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八项规定、贵州省委十项规定出台以及“十破十立”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贵州信息通信业兴起了干实事、讲实话、开短会的行业新风,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加强。
经贵州省政府同意,省通信管理局和省经信委于3月4日联合召开全省信息通信业2013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此次会议与历届行业工作会有几个特点和变化。而关注和分析这些特点与变化,无论是对于做好行业管理,还是对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做好企业战略定位,均有裨益。
会议名称改变
隐含行业悄然拉开转型帷幕
此次会议名称包括工作报告内容,对行业的称呼一律称为“信息通信业”,与以往“通信业”称呼相比,多了“信息”两字,意义深远。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通信业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融合,通信业的产业边界已经突破了以往传统“电信”的概念和范畴,从传统的几家基础电信企业延伸到增值电信企业、信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甚至延伸到生产设备、终端产品等生产性企业。此次会议参会单位均来自这些领域。省军区、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的领导代表也第一次参会。实际上,信息通信业无论是与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都密切相关,承担了不少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责任。
这次行业工作会议首次以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召开,会场设在贵阳,分会场设在全省各市(州)。这一改革不仅让会场的规模大大缩小,会议时间还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20分钟,市(州)单位和企业代表免去了往返四五百公里舟车劳顿的辛苦,节约了时间。
尽管会议时间缩短,但会议信息量并没有打折扣,省通信管理局局长李德明的主题工作报告,省经信委李保芳副主任的工作指导讲话以及各运营企业领导和民营通信企业代表——贵阳朗玛公司领导的发言,都言简意赅,总结到位,重点突出,职责分明。很多参会代表称,会议信息量大,对企业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性,要回去慢慢消化。
广电企业参会,释放
“三网融合”深入推进信号
广电企业首次作为信息通信业的成员参会也预示了“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的好兆头。此次会议,省广电网络公司从省公司到各市(州)分公司均参加了会议。在省通信管理局局长李德明作的主题工作报告中,“三网融合”、“共建共享共治”、“宽带普及提速”、“行业转型”、“互联互通”等关键词成为广电企业的关注点。
自从2012年广电企业和通信运营企业按照国家政策进行双向进入相关试点业务以来,广电企业加速了走向市场化的步伐,对于信息通信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他们期待与已谙熟市场运作的业界同行进行更多的交流及合作。而通信运营企业也期待广电资源的开放,做大信息通信市场蛋糕,借以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专家指出,当“三网融合”在体制上突破以后,广电企业就是第四家通信运营企业。打破行业壁垒,融入竞争与合作的市场化改革,从概念走向民众期盼十余载的实践,三网实现真正的融合已经指日可待。
融入地方需要怎样的切入点
此次会议是省通信管理局与省经信委联合召开的,各市(州)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各市(州)工信委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这在以往的行业工作会是没有的。
实际上,这样的合作与参与,已经释放出加强行业主管与地方政府部门间合作和交流的信号,同时也显示了信息通信业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要求和地方对信息化建设迫切需求的趋势。会上,省经信委领导表示,将申请每年从省财政中拨出150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支持各通信运营企业村通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会议从全省统筹的角度,希望和要求各市(州)政府、各市(州)工信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对地方信息通信建设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协调解决当地通信运营企业在信息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据悉,在会议之前,省政府与省通信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与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都签订了通信发展目标任务责任书。责任书的签订不仅使行业发展目标任务的落实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和监督,在某种程度上还预示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不再是孤立的、不接地气的自我发展,尤其振奋人心的是,《贵州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已经纳入贵州省人大立法计划,目前已进入调研、起草阶段。困扰业界“四同步”问题(驻地网与小区建设、交通建设等配套,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环境改善问题(电力引入、征地迁改赔偿、青苗赔补等问题)将从依靠人情的、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协调,进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营造民营企业最需要的环境
在行业工作筹备期间,部分通信民营企业主动致电询问会期及相关情况。尽管通信民营企业代表参加行业工作会并不是第一次,但是民营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这在行业工作会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显示出通信民营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市场洗礼,已经成为信息通信产业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渴望在这个大市场上有自己的话语权,表达他们的意愿和想法。
贵阳朗玛总经理黄国宏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在发言中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百倍,表示争取成为国内同行之翘楚。贵阳朗玛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以后,成为2012年创业板股价最高的股票,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网络文化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2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贵州调研期间,专程来到贵阳朗玛,对其不断坚持自主创新和执著追求梦想的精神表示赞赏。2013年1月8日,贵阳朗玛荣登《福布斯》中文版“最具潜力上市企业”排行榜第二位,成为贵州省唯一上榜企业。
贵阳朗玛这匹黑马,为何能在贵州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脱颖而出,一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其实,民营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土壤、气候和环境。在全省出台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大环境下,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历来对民营通信企业关爱有加。通过政策引导、资质审批、业务指导、行政协调、行政仲裁、牵线搭台、人才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通信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阳朗玛、贵阳世纪恒通、贵州讯通、贵州亨达等一批本土民营企业迅速成长,注重创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贵州通信民营企业的标杆。据统计,该省增值电信企业达1711家(省内272家,省外在黔备案1439家);通信建设企业207家(省内72家,省外在黔备案135家)。这些众多的中小通信企业,九成以上均是民营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企业有181家,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51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有3家。