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广电网
2014/2/18 16:36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三网融合催化剂

中国电子报  张煜

在消费类电子领域,电视和手机被公认为是两项最伟大的发明。而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手机电视)作为两者的融合,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而且给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业和民族工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TiMi成为CMMB标准体系的信道标准(标准第一起草单位是广播科学研究院)。

1、从通信转战广播电视

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所所长的王联获悉了刘辉团队在OFDM技术领域的开创性成就,力邀刘辉团队转战广电,加入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研发工作组。

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于2003年1月在北京中关村创立。泰美世纪的技术创始团队早年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团队领袖刘辉博士1994年在美国德州大学研发SCDMA,是3G标准TD-SCDMA的主要研发成员。2000年,在华盛顿大学任职电子工程系副主任的刘辉教授在美国西雅图创建了一家从事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公司Broadstorm Telecom Inc,从事基于OFDMA技术的4G系统研发,在当时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域,刘辉团队属于先驱。

2001年Broadstorm进入中国,在北京创建了保斯通通信公司。刘辉团队进入中国的主要使命是应中国网通之邀为网通建设下一代宽带无线试验网。网通期望Broadstorm研发的4G OFDMA技术能够为网通开创新一代宽带无线的未来。但2002年年初,中国电信进行重组,南北拆分,中国网通、中国吉通和被拆分的“北电信”成立“大网通”公司,新公司的人事变更和战略调整,导致Broadstorm为原中国网通开创宽带无线新纪元的梦想变得难以实现。

在这种情形下,Broadstorm总经理李群一心欲为这个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团队另找出路,因为她深信,这些人在祖国一定能有所作为。

时任大唐电信国际部总经理的申红兵,也是刘辉团队的市场顾问,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介绍李群认识了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所所长的王联。

王联获悉刘辉团队在OFDM技术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而国际上新一代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也多采用OFDM技术。王联力邀刘辉团队转战广电,与广科院合作,加入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研发工作组。于是在2003年1月,李群、申红兵与刘辉等人在北京创建了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从此,刘辉团队登上了正待起航的中国数字电视自主创新、自主制定标准的大船。

2、从大屏转战小屏

相比大屏幕电视,手持电视因为屏幕小,发射码率低很多。另外,移动手持终端大多靠电池供电,必须考虑省电的问题,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接收端芯片要做到极低能耗。

“即便采用相似的技术路线,不同系统因方案设计的系统性考虑及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最终性能会呈现出不同特性、不同结果。如同川贝枇杷膏,不同厂家即便都用相同药名,但各家的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别,药的效用也会不同。如果要筛选出某一厂家的技术来做标准,就会出现博弈。”申红兵对10年来的标准路深有感触。

泰美世纪创立的初衷其实是开发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方案。

早在1995年,我国就已经决定制定自己的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标准。2001年前后,清华的多载波方案和上海交大的单载波方案一直进行着激烈博弈。广科院与泰美世纪合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也开发出一套系统和原型机,参与了地面电视传输标准的竞争。

2003年到2006年,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之争空前激烈、跌宕起伏。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特别工作组最后确定了“三合一”方案:调制技术提供两个选项,分别是清华的多载波和交大的单载波,纠错编码采用由泰美世纪率先提出的LDPC方案。

这时,北京奥运会对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产业的需求日益强烈,用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服务于奥运会,战略意义巨大。泰美世纪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其研发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基础上,开始转向研发手机电视标准。

CMMB是手持电视传输标准,可视为数字电视无线传输技术的一个高端分支。无线传输的数字化使得信号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从而使得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可能。

近年来手机、车载GPS导航终端等大量小屏幕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使得移动电视技术从针对大屏幕的电视衍生发展到针对小屏幕的手持电视(Handheld TV)。

CMMB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应用终端涵盖所有屏幕在7英寸以下的手持移动终端。它的最大优势是支持移动接收,既可以通过地面无线实现信号覆盖,也可以通过卫星无线实现信号覆盖,无论走到哪里,均可收看到新闻、资讯、娱乐等节目内容,满足了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无处不在”的需求。

