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15/9/24 14:18

中国电信新疆公司60年建设发展历程回眸 与自治区共同成长

人民邮电报  肖岱 晓雅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的新疆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始于1893年的中国电信新疆公司,秉承百年历史,着力于自身技术发展、企业变革,倾力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先进的信息化服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成长。如今,电信服务已深深融入边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对新疆的建设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2015年3月,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在乌鲁木齐正式启动“百年电信 百兆新疆”服务。

铁肩担道义,天山南北构筑信息“神网”

伴随国家体制变革,2000年7月18日,作为中国电信战略重组的重要部分,“中国电信集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于2004年成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境外上市的全资子公司,统一使用“中国电信”品牌,简称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中国电信新疆公司自2005年开始,实施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表达着“让客户尽享信息新生活”的新主张。2008年,在中国电信正式承接CDMA网络和移动业务之后,全业务经营时代拉开大幕。“天翼”品牌上市,标志着中国电信全面转型为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如今的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宽带互联网接入、移动通信、信息化应用及固定电话等产品在内的综合化信息解决方案,服务区域遍及全疆城乡和团场连队,拥有2万多个服务网点,服务用户近1400万户;建成了大容量、高可靠性、高服务质量和高安全保证的有线无线及多媒体通信网络,光纤宽带已覆盖80%的城市家庭和20万家中小企业,行政村宽带通达率超70%,3G基站已实现对城市、乡镇、团场的全覆盖;光缆建设实现“五环双出疆八出境”,拥有通往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8条通信光缆,并且开通了涵盖中亚五国以及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100多条数据专线,光缆总长度达22万皮长公里。

新疆地广人稀,人员居住分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内地发达省份,在农村搞通信建设面临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村村通”任务,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勇于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不计成本加大通信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通信建设步伐,确保“村村通”任务圆满完成。

新疆还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口岸最多的一个省份,边防通信的建设和维护任务相当繁重。中国电信新疆公司站在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立场,义无反顾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边防通信的畅通。如今,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在新疆军区所有的边防连队开通了全业务通信网络,使新疆边防线上的所有连队实现了电话、宽带、电视、军用手机的“四通”,彻底结束了万里边防通信落后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国电信新疆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新疆机动通信局,属于国家一类战备应急通信队伍,在自治区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各类通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公司每年投入3000万元,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有线和无线、地面与空中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连续11次完成全国“两会”应急通信保障任务、连续 8次完成国家领导人国事访问重大政治保障任务,在2008年四川汶川、2010年青海玉树、2014年新疆于田及2015年新疆皮山突发地震灾害时,这支专业化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都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地震灾区,全力参与抢险救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妙笔著文章,以信息化引领边疆发展

作为中国电信在国家援疆工作中具体举措的落实和执行者,新疆公司紧跟时代步伐,一项项信息化工程的推进,犹如一支巨笔,描绘着新疆各族人民的信息化梦想。

加快推进“十大信息化”进程

2010年11月9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市共同签署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十二五”跨越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投入200亿元用于新疆信息网络的建设和运营。自此,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作为该项协议的主要执行和推进者,为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保证。逐步实施“光进铜退”,农村2M以上宽带覆盖率达到95%;两化融合加快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全区重大项目100%信息化支撑,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

将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基层

助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免费提供千兆光纤电路及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农村党员远程接收站点提供了高标准、多实惠的宽带接入服务,完成了全区1万多个村的站点宽带接入工作,累计培训党员近80万人次,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事业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近些年,新疆公司凭借企业的综合实力,承担了自治区电子政务专网的网络和重大事件应急平台的建设及后期的应用建设工作,同时,高带宽、高稳定性的互联网接入,也保证了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稳定、查询快捷,为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搭建了技术先进、安全畅通的通信桥梁和沟通平台。据统计,2014年,全区所有地州市都建立了政府公众信息门户网站并开展应用,95个县市政府建立了县级政府门户网站,70余个厅局部门建立了公众信息网站。

加强公共安全信息建设,提升反恐维稳预警处置能力

截至目前,“平安城市”建设已覆盖全疆16个中心城市、所有的兵团师、80%的县,共建设完成近8万个全球眼监控头,全疆2万多辆公交车实现内外音频远程监控和指挥调度,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新疆公司创新推出的全国第一例基于3G技术的“警务e通”业务,让警务信息化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加强援疆项目工业园区内的3G及WiFi覆盖,提供随时随地的无线宽带接入。

聚焦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切实支撑改善民生

近年来,新疆公司依托互联网、iTV等新技术,开通远程双语教育频道,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双语教育资源匮乏的难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2014年实现了全区85%以上学校通过中国电信10M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并在原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为全区双语中小学及幼儿园统一接入中国电信双语iTV“教育在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手段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异彩纷呈的电信新业务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及时便捷。其中,“天山翼支付·公交卡”业务借助中国电信3G网络、智能RFID-UIM芯片卡功能,将现金支付、银行账户支付、公交卡支付的功能融入手机智能芯片,通过手机支付新方式改变了市民乘坐公交车、BRT的传统方式,简化了人们的出行,目前全疆翼支付用户已达350多万户。

