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业务具有明显的客户定制化特征,通信市场正在步入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运营时代。资费是客户选用产品服务的重点关注之一,为了满足客户对融合资费的诉求,运营商在资费设计及计费支撑上需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多网络并存:根据CATR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13年中国3G用户将增长1.5-1.8亿户,用户规模突破3亿户,用户渗透率超过30%。与此同时,全球LTE商用网络的发展速度将继续加快, LTE智能手机有望在2013年逐步成熟,在2014年走向大众市场;预计2013年全球LTE用户将达到1.4亿,2017年达到9.2亿。以上数据表明3G、LTE时代已陆续到来,加上现有的2G、固网等,呈多种网络并存的格局,运营商同时运营多种网络已成为常态。如何实现多网络资费的融合设计及支撑,是这种格局下高效整合利用各种不同网络资源、增强客户黏性的重要课题。
终端类型多样:一方面,多网络带来了终端类型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不同网络用途也衍生了众多的终端类型。以无线上网为例,除了手机终端,还有平板、MIFI、无线CPE等各式各样的终端类型。而这些终端由于用途、速率、共享范围等不同,为运营商带来的流量收益影响各有差异,网络资费的设计需要考虑终端类型差异这一因素。
客户对资源共享的需求:移动互联网已经广泛渗入到客户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部分企业已经在为员工支付部分网络费用。由于个体情况及使用习惯不同,每位成员使用网络的流量、时长差异较大,也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企业无法为单个员工购买固定额度的流量或时长。而对于企业全体员工而言,网络使用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企业购买一个网络使用总额度,按照一定业务规则供全体员工使用,对于企业控制费用、提升利用率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全国性的大型企业,这种效果会更加明显。同理,在亲友范围(如家庭)进行网络资源共享对于个人客户也是具一定有吸引力。
为此,一些海外运营商已经开始推出针对这些需求的融合资费,如美国最大的本地电话公司、最大的无线通信公司Verizon,2012年推出Share Everything Plans;该款全新超级的分享计划是运营商一次全新的突破和尝试,该无限分享计划有三大突破:
1、分享业务的突破
Verizon之前的家庭计划或商务计划分享的只有语音和短信,不能分享数据流量,数据流量是由不同的终端单独订购的。这款全新的无限分享计划突破了数据流量业务,实现了不同终端数据流量上的分享。
2、终端类型的突破
Verizon之前的分享计划是针对手机终端的,而“Share Everything Plans”则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无线接入终端,包含了上网卡、上网本、移动热点等设备。
3、数量的突破
Verizon之前的家庭计划只允许最多5个手机终端,而“Share Everything Plans”最多可以有10个终端接入/或者小团队的25个终端。
Share Everything Plans推出,Verizon 2012年第三季度 ARPU提升了3.5%,对流量运营效益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相比海外运营商的成熟应用,国内运营商也在进行融合资费的尝试,包括:中国电信的天翼乐享3G套餐主副卡、中国联通的iPhone套餐专用副卡、中国移动的亲情网等等。但这些融合资费大多数针对某些特定网络、业务、客户进行的轻度融合,缺乏较完整的体系化设计,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资费需求,同时也缺乏运营商集团层面的整体规划。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融合资费至少要满足如下几方面的需要:
跨网络融合:不同网络下的客户组成共享客户群,实现同类型业务的资费及免费资源共享。
跨客户融合:多个客户通过订购共享套餐,按照一定共享规则,共享套餐的免费资源。
跨终端融合:客户的多种类型终端可共享套餐的免费资源或资费,不同类型的终端可以有不同的免费资源额度或资费标准。
跨地区融合:个人客户组成的客户群,以及跨省的集团客户,在同一运营商实现跨省的资源、资费共享。
理想情况下,以上几种融合模式可以进行组合,达到更加灵活的资费融合程度。
目前,国内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已经初步具备支撑资费融合的能力,但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力提升:
1)支持更加灵活的产品组合打包,以及客户群的灵活建立;
2)支持灵活的资源共享使用模式及差异化资费计费;
3)支持共享客户群的关联信控;
4)支持融合资费的透明消费账详单。
广州从兴在移动计费领域有近20年的经验,其中携手广东移动构建的全省集中计费结算系统是全球电信行业规模最大的计费系统之一,每月处理话单量超过600亿张,各项性能指标居业界领先地位。
从兴公司融合计费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在广东联通、海南联通等运营商得到应用。当前,从兴公司正在帮助广东移动实施基于网络IP化(软交换)的融合计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