和精准营销等领域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到今天,华为的创新与研发投入已经转化为其在ICT标准上乃至整个产业界的话语权。截至2014年年底,华为加入了177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担任183个重要职位,在IEEE-SA、ETSI、WFA、TMF、OneM2M、OMA、OASIS和CCSA等组织担任董事会成员,积极参与3GPP、IETF活动,获得多个重要职位并主导关键立项。2014年提交标准提案超过4800篇。

作为标准重要贡献者,它还积极融入、支持主流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推行,携手构建共赢的产业链与生态圈。比如积极推动5G、IoT、NFV等重大产业发展机会点,引领产业方向;努力创建ETSI ISGmWT(毫米波传送)、SDN、eLTE、APT700、3.5G、灾备技术和数据中心等一系列产业联盟;在欧洲入选5GPPP的5G基础设施协会董事会,参与Horizon2020欧盟研究和创新框架计划;推动下一代WiFi 802.11ax TG立项,创建新的NG60 SG;华为FlexOTN架构已成为下一代OTN演进的核心方案,引领400G OTN标准;推动G.fast标准发布,铜线进入Gbit时代,与FTTH并驾齐驱;华为发起并主导SNIA的海量存储K-V接口标准化和存储管理面标准SMI-S的重新定义,引领存储产业IP化和简化存储管理的技术潮流。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8719件,累计申请外国专利23917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华为2014年在《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共提交3442件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一。

聚焦管道:将领先技术转化为竞争优势

年报称,华为聚焦ICT管道战略,在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和创新上加大投入,在关键技术、基础工程能力、架构、标准和产品开发等方向持续投入,致力于提供更宽、更智能、更高性能、更可靠的零等待管道,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并致力于将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在无线领域,华为持续引领4G创新,推出IPRAN场景下多基站间的CA载波聚合技术,降低部署难度,并通过干扰协同技术,大幅度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面对未来的演进,华为率先提出4.5G概念与定义,引领LTE进入物联网的世界。

在未来技术研究上,华为已经是5G创新领域领跑者,提出的5G空口关键技术SCMA极大改善了无线系统接入数量,该技术已被欧盟FP7 METIS项目接纳,得到业界同行的高度关注。华为向业界发布115Gbps无线传输速率的高频原型系统,验证了高频通信的极限能力;与欧洲主流车产厂商联合研究5G车联网相关技术,共同定义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对5G通信网的需求,完成超低功耗5G物联网终端验证;率先在业界启动下一代高速WiFi的研究,首次提出10GiFi的概念,并发布业界首款基于下一代架构的10GiFi样机平台。

在固定网络领域,华为在核心路由器、高速传送以及超宽带接入持续引领创新。在EANTC完成业界首个核心路由器1T线卡测试,突破了400G集群技术,并实现400G集群规模商用;发布业界首个1T商用波分板卡,并与运营商联合完成3Tbps超高速传送速率的波分板卡现网测试,相当于每秒传输100部未压缩的高清电影。

华为最早启动G.fast的研究,推出业界首款G.fast样机,发布的SuperVector技术实现铜线原址提速三倍。它在世界宽带论坛上发布了业界首个分布式架构智能OLT(光线路终端)平台SmartAX MA5800,可实现100G-PON无阻塞接入能力,单框支持3.2万个家庭100Mbps无阻塞畅享4K视频;推出业界首个以高阶调制微波技术为基础的微波承载CPRI网络,可支持4Gbps回传带宽。

在企业网络领域,华为基于SDN技术理论,创新性提出敏捷网络架构,可实现网络自由编程、网络质量动态感知、网络平滑过渡到SDN。面向企业分支网络,华为融合不同CPU架构,充分利用SDN、NFV技术,实现IT与CT能力在网关上的深度融合,通过开放的虚拟化平台实现了ICT应用的本地化集成。华为发布开放的敏捷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实现与主流云平台无缝对接,以及多种虚拟网络与物理网络的兼容。

在核心网领域,华为在ETSI率先完成基于NFV架构的IMS PoC验证,建成联合创新中心NFV/SDN开放实验室。华为发布的实时视频体验提升技术可自动适应全球网络的复杂损伤环境,达到业界领先,其关键技术已通过芯片化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华为推出业界首个应用于现网的xVCC(含eSRVCC)切换增强技术,可实现通话在不同标准接入制式间的无缝切换。

迈向领先IT公司:各领域全方位创新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华为只有成为一家领先的IT公司,才能真正成为ICT的领导者。面向未来,华为致力于成为客户和产业界认可的IT玩家与领先的IT公司,提供创新、领先、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根据年报,华为在IT领域也取得众多创新成果,提出了面向未来的业务驱动分布式云数据中心(SD-DC2)架构。云计算领域,华为发布基于OpenStack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 5.0。业界首创分布式跨多数据中心的OpenStack级联架构,可支持100个数据中心、100万虚拟主机多数据中心资源整合和分布式调度管理,获得欧洲主流运营商的广泛支持。它推出业界首创企业级分布式软件定义存储FusionStorage:单资源池最大为256台服务器,吞吐量600Gb;2TB硬盘数据故障恢复速度5分钟,为传统SAN存储100倍;在支持集群SAPHANA内存数据库的同时,时延达到169μs,为业界最快。

大数据领域,基于Hadoop、Spark、Storm等开放技术,这家公司推出业界领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FusionInsight。面向金融行业,基于领先的NoSQL集群、池化应用服务器、流处理等技术,华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历史数据在线检索范围从1年延伸至15年,实现信用卡征信业务处理速度从2周左右缩短至秒级。

存储领域,华为发布业界首个融合存储操作系统OceanStor OS,可同时实现五大融合:1)SAN与NAS融合,运维效率提升50%;2)多厂商异构设备融合,可以平滑接管现网设备,最大限度保护客户投资;3)性能与容量的融合,按需匹配SSD和HDD等不同存储介质;4)高中低端全系列存储融合,使数据价值最大化;5)主存与备份融合,实现秒级备份,使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更敏捷、更高效。其高端存储产品实现了高可用度的“A-A”模式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RTO=0,RPO=0”的条件下,跨数据中心的双活容灾距离达到300KM,为业界最远。

未来数据中心领域,华为在ISCA2014业界峰会上发布DC3.0白皮书,定义了下一代数据中心DC3.0解耦架构:资源池化、软件化、全光化的架构理念可使数据处理能力提升1000倍,资源利用率达到90%。它还完成了业界第一台能够运行的光互连计算机系统样机;发布业界首个基于YARN的CPU+GPU融合集群资源调度框架,实现HiGraph并行计算性能业界领先;完成Memory Pool基础架构与业界首个NVM单式存储架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