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7/21 13:16
中国移动程伟强详解SRv6核心标准RFC9800: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0
0

C114讯 7月21日消息(九九)日前,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发布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SRv6)的核心标准RFC9800。该标准由中国移动专家牵头制定,定义了SRv6的核心机制——压缩帧头结构和基础转发机制,成为全球SRv6规模部署的纲领性标准,是我国互联网基础协议领域的重大突破。

在此背景下,C114邀请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IETF SRv6 OPS工作组主席程伟强详细解读SRv6和RFC9800,回顾RFC9800标准制定历程,聚焦SRv6部署与应用进展,见证“中国智慧”历经风雨终将闪耀的熠熠光彩。

SRv6为全球互联网技术演进提供中国方案

程伟强介绍,SRv6(Segment Routing IPv6)是一种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网络架构,结合源路由的理念,允许在头节点插入转发指令,从而导引指导数据报文按照确定路径的转发,能够简化网络同时提升业务质量。

SRv6是继IPv4MPLS、IPv6发布20多年后,IETF制定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然而,该技术面临着承载效率低、芯片实现难、设备成本高的难题。这些问题涉及互联网最核心的技术——基础转发机制与帧头结构设计,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为此,中国移动原创G-SRv6压缩帧头技术,采用压缩冗余前缀、二维指针索引等技术,有效解决原生SRv6转发效率低、硬件要求高的难题,将报文承载效率提升25%以上,为网络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演进注入新动能。

程伟强进一步介绍,在IETF标准制定中,G-SRv6方案历经3大技术流派6种不同方案的激烈竞争,最终其压缩帧头结构和转发机制被RFC9800采纳,为全球互联网技术演进提供了“中国方案”。

历时5年多,RFC9800推进过程漫长而艰辛

“标准制定,特别是IETF标准制定有两个原则:rough consensus(大致认同)和running code。后者强调协议的实现,首先进行部署实证,然后才能真正说服IETF发布标准。”程伟强说:“所以一个IETF标准从提出到被接受,往往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RFC9800从提出到被接受历时5年多,中国移动专家发挥了核心作用:2020年在IETF发起成立SRv6帧头压缩设计组并担任主席,推动产业界在技术路线分歧中达成共识;后续担任RFC9800编辑人,积极协同解决大量技术细节,最终完成标准发布。该成果带动中国移动在IETF的标准贡献度跃居全球运营商首位。

程伟强回忆,RFC9800标准化最关键的阶段(2020-2022年),正是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来自北美、欧洲,甚至非洲等全球各个地方的、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通过线上会议进行交流。为了符合大部分人的作息规律,开会时间通常选在北京时间凌晨,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他有时经常在车里开会。

有大概两年的时间,程伟强主持的IETF SRv6压缩头设计组每周都会固定开一次讨论会,时间是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有一次开会很不巧正在下大雨,我讲的时候雨特别大,全球与会者都听见了当时的雨声。后来终于能够在线下面对面交流,就有合作者感慨地对我说‘It's rainying’,大家会心一笑。因为‘It's rainying’不只是说正在下雨的那个夜晚,更是在说标准推进过程中的漫长而艰辛。”

广泛部署,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SRv6骨干网

RFC9800的最终发布,标志着SRv6已基本完成标准化,在达成产业共识的基础上,也为加速商业部署铺平了道路。

程伟强强调,RFC9800得到了全球互联网产业广泛支持:思科华为Juniper中兴诺基亚新华三、Broadcom、Marvell、盛科、锐捷等12家全球主流芯片和设备提供商,以及Linux kernel、SONiC、ONOS等主流开源项目,均已在其产品中支持该标准。

据了解,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SRv6骨干网,承载客户超13亿,关键业务时延降低27%,孵化了算联网、视联网、SRv6 VPN智能专线等系列新型产品。同时,全球运营商网络中也已部署了超过上万台遵循该标准的路由器,标志着RFC 9800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落地应用。

IETF是制定和维护互联网核心技术标准的国际组织,国内一代又一代的IETF专家一直在努力贡献,提供了非常多的IPv6过渡方案,“我非常荣幸能够在SRv6标准中有所贡献。”程伟强说。

当前,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卫星通信元宇宙等新型业务标准都在快速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作为IETF标准参与者,程伟强表示希望能够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希望全球各国各大运营商、各个互联网提供商,通过IETF达成更有成效的合作,推动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中国移动则将以RFC 9800发布为契机,与全球业界伙伴携手合作,共同加速SRv6技术在全球网络中的规模应用与创新实践,推动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