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
`
2014/5/15 11:51
电信日临近 虚拟运营商短兵相接
0
0

“5·17电信日”将至,虚拟运管商之间早已硝烟四起。继话机世界5月4日在杭州正式发号之后,阿里通信、迪信通等虚拟运营商近期也密集开始接受客户预约。

八仙过海

话机世界正式对外发售170号段,开启了虚拟运营商进入移动转售业务正式商用时代。阿里通信紧随其后,发布“亲心”品牌并开始接受预约,京沪地区号码段当天就宣告售罄。迪信通旗下品牌“迪加”近期接受网上预约。此外,其他拿到牌照的虚拟运营商厉兵秣马,纷纷对外发布品牌和资费套餐。

虚拟运营商相当于通信业务代理商,通过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基于自身品牌的通信服务。自去年底开始,工信部先后向两批共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这些虚拟运营商主要集中在三类企业:一是传统运营商的渠道代理商,如天音控股、爱施德等;二是大型传统零售商,如苏宁云商、国美电器;三是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滚动资讯)、京东(滚动资讯)商城等。

基于此,大多数虚拟运营商并不刻意强调低价,而是结合自身优势,主打差异化竞争。例如,阿里通信近期表态将主要采用以流量计费为核心的运营方式,同时结合淘宝、天猫增值平台进行创新,包括阿里巴巴的用户积累,加上大数据、云计算和云OS移动操作系统优势等。京东商城也有类似的计划。

一些企业更加注重特定客户群,比如分享通信将目标客户定位为高端商务人群,成立了针对高端用户群体的高尔夫球会的“10039球学会”,“188无限畅打”套餐每月不限语音通话时长,包含180条短信和3GB上网流量,用户预存2万元话费即可办理,初期试商用的3000多名企业家来自高端商务圈“正和岛”。

乐语通信则针对老年人推出了虚拟运营品牌“妙more”,其SIM卡可以将用户血压、血糖、心电图等监测数据汇总至云平台进行记录分析。

易观智库分析师杨帆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虚拟运营商都将是电信运营市场的补充者。对于基础运营商来说,应该发挥虚拟运营商与自身的资源互补优势,同时也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业务。

价格之战

目前,虚拟运营商使用的是三大运营商的基础网络,操作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保障和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根据协议,虚拟运营商不能打价格战,可以结合自己业务,在细分领域推出更优惠的服务。尽管如此,不少虚拟营运商推广初期仍在套餐组合方面做文章,使资费看起来更“实惠”。

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日前推出的“999免卡”,首批预售价为399元(5月1日后涨至499元),就包括了半年内全国语音通话全免费,半年内赠送3G全国流量,而且0月租、无套餐、流量两年不清零。这些资费政策,显然要比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多档固定资费套餐“划算”。

爱施德发布的“C2B自由定制套餐”,客户可以完全由自己定制语音时长、无线网络流量和短信数量,实施套餐年费制,语音、流量、短信跨月不作废不清零,而且剩余的语音、流量、短信可以与家人分享,也可以赠予朋友。

此外,苏宁互联此前公布的18种“假想套餐”平均资费价位差不多降到了基础运营商的三分之二,最低套餐甚至只需8元。阿里通信也表示将采用“私人定制”模式,根据每个月用户实际使用量提供最优惠的资费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认为,虚拟运营商的介入使得电信市场服务能力加强,资费降低,这是规律,而“价格战”只能是一个权衡、较量,恶性价格竞争会导致虚拟运营商提前结束,良性竞争才是市场繁荣的必要条件。

力量悬殊

面对虚拟运营商的价格“攻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传统运营商纷纷推出资费新政,例如中国移动4G的流量好友分享、超出流量自动升档,中国联通的3G/4G网上自由组合套餐、1GB流量半年包1折限时抢购等策略。

巧合的是,发改委和工信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放开电信业定价权。有业内人士认为,放开定价权以及基础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的混战中,市场上会出现多如牛毛的电信资费促销打折政策。

实际上,若虚拟运营商和传统运营商真正起打价格战,虚拟运营商难有胜算。某位不愿具名的虚拟运营商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一方面,我们网络是租用三大运营商的,他们可以终止租用合同;另一方面,三大运营商给我们资费是标准资费的6~7折,但一些运营商的地方分公司会以诸如‘充100送100’的活动送话费,相当于给客户的资费只有5折,现在工信部完全放开定价权,传统运营商的定价空间就更大了。”

不过,虚拟运营商依附传统运营商生存,并不代表就没有发展空间。在电信业发达的欧洲和北美,虚拟运营商拥有约10%的市场份额。

兴业证券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多数较为成功的虚拟运营商均是在品牌、内容或渠道等方面有其已经形成的巨大优势,在充分利用自身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入电信服务领域。同时由于虚拟运营商面对的只是小众市场,因此成功的公司多是只针对某一细分市场,通过自身鲜明的特点获得用户支持。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