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为汽车智能交互赋能,车辆逐步具备“情感感知”能力;电池安全技术升级,数据隐私防护强化;跨界融合深入推进,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瞩目的焦点。现如今,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智慧交通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中国电信在智慧交通的发展进程中,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汽车到车路云协同三个层面发挥着作用。
智能座舱:人车交互的“智慧前哨”
智能座舱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价值、与人交互的“窗口”。传统汽车座舱主要是为驾乘人员提供基本的乘坐空间,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座舱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初,汽车座舱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驾驶和乘坐区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有了收音机等简单设备。而如今,智能座舱的出现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句指令,车载导航自动开启、音乐应声播放、座舱温度精准调节……曾经的想象,如今已成现实。
对于用户来说,智能座舱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和个性化的驾乘体验。中国电信在智能座舱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电信星辰智能座舱的突破,在于将大模型深度融入交互核心。面对传统座舱功能繁多、操作复杂、用户难以充分利用的痛点,人工智能技术让座舱的交互体验从“被动执行指令”迈向“主动理解需求”。
“我要去上班了,帮我生成通勤模式”。星辰智能座舱大模型瞬间理解语义,联动导航、氛围灯、音乐系统,输出“上班愉悦模式”。据悉,“文生场景”功能可实现一句话场景生成、多指令场景生成、多轮对话调整等功能,大模型根据用户语义将座舱内多项执行动作组合。
这背后,是星辰智能座舱大模型对车辆状态、地图信息、娱乐资源及出行服务数据的深度融合。通过AI中枢、场景魔方、文生壁纸、出行大咖、音乐 DJ、主题生成等“座舱大模型全家桶”,系统能够精准捕捉用户意图,提供贴心的服务与沉浸式体验。依托中国电信5G汽车专属云网及边缘智算推理池,为车企打造安全、稳定、低时延、算力成本可控的云端大模型服务,缓解车端算力不足,赋能车端流畅体验。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协同的核心节点与数据来源
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路云协同理念落地的“核心节点”和“数据来源”。从基建角度来看,智能网联汽车在智慧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着关键地位。
智能网联汽车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设备等,使其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与其他车辆、道路设施和云端进行通信。作为核心节点,智能网联汽车在车路云协同体系中承担着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重要任务。在数据采集方面,汽车上的传感器可以收集诸如车速、车辆位置、周边环境信息等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是车路云协同的基础。例如,车辆的位置信息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
中国电信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可靠的通信网络保障。基于5G云网融合技术,自主研发5G翼联专网方案,依托自研轻量级5GC、分布式dUPF、MEC和综合网络管理平台等核心产品,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车企独享的百万车辆安全专网接入能力。长远来看,该技术将为单一车企的千万级规模车联网业务提供安全高效的运营保障。
车路云协同:突破单车感知的“智慧生态圈”
车路云协同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超越其自身感知能力,使其变得更安全、更高效。车路云协同通过整合车辆、道路和云端的信息,打破了单个车辆的感知局限。
在提升交通安全性方面,车路云协同可以让车辆提前获取前方道路的危险信息,如即将到来的交通事故或者道路突发状况,从而及时调整行驶策略。在提高效率方面,通过车路云协同,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智能调整,车辆也可以根据路况选择最优的行驶路线,减少拥堵,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中国电信在车路云协同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在哥本哈根举办的DTW25-Ignite峰会上,由中国电信与天翼交通联合中兴通讯、挚途科技、灵长智能、中电福富等合作伙伴共同申报的“AI赋能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项目荣获TM Forum颁发的Moonshot催化剂Attendees’Choice大奖。该项目通过构建一体化的“车-路-云”协作系统,精准针对单车智能在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进程中的痛点,建设全域感知数字孪生底座,并融合路侧多模态感知、边缘AI计算单元与云端动态孪生建模等能力,实现交通要素厘米级定位及行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