申红兵告诉记者,手持电视相比大屏幕电视,标准体系不同,因为屏幕小,发射码率可以低很多。另外,移动手持终端大多靠电池供电,必须考虑省电的问题,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接收端芯片要做到极低能耗。

3、不负众望自主创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TiMi申请了38项发明专利,在系统性能、建网成本、终端省电等方面均优于日韩系统。

本世纪初,针对手持终端的移动广播系统发展迅速。美国于2002年开始卫星数字声音广播,美国高通开发了名为MediaFlo的技术标准在全美建立地面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网。日本、韩国于2004年3月开始S波段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欧洲开始了地面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以T-DMB或DVB-H为应用标准。同时,欧盟还投入巨资支持阿尔卡特公司利用卫星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正是看到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巨大发展前景,国外的技术标准在全球跑马圈地。

“如果我们不尽快主导、占领市场而任其发展,全国不仅不能形成一张统一的网,而且专利问题还会给我国电子制造业带来沉重负担。”时任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的王效杰说。因此,2004年12月,中央主管领导指示国家广电总局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

2005年,中国广电代表团多次访问日本和韩国,探讨中国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项目引进日韩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日韩方案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本东芝手上,2005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与东芝会谈,探讨中国手机电视系统采用东芝的卫星移动广播方案的可行性,要求东芝把核心技术转让给中方无偿使用。使用日方技术,东芝在产业化方面有优势,可以在今后的设备采购中获得回报,但东芝拒绝了,提出要收取1亿美元技术使用费。

日韩方面认为中方没有能力开发出商用的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更不用说在3年内开发出一套这样的系统并建立一个完整产业链去服务北京奥运会。

当时,除了日韩方案,没有其他方案可供中方选择。在东芝眼里,既然它是唯一的,收取1亿美元技术转让费很合理。

“日方显然打错了算盘,中方决非完全没有信心自己解决问题。国家广电总局高层应对东芝的态度很淡定,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过多请求。”申红兵回忆道。

当时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泰美世纪的创业者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提出用其擅长的OFDM调制技术取代东芝方案的CDM调制,纠错编码亦改为LDPC。

泰美世纪在此前开发地面电视方案的基础上,很快开发出一套适合卫星与地面网络相结合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原型机。随后,欧洲阿尔卡特公司闻风来到中国,提出他们的技术优于泰美世纪。通过同台竞争,阿尔卡特最终承认泰美世纪的方案可行且更加先进。此后阿尔卡特参照泰美世纪的技术思路研发了一个基于OFDM调制技术的新版DVB-SH方案,在2008年冬天阿拉伯卫星公司S2M项目技术招标中,与泰美世纪再次展开竞争,泰美世纪方案再次胜出。

2005年11月,通过对泰美世纪开发的系统所进行的多次测试和论证,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同意考虑以泰美世纪开发的信道技术作为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首选方案,泰美世纪把传输方案命名为TiMi-H。

2006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鉴于中国的手持电视将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相结合的天地一体网络,提议TiMi-H更名S-TiMi,突出卫星(Satellite)的存在。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STiMi成为CMMB标准体系的信道标准。

王效杰司长告诉记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TiMi申请了38项发明专利,在系统性能、建网成本、终端省电等方面均优于日韩系统。

标准出台之后,产业化行动紧接着展开。2006年10月27日,CMMB产业联盟第九专题组——终端组工作会议举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想集团、长虹华旗资讯普天等几十家成员企业参加。

“按照计划,2007年年初终端组推出工程样机,年中建立全系统实验网,下半年开始全系统实验,为终端机提供调试、联试的机会,进行商业化实验,年底终端商用机要达到一定批量,目标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时,能在一些地区提供手机电视商用服务。”时任广科院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杨庆华在此次会议上向工作组成员单位通报。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