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10/9 12:41
AI倒逼5G-A网络能力再升级: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夯实数智社会根基
0
0

C114讯 10月9日专稿(蒋均牧)如果说5G的商用开启了移动通信的新纪元,那么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更具挑战也更富想象力的临界点上——经过一年商用,5G-Advanced(5G-A)不再只是那个通信圈里的专有技术词汇,而是成为了推动全社会数智化走向纵深的关键引擎。

就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仍在围绕5G覆盖率、向独立组网(SA)制式升级徘徊时,中国已悄然完成从5G-A“技术先行者”到“产业引领者”的身份转换。正如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李捷在第二届5G-A万兆网产业论坛上所言,“现在海外运营商见面先问‘中国5G-A建得怎么样’,这和过去只关心、规划的态度截然不同”。这背后不仅是5G-A部署“中国速度”带来的震撼,更是中国在应用创新、场景孵化与商业模式探索中所形成的“灯塔效应”。

综合第三方研究机构观点,未来2~3年5G-A相关产业链价值将突破千亿美元,而5G-A与AI融合创新更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价值创造的动力源泉。在多模态交互、具身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新型工业化等前沿领域,5G-A凭借万兆下行、千兆上行、通感一体、内生智能等能力已然成为了无可替代的基座。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日召开的5G-A万兆网产业论坛无疑吸引了整个产业界的目光。尤其在圆桌讨论环节,几位来自“产研用”的重量级嘉宾的对话,为我们厘清了移动AI时代5G-A产业发展的前路:商用一年,5G-A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当5G-A×AI成为显学、移动AI时代全面来临,对网络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万兆网络能力如何升级,才能满足新的需求、为运营商找到新的收入锚点?

商用一年:中国5G-A发展成绩斐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以这两句诗句,高度概括了中国5G-A蓬勃发展之姿——过去一年,5G-A在中国实现了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试点到普及的飞跃。

他指出,5G-A作为5G的进阶形态,在国内已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终端芯片、基站设备、测试仪表等环节具备商用基础;已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330多个城市开通了商用网络;诸多应用场景落地开花,催生万亿级新市场。这是5G-A技术深入社会生活的生动体现,也是其商用“加速度”的有力见证。

“中国的5G-A商用为世界树立了灯塔,也为全球运营商打了一剂强心针。”李捷表示,目前中国所有省份已开始5G-A规模覆盖,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在苏超赛事、青岛啤酒节等高密场景中,用户感知显著提升,“发微信转圈圈”成为历史;而主播、外卖骑手、高铁乘客等特定群体,也因上行增强与低时延能力获得了更稳定的业务体验。

随着5G-A商用进程的加速,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已逐渐显露。杨骅在发言中分享了几个实践案例,格力珠海“黑灯工厂”以5G-A+AI视觉检测替代人工质检,将缺陷检出率拉满至100%;某汽车铸铝企业将原先的5G专网升级为5G-A,实现了300%的生产效率提升;中国移动在杭州落地5G-A车路协同车联网,可根据车流量实时判断给出红绿灯提示,提升了98%的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并以超视距的“鬼探头”人/车预警、车辆变道感知等功能守护行驶安全。

对运营商而言,5G-A的商业价值亦开始兑现。李捷谈到,从toC市场来看,基于体验需求变化,中国运营商以2~Gbps主套餐速率体验+场景叠加包创新,成功突破了传统流量计费模式,升级至体验和情绪价值维度,带动高端保有与ARPU双双增长。而在toB领域,5G-A进入核心产线,提升工厂切换效率;5G-A天地一体覆盖使能便民物流、医疗送血等低空经济业务成为可能;在地铁公交等场景,5G-A公专一体在助力运维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乘客的通信体验。

至此,“网络覆盖-终端放量-场景变现-收入增长”的商业正循环已然形成,可以说中国运营商向全世界示范了如何把网络能力转化为新的商业成功。

AI倒逼:网络能力需进一步升级

尽管5G-A开局良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但参与讨论的嘉宾们也指出,现有网络在应对AI爆发所产生的新业务形态时,仍存在一定短板。

“今天的时延还是太高了。”深圳天键智能总经理关彬从终端侧提出尖锐问题。他以同声传译场景为例,指出理想中100毫秒以下的反馈在实际中常常无法实现,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这不光是网络侧的问题,但网络是其中一环”。尤其在海外网络环境下,时延不可控导致部分AI应用“Case不成立”。此外,端云协同、隐私保护等移动AI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亟待产业界共同解决。

