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
`
2019/7/30 15:23
【GMIC科学大讲堂】“5G极化码之父”精彩开讲!
0
0

GMIC 广州 2019暨科学复兴节最后一日,科学大讲堂压轴开讲!GMIC携手5G极化码发现者,香农奖得主埃尔达尔·阿里坎,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双南,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夏志宏一同,为广州市民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思想盛宴。

他们从现代通信5G技术,谈到天文物理地球流浪,聊到牛顿与苹果,蝴蝶效应与混沌系统……科学的魅力在哪里,我们将陆续通过演讲实录为大家呈现!以下节选了阿里坎教授的演讲内容。

埃尔达尔·阿里坎

5G极化码发现者,香农奖得主

《5G与极化码》

5G

阿里坎教授从《IDC数据时代2025报告》里面借用了一个说明:到了2025年,数据社会会以三层级的结构加以组合。核心是储存大量数据的地方,储存在服务器上,包括云、互联网,是整个网络的核心部分。实际上我们作为使用者,没有办法触及到核心部分,传感器都处在外围,我们处在端点,处在周边边缘的位置。

我们身边也环绕着其他数据的使用者,核心和端点之间有边缘,就可以实现使用互联网的功能。比如说手机,它是互联网和用户之间的接口,我们的手机就是一个边缘,数据本身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增加。但是数据本身的增长也会有瓶颈,因为用于边缘的带宽本身是有瓶颈的。目前在通讯领域,边缘本身已经面临着带宽的最高界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5G技术。

5G是什么?我们有很多视角去看,也会拿到不同的答案。但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更容易帮我们理解5G的概念,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一、增强带宽;二、提供大规模的机器式通信,以及超可靠的低延时通信;前面两点着眼于数据的应用,机器的应用。三、则是机器对于数据的加工应用。

5G其实是一种联通性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5G,不可能出现万物智能的场景。阿里坎教授认为5G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智能化的目标,当然它现在还不是很完备,还没有办法完全满足连通性方面的要求,实现终极的连通目标要花上几十年实现。

极化码

按照香农理论,如果希望信号有效可靠地进行传输,传输的速率必须小于所计算出来的信道容量,现在我们所做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提高传输数据的稳定性、可靠率。现在接近于香农信道容量极限的方法有三个:Turbo码、LDPC码、以及阿里坎教授发明的极化码。

LDPC在上世纪90年代被研发出来,以高通为代表的5G都用的LDPC码,但LDPC码和Turbo码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被证明是接近于香农的信道容量极限。阿里坎教授的极化码在2007年首次提出,是一种新的信道编码,后通过实验被证明了是接近于香农信道容量的编码方式,并于2016-17年被正式接受为5G标准认可的编码。现在华为就是用极化码做5G。

极化码可以保护数据信道传输的稳定性。数据的传输有两个信道,一个是信息传输正常的信道;另一个是控制这些数据(的信道),可能会告诉彼此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速率进行传输。极化码控制的是控制数据。在整个数据的传输当中,控制数据率并不大,极化码找到了一个正确、恰当的方法,在5G的标准下很好的确保了控制数据的稳定性和正确率。

阿里坎教授认为,5G能够提供香农泛式的解决方案。回应到前面说的第三点,数据加工。把意义和信息传输的问题分开,数据加工可以让我们有所收获,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进行加工,会带来收益,尽管整个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我们要考虑两件事情:所收集数据的本身,以及网络容量的限制,这两者非常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