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7/25 09:35
信息消费需要靠增量实现
0
0

增加信息消费,拓展消费渠道和空间,实现信息消费拉动国民收入增长,是当前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

中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稳定增长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如果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不能刺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总量的提高均会面临压力。由此,拓宽新的消费渠道,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促进信息消费势必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毋庸置疑,新的信息服务、信息内容、信息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价值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完全可以为经济活动带来新的增长点,并拉动经济总量提高的。

国际发展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已充分表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丰富,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诸多领域,并形成多方位、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iPhone系列,彻底改变了传统手机制造业的业态,iPhone手机的盈利点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制造业收入模式,拓展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iPhone系列利用信息平台,使以往分散、孤立的各种服务模块,在智能平台上以“移动商店”的方式,以有偿或无偿出让服务的方式,为诸多曾经滞留在软件库里的产品找到了市场渠道,在提供并创造新服务和新内容的同时,拉动数以亿万计的消费者产生了全新的消费冲动。其中,iPhone系列所创造的智能信息平台,无疑是新服务内容所创造的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即: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以水平融合及新流通业态的方式,使信息固有的价值得以实现,并创造了新的需求市场和企业新的收入空间,最终拉动国民收入的增长,优化收入结构,实现新产业体系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整合与创新。

国内外类似于iPhone系列的案例已有很多。当前的问题是下一步如何使局部的成功经验拓展到整个信息产业领域,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点究竟怎么定位,如何在相关政策和市场体制建设上扶持与推进信息消费。

信息消费要着眼于未来的增量消费群

在此,笔者试图通过剖析信息消费在服务产品和产业层面的特性,来寻找刺激信息消费的对策。

第一,现在所讲的能够拉动新的经济增量的信息消费,一定是建立在新的服务及业务体系框架下的,针对的是增量信息而非存量信息。目前,许多人仅从存量和现有的信息服务及产品中挖掘拉动国民经济的要素,显然是难以找到方法的。

经济学关于需求增长的最基本理论已经证明,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情况下,在居民收入和企业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支付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新的消费行为并不能直接带来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但可以通过优化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社会总产出的结构、优化国民收入构成,来刺激今后社会经济总量的提高,并生成新的总供给和需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刺激新消费行为的产品和服务业态出现。

信息消费正是如此。近几年,我国的信息消费应该说始终是被动生成的,从模拟手机到数字手机到3G和智能化手机及移动互联网,一般消费者的信息消费行为均是被计算机的智能化和网络通信的智能化牵着向前演进。由于消费者收入总量的增加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消费者在信息消费领域的支出增加就意味着在其他方面支出的减少。同时,由于消费者支付给信息服务商的费用短期内难以冲抵信息服务商高额的投入,因此企业信息服务获得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率普遍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由此,传统的以价值形态所表现的社会总供给和需求并没有因为信息消费总量的增加而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仍依赖于制造业的投资拉动。但是,信息消费的增加,已经或正在优化和调整中国服务性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结构,并为新产业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萌发创造了条件。

换一个角度讲,10年前通信业高速发展时期,依靠话音服务普及化、手机服务超规模增加,以及短信固网宽带等增量型新服务实现了收入高增长,这一黄金发展期也显现出通信业在GDP增长中重要的拉动作用。今天如果没有新的市场增量将很难再现那时的发展状态。黄金期后尽管新的服务和信息产品层出不穷,但整体服务对象和商业模式并没有改变,所谓的增量消费针对的是相对固化的群体,于是增量冲抵的是同一消费群体相对固化的其他消费支出,供给的变化并没有带来全社会需求总量的增加,仅仅带来需求内部的此消彼长。

由此可以看出,10年前信息消费黄金期,是由于消费群内部支出结构的变化将大量支出在很短的时间内转移到通信行业,特别是拉动了通信设备和信息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才实现了信息消费快速拉动GDP的效果。而这种效能在相对固化的消费群内因支付能力进入饱和期,逐步递减,而信息服务提供者只能靠降低服务价格来换取更大的市场。这就导致信息消费虽然增加,但企业收益增速不断下降,对国民收入和GDP的贡献也逐年减少。

第二,信息消费不同于一般消费,信息消费不是一次性消费,同一信息本次消费的结束,意味着增值后的更多元化消费的开始。所以,信息消费具有多次性、多元性、续延性特征。这就在产业发展和产业演进层面,为信息消费的增量市场和增量价值创造了非常好的内在优势。

综上所述,关于信息消费,如果仅基于目前服务和业务体系来评估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意义是有限的。信息消费一定要着眼于未来的增量消费群,要准确定位未来信息服务还有哪些新的业态和内容,特别是针对非普通用户(固化的信息消费群)的商企客户的服务。只有如此,才可能实现信息消费增长的同时,企业的收入也同步增长。特别是消费群的多元化和增量消费群的增加,使信息服务企业所创造的新的收入渠道,能够打破固有的收入模式,形成大规模、多元化、全新的增量收入体系,这是信息消费重新成为拉动国民收入增长因素的根本之路。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寻求增量发展的最有效方式,是要把“两化”融合作为战略任务来实施,要“以改革创造红利”,要打破利益集团对各自资源的闭锁状态,以切实有效的产业政策,推进信息服务企业跨行业发展。在产业政策和规划中,特别是铁路、航空、金融、商业流通、石油、电力电网、钢铁等重大产业与行业的产业规划中,要将信息化和“两化”融合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考核。有关部门要支持信息服务企业(包括国有和民营)进入大商企,通过大型智能数据平台的建立,将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全面运用到大商企的信息消费中,要使大商企的信息化建设由单纯的建网络、购设备向全力发展智能信息平台转变,向信息共享、平台统一、多家共建、互利互赢的新型信息消费市场体系演进。

总之,以信息消费拉动需求,提高国民收入,只有靠发展新的信息消费群才能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