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消息,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不少享受。当国内3G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对下一代技术的探望已成为业界乐此不疲的事情,尤其是中国移动自主创新的TD-LTE正被纳入国际4G主流标准。
对此,被誉为“TD三剑客”的其中两位我国著名通信专家、《移动通信》顾问教授李进良、南开大学教授丁守谦,在做客腾讯科技独家策划的“4G论道”高端系列访谈时一致表示,3D视频将会是未来4G的主打应用,希望我国在未来的4G发展上,构建出“3D+4G”的生态圈。
李进良表示,TD的天然优势就是频谱利用率高,中移动的TD开创了一个频谱效率优效的结构,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4G能更高效率的使用频谱资源满足适应市场需求。
对于行业关于发展4G尚早的说法,他还表示发展4G,一个要看技术成熟度,另外一个要看市场需求了。
“TD-LTE目前还在建网试用过程,很多问题会逐渐暴露,有问题就要解决,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现在发展4G是为了解决更多的问题为将来的商用奠定基础。”
丁守谦非常赞同李进良的说法,并补充表示,“未来的4G不是想象的那样马上就会到来。但这个到来需要一定的时间。4G不断的试验是好事,但是目前还不适合大规模去进行,搞4G把3G丢了,好像本末倒置了。”
精彩观点:
我国著名通信专家、《移动通信》顾问教授李进良
李进良
TD-SCDMA,天然优势就是频谱利用率高。
未来信息网络的发展,必然是以无线为主的接入网加上光纤为主的核心网。
中国的TD是越来越好。我本人就在用TD手机,经常在使用,觉得还是很方便。TD的技术方面,经过两年的建设有很大的进步。
4G提出之后,现在从国际上来看,现在是三种,一种以欧洲WCDMA作为基础,这是长远的演进计划,是频分双工的FDD-LTE。另外就是以中国TD为基础,是时分双工的TD-LTE。还有一种是美国提出的WiMAX。国际电信联盟已经肯定了这三种,标准最后颁布可能要到2012年的上半年。
我和丁教授有一个提法,3D+4G,拿手机去看三维的电影,三维的视频,那时候3G的带宽就显然不够了,这需要有4G。而那时看3D的也已经比较普遍,有很多这方面的电影,视频,未来3D的视频需要有很多条件具备,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所以我们说4G,一个要看技术成熟度,另外一个就是市场有这个需求了,才可以发展起来。国内4G目前还在建网试用的过程,很多问题没有暴露。
4G网络的技术要有一个时间,业务需要一个时间,手机的芯片也有一个时间,所以我们认为现在应该下大力量把现在的3G搞好,培养3G业务,往后到了业务上面有这个需求的时候,我们再来进行大规模的4G建网,当然不是4G的试验不要做,4G的科研工作不要做,但是大规模建网不是现在的事情,起码到2015年以后。
我国著名通信专家、南开大学教授丁守谦
丁守谦
3G有3G的主打应用,4G有4G的主打应用,但是很遗憾3G的可视通话没做好,而3D方面的会成为4G的应用发展方向。
不断的4G试验,但是不能大规模,搞4G把3G丢了,好像本末倒置。
一定要把现有的3G扎扎实实做好,4G要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不一定要大规模的,因为试验没有必要搞大规模的,有一定的规模即可。
以下为腾讯科技“4G论道”高端系列访谈第二场文字实录:
腾讯科技:各位腾讯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大家继续关注腾讯科技高层视频访谈。我们知道在2009年中国正式发牌进入3G,在那一年被认为是3G元年,到了2010年又被认为是3G应用之年。那么在2011年随着3G的应用普及4G也即将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行业两位资深老专家,第一位首先跟腾讯网友介绍一下,是著名的TD专家,《移动通信》顾问教授,李进良老师。李老您好。
李进良:您好。
腾讯科技:第二位嘉宾我们来介绍一下,他是南开大学信息学院教授,也是TD非常资深的专家丁守谦,丁老师。
丁守谦:大家好。
腾讯科技:我们知道二位与李世鹤老师被业界传为“TD三剑客”,应该说从我们国家、中国移动主导TD标准以来,两位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声望非常高,我们知道从去年开始,随着3G的应用逐步普及以后,大家在讨论应用的基础上之后,对下一代的通信技术研究非常关注,尤其是中国移动主导的TD-LTE标准深受国际上的关注,想请问两位专家,目前我国发展4G优势何在?值得关注的方面有哪些?。
