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发展,AI与经济社会千行百业的融合越来越密切。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到,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中国电信也积极响应“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企业战略由“云改数转”向“云改数转智惠”升级,特别是推动工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夯实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根基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新兴工业技术的应用,如绿色能源、高效节能等,有望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电信依托自身优势,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工业“智绿”转型根基。中国电信不断推进5G网络的深度覆盖和性能优化,为工业企业提供了高速、稳定、低时延的网络连接。中国电信依托云网融合优势,打造“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5G+工业全光网+天翼云”,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中国电信还依托“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1+3+3”体系,推出“息壤”智算平台整合62EFLOPS算力,完成国产化大模型全栈适配。自主研发的“星辰”大模型能力体系覆盖语义、语音、视觉等多模态,率先在央企开源,支撑工业质检、能耗优化等场景。5G to B方面,中国电信行业应用项目累计4.5万个,工厂超11000家、政务机构超4500个。
应用创新激活工业转型活力
在“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加持之下,中国电信积极通过应用创新,激活工业转型活力。
在广西,柳钢集团热轧厂依托于中国电信万兆光网和5G无线传输,厂区系统能支撑超2000路4K摄像头的毫秒级数据回传,工厂结合AI质检系统还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智能监控。生产线周围却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在控制室内就完成了生产线的操控及数据收集。
在重庆,重庆电信建设“万兆工厂”样板,依托50G PON打造全光网络底座,数据传输速率达10Gbps,构建“零时差”智能制造体系,质检环节引入8K超高清摄像头,结合云端AI,检测精度提升40%,缺陷识别效率提升3倍……全光网络还显著降低网络能耗40%,综合运维成本下降35%,实现绿色高效的制造升级。
协同构建工业转型生态
推动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电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构建产业协同生态链,与产、学、研等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与 AI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
中国电信2024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电信深入开展“AI+”,完成“1+1+1+M+N”人工智能总体布局,行业大模型加快落地推广,有效助力客户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持续赋能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
中国电信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众多AI技术公司,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共享数据资源、共研行业标准、共建示范项目,汇聚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携手培育健康繁荣的“人工智能+制造”新生态。目前,由中国电信牵头,联合中科大等23家单位共同发起的“AI投资联盟”已经正式成立。
眼下,中国电信正以工业互联网为经、人工智能为纬,编织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