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三里屯王子”:
早上看到消息说,中国移动虚拟运营商名单已接近确定。如果国内的虚拟运营商开始营业,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腾讯科技
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允许民营企业经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随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发布招募公告,宣布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多方信息表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很快将会有虚拟运营商进驻,用户的日常生活、传统电信市场格局或许将被改变。
什么是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是指与电信基础运营商(国内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在某项业务上形成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虚拟运营商通过合约,租用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线路及其他硬件资源,根据市场与用户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电信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说,虚拟运营商既是传统运营商的合作伙伴,也同时存在业务竞争关系。
其实,国内类似虚拟运营商的模式存在已久,多出现在固网宽带领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二级宽带运营商,例如长城宽带、互通宽带、e家宽等,都可以被称为“虚拟运营商”。这些公司本身并不拥有自主的电信骨干网,而是从联通、电信手中租用,但拥有自主定价的权力,从而进入宽带市场。
2013年以来,业内谈论更多的是“移动虚拟运营商”,也被称为“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他们可以从三大运营商购买移动通信服务资源,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
移动虚拟运营商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关于国内虚拟运营商的具体业务范畴尚未出台明细规定,从国际通用惯例看,移动虚拟运营商一般可以面向大众用户或企业用户开展以下业务:
移动虚拟运营商可拥有企业专利标志(如手机屏幕上显示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品牌)、发售SIM卡(全国通用号码)等;
移动虚拟运营商拥有制定业务零售价格的权力;
移动虚拟运营商可开发内部平台,发展增值服务,如语音邮件、短信业务等;
另外,从国外已有的经验看,移动虚拟运营商可以在商场、公园、小区等更多地方建设无线WiFi热点,推出多样化的手机套餐,可在超市、大卖场、互联网上等多个地方办理移动通信业务。
此外,由于多家企业可以拥有“虚拟运营商”的身份,引入了竞争机制,各家公司或许可以推出相对便宜的资费套餐以及更人性化的服务,但从部分二级宽带运营商“偷宽带”的事实来看,移动网络的质量情况或许将成为移动虚拟运营商的一大挑战,还需要实际的检验。
移动虚拟运营商对电信市场格局有什么影响?
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球共有1200多家虚拟运营商,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在当地的市场规模可达到7%-10%,其他地区的市场规模则在3%左右。以此来计算,未来中国市场移动虚拟业务市场规模可达到300亿元左右;用户规模可达8000万户。
从长期看,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有助于激活电信市场的创新活力,督促基础电信运营商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整个电信行业规模,完成用信息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国家使命。
但从短期看,新入局者受限于业务规模和话语权,可能更多展现出与基础运营商合作的一面,能形成直接业务竞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真正竞争局面或将是三大运营商及各自合作伙伴形成阵营之间对垒。在业务开展初期,虚拟运营商更多扮演的是代理商角色,或将成为基础运营商争抢用户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