李进良: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人类通话的习惯这方面来说,比如说现在我们在访谈,是我在说话,观众在听我说话。如果我们是在一个互动的场合上面,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是老师讲话,讲课,学生来听,必要的时候学生会举手提一个问题,这时候才有一个双向的交流。
我曾经带研究生做过这个课题,就是说on-off的模型,在人类通话里面,大概60%的时间是不说话的,只有40%的时间是单向在用,也就是说在人们通话的过程里面只是我说话,你听,然后你说话的时候我就停下来听你的。像高速公路,北京到天津,既有北京到天津的路,又有天津回北京的路,但是路双向车流都差不多,但是人们通话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总是有一边是大量在用,另外一边是停下来的,反过来是别人在提问题的时候我就要停下来听他说话,这人们才能交流,这是一个。
此外,还有一个上网,就是网络,也是有类似情况,我们都知道我们从网上下载的最多,这是不对称的业务。过去移动通信的体制,比如说1G、2G都是双向和对等的,就是既有上行的频率,又有下行的频率。在3G里面,我们知道有3个主流标准,一个是欧洲的WCDMA,就是现在联通用的。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电信(微博)用的CDMA2000,这两种制式都是频分双工,比如说中国联通(微博)的是每一个一边都是5兆带宽,有一个上行的5兆带宽和下行的5兆带宽。CMDA2000有1.25兆上行的,有一个1.25兆下行的,这两个频率不能摆在一块儿,要相隔一段距离。就像上行的高速公路和下行的高速公路,中间隔一点距离。而中国现在提的TD里面是采用了时分双工的,带宽就是1.6兆,上行和下行都用这1.6兆,怎么分呢?就靠时间分割,就是我需要讲话的时候,把频率资源都给我,等需要对方讲话的时候,我就把频率自然给对方,也就是说时间上面谁需要的时候谁占用这个频率资源。所以我们粗略一看,TD的频谱资源利用率要比FDD高出1倍。同样作为上网,也是需要我下载的时候,我把下载的资源给了我这一方,我需要上传的时候再把频率资源给上传的需要。所以,TD-SCDMA,天然优势就是频谱利用率高。
但是很遗憾过去这样一个优势并没有得到业界的重视。我们知道人们在通话过程,往往是要动的,比如说我打一个电话到广州,我现在在北京,广州有一个朋友,这两个人之间可能两个都在动的,这时我拿着手机和我附近的基站通了之后,这个基站把信号通过一个核心网传到了广州,在广州靠近我朋友的家那个地方有一个基站,那个基站把信号发给我那个朋友。两头都是要用无线的。中间这一段是靠核心网,就是光纤,固定的线路来传输的。所以今后的发展,核心网或者骨干网是以光纤为主的,而接入网,把信号接入网里面去,主要是要考虑用无线的,可以移动的。但是接入网也可以用有线,比如说光纤入户,但是因为人就是在家里面也都要动,比如说一会儿在卧室,一会儿在客厅,固定的电话机就不像随身的手机那么方便。所以说我们未来必然是无线为主的接入网,和光纤为主的核心网,整个信息网络是这样的结构。
无线是有限的资源,必须要高效利用,所以中国TD开创了一个频谱效率优效的结构,所以TD的基因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由于基因好,就像一个小孩儿一样具有音乐或运动天赋,可以培养他做一个音乐家或者是运动员,但是必须后天给他培养,给他足够的营养。我们很遗憾TD问世之后,由于我们国家过去的基础比较差,还有人们不够重视,在技术成熟方面要比WCDMA和CDMA2000差一点。而通过2009年发牌照之后,我们逐步改进下来,比如说经过工程的建设,刚开始TD基站建设的时候是由27根电缆,因为是智能天线,需要大把的电缆拉上去,很困难。智能天线的有它的优势,也有劣势,但是只要发现了问题就可以解决问题。后来在第二期、第三期工程里面就采用光纤拉远技术,一根光纤上去,到顶上再分27根,所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根据这些进展,中国的TD是越来越好。我本人就在用TD手机,经常在使用,我觉得还是很方便。TD的技术方面,经过两年的建设有很大的进步。
而为什么提出要4G呢? 当前3G的频谱利率用和数据传输率,一般TD是2.8兆,WCDMA是7.4兆,由于我们需要可以高速的上网,能够很快的下载一些内容,目前还不够快,所以人们就希望速度提高。就在3G的平台上面发展一种HSDPA,就是下行速度要求快,要求好,我们下载的更多。又发展HSUPA,就是上行的速度也高。再后就是HSPA+,目前不管是WCDMA,TD,都在往HSPA+发展。
国际电信联盟提出来未的4G,希望能够达到速率比现在3G提高10倍,现在是10兆每秒,未来4G要到100兆每秒,固定的情况下达到一千兆每秒。
4G提出之后,从国际上来看,现在又是三种,一种以欧洲WCDMA作为基础,就是WCDMA长远的演进计划,是频分双工的FDD-LTE。另外就是以中国TD为基础,是时分双工的TD-LTE。还有一种是美国提出的。这三种目前都在发展,作为国际电信联盟已经肯定了这三种,标准最后颁布可能要到2012年的上半年,目前进展大概是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