XR作为5G时代的潜在杀手级应用,目前受限于5G技术的带宽和延迟,仍未能实现其原生应用的价值。”北京当红齐天研发总监黄伟超从XR行业的角度补充道,尽管5G-A带宽较4G有倍数提升,但“三载波聚合实际做不到万兆那么大的下行”,需要将毫米波频谱纳入公共资源。同时,目前市面上的AI眼镜仍需通过手机中转,并未真正实现5G-A模组内置,核心还是功耗与集成度问题。

嘉宾普遍认为,未来1~3年,5G-A×AI将催生三方面机会:一是新形态终端崛起,如AI眼镜、具身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它们能够真正解决生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最终用户愿意为之消费,运营商可以携手产业伙伴开发新的套餐以增加收入;二是算力端边云协同,比如新形态终端需要兼顾智能、轻量与续航等,算力上云及入边,成为化解算力与能耗乃至成本之间矛盾的必须,对网络的依赖度将大大提升;三是AI Agent全面普及,在不久的未来,智能体将进入千家万户、千行百业,如何确保智能体与网络的无缝交互,既是挑战也是探索新商务模式的机会。

“5G-A与AI的融合将催生出无数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新业态和新价值。就像五年前我预测XR眼镜的便携化一样,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智能眼镜等新型硬件的雏形。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5G-A×AI将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杨骅判断说。

“过去我们聊5G-A说的是‘体验冗余’,给你10Gbps,你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没有;今天聊5G-A说的是‘刚性需求’,AI业务一旦跑不起来,用户立刻用脚投票。”在李捷看来,AI业务对网络提出了“两高一低”的刚性需求,即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例如智能驾驶日常依赖海量数据回传训练,单车月均上传超100GB,且驾驶过程中需要识别实时道路图像以辅助决策,对网络从上下行流量到体验均提出严苛要求;具身智能从陪伴互动的玩具到具备生产力的工具,其实时避障与决策需要连续覆盖且可靠的稳定上行,全面拉高了网络上行的基线。

为了不让这场由AI掀起的潮流趋势,因撞上“网络天花板”而放缓脚步,5G-A网络能力的进一步升级势在必行。

创新方向:三点发力夯实数智社会根基

在谈及如何升级网络以满足移动AI时代所需时,李捷代表华为,从5G-A领导厂商的角度给出了从“以网络为中心”走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答案。具体而言,通过新频谱、新技术创新,打造万兆基座;通过网随业务打造弹性网络,实现千人千面体验;通过智能化创新,做优网络运营。

首先在万兆资源层面,华为主张“从大下行走向上下行协同”。包括引入U6G、毫米波频谱等新频谱,结合MBSC技术池化资源调度,兑现万兆下行能力。借助中频等存量频谱的优势丰富资源,采用灵动SUL技术实现全时隙的上行调度,弥补终端发射功率限制,打造千兆上行能力。

其次在网随业动层面,核心在于资源分配以及体验保障。通过用户粒度的需求评估体系形成不同的网络策略,实现差异化的体验保障,比如针对热区上行聚集、下行拥堵、高速移动等场景动态分配资源。测试数据显示,该模式能极大地提升不同业务下的每用户体验(QoE)满足度。

最后在智能化创新层面,华为结合AI技术与目标网络,发布了AgenticRAN架构。在业务需求上,以灵活的网络资源分配,满足动态业务需求;在网络运维上,多智能体协同提升运维效率,迈向L4+级自治网络;在网络能力上,引入AI算法,灵活使用时频空功资源,实现性能与效率的最佳平衡。

“虽然并非所有的AI大语言模型都适用于无线网络,但我们可以探索哪些模块可以通用、哪些可以做成专用,这将是未来创新的重要方向。”李捷补充道,网络与AI的融合,必须基于具体场景做深度定制。

随着各行各业加速投身AI赛道,面对移动AI时代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一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万兆远航”已然开启。而中国有机会也有责任,为全球信息通信产业锚定航道、树立典范。当然,万兆网络能力的升级无法一蹴而就,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合作,方能在5G-A×AI浪潮中劈波斩棘、勇猛精进,将种种想象化作现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