同时,新疆公司通过数字医院、远程医疗、数字药监、新农合等重点信息化应用有效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配合新疆新农村建设、新城镇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老城区改造和生活设施改善,做好光网络建设,提供入家、入村、入小区通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针对新疆少数民族语音通信和信息服务需求,为少数民族用户量身打造夏特勒克民族通信套餐、维语短信、游戏、彩铃、维语手机报、维文版网上营业厅、维文掌上营业厅、号码百事通综合信息维语服务等多种特色服务;始终以“做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为己任,参与各种形式的扶危济困、抢险救灾行动,每年投入近100万元帮扶新疆贫困地区与生活困难群众,赢得了新疆各级党委政府的一致称赞。

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1年年底,“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正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设立,这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第四个国际局,面向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伊朗等11国提供国际语音、数据专线及互联网转接业务。2012年5月,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局正式揭牌,在新疆通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2013年9月,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局与巴基斯坦电信运营商就光缆互通签订合作协议。同年,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国际互联网转接点成功获批。新疆公司构筑西向信息化大通道及通信枢纽建设,对打造信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可靠保障。

60年建设与开拓,那些难忘瞬间

20世纪50年代

1951年,新疆电信研发开通维吾尔文电报业务,开了新中国电报通信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先河,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期的标志性建设成就之一,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

  吐鲁番的果农利用移动互联网销售葡萄。

  中国电信村通工程造福深山牧区。

1956年,邮电部受新华社委托,在新疆建设国际电台。这是除北京、上海外,中国第三家对外广播电台。自1958年起,新疆国际电台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广播电台之一。

20世纪60年代

  1986年,乌鲁木齐卫星通信地球站正式运行。

  “亚欧光缆”西兰乌光缆干线开通仪式。

60年代初,为落实邮电部“电信以长途为纲”的指示,新疆电信架通了南北疆各地州有线载波铜线网络。1968年,代号为“64002”和“331”的两项机密战备线路工程在新疆竣工。这些工程为边境自卫反击战、核武研制、新疆工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20世纪70年代

1969年,新疆电信将邮电部调拨的报纸传真机安装在《新疆日报》社内,从70年代起,乌鲁木齐的读者可以在当天看到传真版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参考消息》,在当时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20世纪80年代

1984年,邮电部投资在乌鲁木齐兴建大型“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于1986年竣工,首次开通了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卫星电路。新疆从此进入真正的“电视社会”。1988年至1990年,新疆电信又相继建成伊犁、喀什、库车、和田的卫星通信地球站,使新疆成为中国卫星通信网络最大的省份。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和田至库车光缆干线施工现场。

  基站维护。

1988年,一条国产光缆线路由乌鲁木齐铺设到吐鲁番,这是在新疆最早出现的长途“光纤通信”工程。

1988年10月,乌鲁木齐电信枢纽楼内开通256路自动转报设备,将人工转报改为计算机处理,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全疆16个地州市邮电局因此全部进入全国自动转报中心。

  VSAT保养。

1988年,乌鲁木齐新一代电信枢纽楼里安装了从日本引进的长话全自动直拨设备。1989年8月,俗称“500线”的长话直拨系统投入使用,新疆用户第一次实现直拨北京、内地部分城市和疆内一些主要地州市的长途电话。

1988年,新疆电信开设了“126”无线寻呼台,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20世纪90年代

1992年,新疆电信引进美国蜂窝式800兆系统,先期在乌鲁木齐、奎屯、克拉玛依和石河子建造移动通信基站。

  高空作业。

1994年4月1日,西兰乌光缆新疆段开工典礼隆重举行,同年8月接通电路;1995年4月6日,乌伊光缆开通。这标志着“亚欧光缆”的中国段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亚欧光缆”的建成几乎一步到位地解决了困扰新疆电信一个世纪之久的出疆电路“紧张、短缺和狭窄”的发展难题,也催生了长话、市话交换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全面进军的建设高潮。

1996年11月29日,“南北疆光缆”全线开通,这是新疆电信有史以来自主兴建的最大规模的通信工程,其工程量是亚欧光缆新疆段工程量的两倍,所采用的“SDH光同步数字序列”技术也比亚欧光缆的“PDH光准同步数字序列”高一个等级。

  机房整治。

21世纪

2000年7月18日,“中国电信集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新疆电信结束政企合一体制,真正进入企业化运作轨道。在“新世纪、新电信、新形象”的文化概念下,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充满激情地更新了自己的历史和形象,以更专业、更稳健、更开放的姿态屹立在电信市场的最前沿和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