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7日下午,标志着中国电信市场发展里程碑的三张3G牌照在低调中发放了。
尽管牌照低调的发放了,但是业界却没有因为牌照发放的低调而冷处理。相关的产业链环节都在关注3G牌照发放后,中国的电信产业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特别是经过重组后的中国三家电信运营商也始终在应对着这个问题。在《通信产业报》举办的一个晚宴上,中国移动技术部的总经理周建明先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3G牌照发放后,中国三家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到底是怎样的?”
的确,3G牌照的发放让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特别是以前与中国移动这个巨无霸企业进行竞争,而又感觉力不从心的其他运营商似乎有了一些新的希望。比如说,大家对获得移动业务牌照的中国电信就寄予了厚望,同时也对获得固网宽带资源的新联通产生了新的遐想。在这些期望的同时,也存在了一定的误区,比如说业界总有一种声音,希望中国联通能够利用这个3G发展的转折点,利用WCDMA在全球发展的成熟性,来赶上或者超过中国移动,甚至联通内部的一些人也这样认为。
我想,具有赶超竞争对手的决心是好的,但是一定要结合现实情况下的实际。如果中国联通的人员认为通过3G牌照发放和建设,就有了超越中国移动的机会,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给出错误的执行,得到错误的结果。
一、中国联通的现状不容乐观
1、中国联通移动用户具备了一定规模,但是总体ARPU值偏低
截至到2008年底,中国移动的GSM用户达到了4.57亿户,中国联通GSM用户达到了1.33亿户,中国电信的CDMA用户数为2790万左右。而在未来三年将要退网的小灵通用户在2008年底为6890万左右,其中中国电信有4000万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在既有用户发展情况上,中国联通的用户数占比约22%,比起中国移动的66.5%来说,要小很多。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目前的新增用户发展空间已经不大。根据我们分析,截至到2008年底,在中国的城镇用户中,还有约9200万左右的新用户空间,而在农村,大约有1.85亿左右的新用户空间。用户空间小了,但是新增用户的发展比例却基本按照用户现有占比在发展,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新增移动用户中,大部分被中国移动利用其规模效应而发展到自己的网络中。
而且,从目前的用户质量来看,按照2008年的6月的数据统计,中国移动GSM用户的每月ARPU值为84元,中国联通GSM用户的每月ARPU值为43.6元,基本是中国移动的一半。 用户数量少,而且用户质量低,使得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方面的业务收入要比中国移动少许多,使其发展的后续力量不如中国移动。
2、中国联通出售CDMA网络后,其在GSM网络上的业务种类较少
由于中国联通在前期一段时间内是运营着GSM和CDMA两张移动网络,其许多的新业务是建立在CDMA网络基础上的,因此,当CDMA网络出售给中国电信后,中国联通在GSM网络上的建设和业务开展要比中国移动落后2-3年。
根据中国联通2008年的中期报告,中国联通在2008年中才完成全国GPRS网络的覆盖,才开始关注在GSM网络上的新业务开展。目前中国联通在GSM网络上的业务种类很少,除了必要的短信、炫铃、GPRS上网等业务外,很难见到其他新颖的新业务。
同时,由于规模效益的吸引,很多的新业务合作伙伴都在积极地寻求和中国移动的合作,而和中国联通的合作者数目相对要少很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足够数量的新业务合作体系。
3、中国联通的品牌形象已经初步形成,短期内很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前期发展的一些问题,中国联通的整体品牌形象在中国的用户心目中已经基本确立,即使当初CDMA运营后面向所谓高端客户的策略最终也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用户心目中的中国联通已经和高端基本绝缘,用户用“脚”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而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后,短期内不会因为WCDMA在全球的高成熟度而改变在中国用户中的定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理,应该谁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