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为《邮电设计技术》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摘 要:极端场景对网络安全应急通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保障极端场景下的网络安全应急通信能力是重要议题。梳理了网络极端场景类型需求及痛点以及近年网络战争带来的新型网络极端场景趋势;提出一种“平战结合”的通信网络保障技术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协调平时与战时的活动和要素,以平时准备提升危机应急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也通过应对危机来促进平时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平战结合;极限场景;应急业务;通信保障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5.08.011
概述
现代社会已经高度信息化,网络通信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在自然灾害、战争冲突、技术故障等极端场景下,传统的网络通信系统常常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如何保障网络通信在极端场景下的正常运行,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局势对极端场景网络安全应急通信能力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像汶川地震救援、北京奥运会保障、神舟十三号返回通信支持、国防交通保障及国际冲突应对等场景,通信网络和应用技术发展要更贴合其通信保障需求,同时强化极端场景通信保障能力。
我国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基础安全和网络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此外,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陆续下发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智慧应急“十四五”规划》《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2年任务书》等一系列应急管理规划文件,强调了要加强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5G网络的基础能力得到快速提升。5G网络能够根据应急客户需求提供大上行、高可靠、低时延、高精度同步和定位、广域漫游、二次认证、网络切片和能力开放等30余项差异化的关键能力,赋能于应急通信领域,这使得应急通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在配置及应用上更加灵活,能够减少对周边环境因素的依赖。整体上可提高抢险救灾效率,争取宝贵时间,提升通信应急服务保障的质量和用户体验。随着卫星通信高通量、低时延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在速率和时延方面已可以满足大多数5G业务场景的需求。卫星通信网络与5G地面通信网络在技术上也已具备融合的基本条件,并逐步朝着不同轨道多卫星系统融合、通信遥感导航卫星融合、地面与卫星系统协同融合等方向发展。通过构建架构、功能、接口、流程一体化的5G天地一体化网络,能够实现覆盖融合、系统融合、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在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全球全域无缝连接、业务连续性和通信服务保障,支持丰富多样的通信业务和应用,为灾害现场应急通信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