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电动自行车在充电与管理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逐渐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挑战。2024年4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2025年9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处处都围绕着“安全”这一核心。
作为宝山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的重要合作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山区分公司(下称“宝山铁塔”)与宝山区应急管理局紧密协同,依托中国铁塔在大数据与物联网方面的技术能力,以淞南镇为试点,共同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从“人防”向“技防”智能化升级,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理新范式。
24小时智能预警,全链路闭环处置
作为上海近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淞南镇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高达2.3万余辆,平均每3人就拥有一辆。车辆多、充电设施杂、隐患难察觉,智能化安全治理需求极为突出。
2024年8月,宝山区应急管理局引入中国铁塔开发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纳管平台,针对车辆底数不清、充电设施维护滞后、违规改装频发等问题,对淞南镇2194台充电设备进行电流、电压、温度等数据的全天候监测,实现异常自动预警。
平台提示街边充电设备出现离线告警,
淞南镇安全办工作人员到现场确认情况
“以前排查隐患全靠人工,一天跑遍小区也未必能发现问题。现在平台一预警,我们就能精准定位,效率大幅提升。”淞南镇社区工作人员指着电脑上的纳管平台说道,即使不在办公室,手机APP也能实时推送。
纳管平台下发告警通知,
淞南镇华浜二村居委会工作人员收到告警提示
光有预警还不够,快速处置才是关键。双方同步建立“平台预警派单—居委物业处置—铁塔联合维保”全链条响应机制,明确居委、物业、铁塔公司与各设备运营单位之间的职责分工,形成预警实时推送、多方协同处置的高效运作模式,将隐患平均处置时间压缩至4小时,真正实现高效闭环管理。
物业保安团队启动充电桩区域故障紧急断电程序
铁塔人员细化日常维护巡检
群众参与、分类施策,完善治理模式
“技防”大幅提升了智能监管效率,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人防”,日常的安全常识宣传普及和群众教育引导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宣传、巡查和劝导队伍,充分运用铁塔平台预警信息,实现“线上监测+线下干预”协同联动,构建起“技防+人防”的双防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不同小区的管理差异,在试点推进过程中,双方选取老旧小区、商品房小区和混合型小区三类典型社区,实施差异化治理策略,应对多样化的管理需求。
这场安全治理,始终离不开群众的参与。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助力+群众参与”的共治模式,从设备建设到系统设计广泛吸收民意,有效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参与感,构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新格局。“以前担心充电安全,现在不仅安全了,还方便了。”当地居民表示。
铁塔智能充电APP界面简洁、操作流畅,
便捷性获得了市民的高度好评
持续优化,形成可复制的“宝山经验”
目前,纳管平台已完成淞南镇46个地上车库、79个车棚的充电设备集中管理,覆盖全镇20家运营单位、2194台充电设备、1.2万余个充电插口。通过整合充电点位、端口使用、车辆流量等多维数据,累计监测并处置安全隐患告警1500余起,跑通从发现、处置到反馈的全流程。
召开月度专题会议,形成资源统筹、问题闭环管理
“安全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是持续优化的过程。”宝山铁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与政府协同推进动态优化,持续完善治理策略,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中心,时刻守护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淞南镇的成功试点经验正不断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模式,未来将逐步在宝山区全域范围推广,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电动自行车安全出行的便利,为城市安全治理注入更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