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7月,全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002.7亿元,同比增长7.8%。这是自2011年以来,我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月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业界专家预测,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两大国家级战略于8月密集推出,我国电信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作为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运营者,电信运营企业在信息消费战略实施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消费的“根基”,若要实现《意见》提出的“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的目标,首先要做到“信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而这正是电信运营企业的优势与责任所在。同时,由于占据信息消费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而且也是与消费者接触最紧密的环节,电信运营企业还被寄予搭建信息消费平台、引导信息消费需求、活跃新信息消费市场的厚望,可谓重任在肩。
促进信息消费既是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电信行业带来直接利好与广阔机遇。信息消费国家战略和“宽带中国”战略两大重磅政策的发布实施、“四化同步”发展的稳步推进、3G网络扩大覆盖、4G牌照年内发放、三网融合全国范围推进……一系列利好政策将为电信行业带来全新发展动力。
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家队,电信运营企业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战略任务都将围绕“促进信息消费”展开,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的整体战略实施。那么,电信运营业如何承担好这一历史重任,扮演好这一关键角色?
首先,找准定位。《意见》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而这五方面内容无一不与电信运营企业息息相关。当前,首要之举就是加快基础网络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近年来,电信运营企业在利润连年下滑且缺乏政府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大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网络升级、业务丰富、服务提升,给各行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变化。但是,发展速度仍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公众对网速、资费不尽满意。实现基础网络的优先发展与适度超前发展,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的期盼。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努力做到让“路”等“车”,而不是让“车”等“路”。同时,创新信息消费产品,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对此,《意见》明确提出,“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增强基础电信服务能力,实现电信资费合理下降和透明收费”。
其次,用足政策。在拉动信息消费的宏观战略下,“宽带中国”战略历经多年酝酿终于出台,这是我国近年来首个关于国家基础设施的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使得宽带建设利好政策前所未有的集中发力。对电信运营企业而言,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设支撑,“将宽带网络建设纳入各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地铁等公共设施应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二是资金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宽带发展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适度超前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三是税收支持,“结合电信行业特点,在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中,制定增值税相关政策与征管制度,完善电信业增值税抵扣机制,支持宽带网络建设”。四是考核倾斜,“完善基础电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基础电信企业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引导宽带网络投资更多地投向西部和农村地区”。充分理解并借助以上利好政策,电信运营企业发展的步伐将更轻快,社会贡献也将显著提升。同时,电信运营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建网难与建站难的纠结问题、公益型国企与盈利型国企的角色错位、恶性竞争与行业垄断的矛盾指责等尴尬也有望缓解。
最后,加快转型。近年来,电话普及率不断提升,电信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伴随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OTT等新技术、新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的影响和替代效应日益凸显,电信运营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收入增长的八成依靠数据业务拉动,语音业务对增长的贡献率仅约6%,而且还在持续下降。对于传统业务仍然占据收入主要来源的电信运营企业而言,如何加快战略转型,在实现传统业务下滑软着陆的同时大力提升流量价值成为关键课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技术进步不可阻挡。电信运营企业需大胆拥抱移动互联网,积极创新机制体制,努力实现由通信消费向信息消费转型,由产品运营向平台运营转型,由单一行业向跨行业融合转型,由通信网络向融合网络转型,由关注行业向关注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